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欧体的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欧体的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欧体行书“厚”字?
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欧阳询柳公权谁写的好?
欧阳询作为唐朝楷书四大家之一,
是一位书法大家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
根据自己长期的书法经验,
总结出了练书习字的八法。
欧阳询书法
欧阳询行书具有代表性的有,
《行书千字文》和《仲尼梦奠帖》,
但很多人认为最能代表他行书书法的是《张翰思鲈帖》。
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可不可以学习临摹?是不是赝品?
欧阳询〈千字文〉属于行楷,字体个性突出,姿态做作动感不足,笔势不够流畅,与王其它行书不兼容,不适合作为学行书的范本,容易把笔性练坏了,学了也用不上,白耽误工夫。
必须清楚,临帖的目的是获取技法精要,不是***原帖字体外形,而是挖掘艺术内涵,寻找可以利用的有效元素。所以,学书法不要太看重书家名气,也不要轻信伪***瞎忽悠,主要看范本笔法、字法是否有可取之处。
所以说,无论是练哪种字体,选择什么样的范本非常重要,一旦失误悔之晚矣。
我认为,还是学正统一路的行书为好。比如〈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李邕〈岳麓山〉,宋高宗〈千字文〉,赵孟頫〈长春道院〉,文征明〈朱懋公五十寿〉……
历代行书帖很多很多,建议大家先上〈书法欣赏网〉、〈书法空间网〉仔细的浏览一番,总有适合自己的范本。
以上是我个人建议,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首先说明一下,我本人一直都是在学习欧体楷书,至今10余载。在楷书四大家里面可以说对其生平,字迹特点也是最熟悉的了。欧阳询的成就最高的,目前为大家所熟悉的还是他的楷书,其代表作,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等。特别是九成宫,几乎是欧体爱好者的必备。欧体楷书险绝挺拔,健劲秀美,后人称唐楷之冠,楷书极则。因此在楷书方面学习欧阳询无
可厚非。
至于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从笔法来看可以肯定是欧阳询的墨迹,这历来是公认的。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当然有很大的学习价值,学习欧体楷书的朋友在学习楷书的时候可以适当参考,有助于我们理解楷书的用笔,以及书写的笔顺等。但是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不太建议直接学欧阳询的行书,因为千字文总体上看是属于行楷的范畴,字体还有很多楷书的味道。将其行书和二王,赵孟頫等比较的话,总感觉欧还是有点拘谨,没有二王的潇洒流畅,婀娜多姿。这也许和欧阳询本人的性格比较拘谨,过于谨慎有关。如果想追求潇洒豪放,我建议大家还是学赵孟頫,或者王羲之。
完全可以,最好先学欧楷,有了一定基础,掌握了欧楷的一些用笔特点,再学欧体行书。不过欧体行书大多数笔画仍然有很浓的楷书笔意,笔画方折太多,有些瘦骨嶙峭的感觉,学的人相对少。但如下功夫临写好他的行书,肯定对你的书法有很大提高。
是可以学习临摹的,古人的东西,即使是伪托的,水平也还是很好的!
但是不建议学习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这本帖的字体有点用力过猛,挺而不秀,当然这是跟王羲之相比。张翰帖要比行书千字文写的好,但也有缺点就是字数太少了!所以建议想写行书可以写写圣教序或者赵孟頫、米芾的东西。效果会比较好!
首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件欧阳询的真迹作品。其次,这本《行书千字文》有其可取之处,是可以学习的。
长期学欧楷的朋友可能都有所体会:欧体练久了,很难于转化为行书。所以需要找些有欧体风格的行书来练习,其中,除了流传下来的摹本《史事三帖》外,其《行书千字文》就是很好的范本。
欧体《行书千字文》有三点可学:
一、字数多
和众多名家写的千字文本一样,众多的字数,是能深入探究和掌握某家某派特点的最佳临本。
二、楷行过渡
楷行结合,形成具欧体风格的行书。
三、了解真实的笔法
能透过欧碑的“刀法”直观地了解欧体的“笔法”。
以上,是欧体《行书千字文》的可贵之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欧体的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欧体的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