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少字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少字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有人说书法中的“德”字可以少一横,而日常书写又不能少一横呢?
在书法中有增、损、移位和补笔。德字去中间一横,属于损(也叫减笔或省笔)笔。省笔的原则是不能因去掉这一画而变成另一个字,也不至于因少了这一画你就不人得了。这个不是刻意的追求,不减也可以。德字减去这一画的目的是使笔画不至于太拥挤,增加透气度。
这是古人的异体写法!在书法作品里允许这样书写 但是在日常生活里考试中不能这么写!!!书法里有好多异体字 再比如河流的流 在书法里可以没有右边结构上面的那一点!所有异体字都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在书法里古为今用!!是可以的!千万不要自己造字!!在日常生活考试答卷中不要用异体字!!!仅仅在书法里面异体字是可以用的!除了在书法作品中 日常生活考试答卷中 切记千万不能这么写!写了就是错字!在字典里也查不到你写的异体字!
“德”的字理为:从直、从心。就是说为人不隐、不匿、不两面三刀、不口心不一、不撒谎调皮,心里有啥嘴上就说啥,这便是德字的本义了。其甲骨文字形为“惪”——直心为德,属典型的会意兼形声(直字上古音与德相近,故“直”又兼任声符标注德字之字音)。
直字,可将最后一笔写作竖折横(如“真”字上半部分可稍变作“眞”)——就是说,直字的书写形式,有还是没有那一小竖,都不影响字理;而“悳”字中的这一小竖后来变成了“德”字中“心”上面的那一横。由于这一笔划不一涉及字理,所以“德”又常常被写作“徳”。
顺便再讲一下这个“直”字,该字甲骨文形体的主体为一目(眼睛)形,其上端有一条(后繁化为三条)表示视线的竖线,用以表示直视、直来直去。
谢谢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书法中的“德”字可以少一横,而我们在日常书写中又不能少一横呢?书法创作中,主要是沿袭古人的写法。
德,古代的写法是“徳”。德和徳实际上是同一个字。汉字简化后,就把这个“德”确实下来,做为汉字的规范用字。至于古时的“徳”字,就把它果断的放弃了。但是,在书画创作中,一些书画家仍沿用古时“徳”的写法,这些都是允许的。
上图中篆书德的写法,有的德少一横,有的徳少一横。
上图中的隶书徳,都是少一横的。古代人就是这样写的。
上图中行书徳字,都是少一横的。
非常感谢邀请。为什么书法中的“德”字可以少一横,而我们的日常书写又不能少一横?这个问题应该说“书法”是“艺术”,是艺术肯定会有艺术处理的方式和方法。不能按标准的日常书写来看待,日常如果不严格按照国家字的正常标准来书写,那恐怕就是错字了。为什么书法就可以开“绿灯”了呢?还是回到书法是艺术的本身上来,如果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书法艺术,做一个认真梳理的话,从篆、隶、楷、行、草的书体及各家各派都做了了解,或者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过,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书法的艺术处理上,有一个方式、方法叫“借代”或“替代”。其意就是为避免同一笔画重复过多,在不影响该字可读性的情况下,做一些艺术处理,“德”字就是属于这种情况。还有把横变成点,把点变成竖及多一笔或少一笔等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再就是古来篆或隶及其他古字就是这种写法,为追求古意,便沿袭下来。在创作作品上便形成了默认和认可。当然,在不影响艺术的前提下,还是应该提倡正确的书写汉字,以免误识和误读。正确又美观,是不是更好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少字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少字行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