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运动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运动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种字体看起来有运动的感觉?
汉字字体根据考古已知的最早的是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最早的应是象形文字,其次是周代金文(又叫铭文)、大篆,秦代小篆,汉代隶书、草书,魏晋时兴起的楷书、行书。现在书写主要用的是楷书、行书、草书(草书一般人不用)。行书、草书有运动的感觉。
书法中的“势”是什么意思?
所谓书法的“势”,其实是一个被人为神秘化的概念,本来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直白的解释,“势”就是姿态、姿势、势力。用在书法上,有两个表现形式:
在书法上,单个的字都有不同的结构,或者说,叫做每个字有不同的结体形式。比如,长、短、方、圆、肥、瘦等等。
古人很讲究书法的造势,无论是楷书,隶书,还是行书,草书,都讲究造势,于是就有了“凌空取势”“泰山压顶之势”这样的专业术语。比如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就是一个造势的能人,他的楷书以险绝著称。所谓险绝,其实就是造势,把本来平整无奇的笔画故意写的陡峭险峻,就产生一种大气磅礴、威严耸立之势。
但是,万事不能过分。现代流行书风下的一些书法家却过于重视造势,故意把好端端的字写的东倒西歪,好像不这样写字就不是艺术。我觉得,书法造势是好事,但不能多,一篇书法作品里有百分之十的分量就不少,否则就趋向于丑怪了。
从通篇书法来讲,“势”就是章法
书法的势,不仅仅体现在单个的字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篇作品上。书法的势,在通篇作品的表现,就是章法布局。
通过章法表现来造势,有多种表现形式,但不外乎俯仰、向背、虚实、疏密、浓淡、润枯、肥瘦等等这些基本的元素,通俗一点说,就是制造矛盾,然后再化解矛盾,以此来产生一种“势”的美感。
我们举个例子就清楚了,我们常说气势气势的,气势就是给人的一种可以感觉到但看不到的东西。人有气势,因为行为原因,就像打架,气势足不足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而书法的势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书法的势是靠用笔和结体来提现的。书法的势有两个方面可以提现,第一是单体字,第二是章法。单字的势通过用笔和间架结构来提现,用笔浓墨结字饱满可能让人觉得气势恢宏,用笔精细可能给人锋芒毕露的气势等,包括结体的中正,险绝都是气势的提现。那章法就是通过对每个字的安排,粗细安排,大小安排,错位安排,笔势连贯等造成的通篇气势。
所以,好的书法是可以让懂不懂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那一股属于自己的气势。就像看人一样,往哪里一站就有睥睨天下的气势,让人望而生畏……这就是书法的势。
势是笔法的运动形态。书法的笔法书写动态有三类:一、笔画书写的动作。二、笔画组字即结体书写的动态。三、整张书法章法布局的书写构成形态。
这三类书写过程构成了书法的笔势,笔势明显的书法显得有力、生动、精神。书法中笔势的強弱决定了书法的优劣,所以汉魏时期古人也称书法为书势、笔势,并有专文《笔势论》传世。梁武帝称王羲之书法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说的即是笔势飞动。
怎样才能写出书法的笔势?使书法由笔势而产生笔意、神韵?
这是一个关系到书法的是否和优劣的根本性问题。书法是反映人和自然精神即天人合一的高雅艺术,而非仅仅是实用认字。认字只要写端正清楚就行了,书法则要出笔势、讲神***的,谈何容易?
现代沈尹默先生经过数十年学习、追求和研究书法,终于悟出了其中奥秘,他认为书法的法即笔势,其实是运腕的方法,并写诗说:腕力遒时字始工!
势,这个笔法秘诀,被沈尹默公开说破了,只有运腕,才能得法,才能出势。否则毛笔字写得再好看,也只是动态不足的实用书写,就像宋代黄庭坚所说的“痴冻蝇”!
其实这个笔势秘诀在古代既是秘诀,也是明诀,悟者就能明了。唐代诗人鲁休有诗句赞怀素: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
但是,笔势是落实在笔锋上的,而不是手臂挥舞就有笔势了。笔势的本质是笔力,是由运腕用锋笔法趋势在笔画中显示的笔力,不要以为挥洒用力写字就会有笔势了,那种笔势只是江湖涂鸦!只有会运腕用锋了,才能写出真正的笔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运动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运动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