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小篆字体怎么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夏小篆字体怎么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夏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繁體:夏,
“夏”,普通话读音为xià。“夏”的基本含义为一年的第二季,如夏季、夏天;引申含义为中国朝代名,如夏代、夏历。
在日常使用中,“夏”也常做名词,表示泛指中国,如夏盟,夏声。
“夏”,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金文的字形像一个头部和手脚俱全的人。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夏”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夏。
〈名〉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3.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
4. 朝代名
夏朝。
5.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夏字的部首是什么结构?
夏结构:上下结构部首: 夂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10五笔86: dhtu 五笔98: dhtu 仓颉: muhe笔顺编号: 1325111354 四角号码: 10407 郑码: anrs释义:1.一年的第二季:~季。
~天。
~令。
~播。
~熟。
~粮。
2.中国朝代名:~代。
~历。
3.指中国:华~。
4.姓。夏字结构:独立结构。偏旁:夂。读音:[ xià ]。笔画:10画。基本解释:一年的第二季。 中国朝代名 。姓。造句:这个夏季十分的漫长,聒噪的蝉叫声,毒辣的太阳,一切显得那么的缓慢。炎炎夏日,孩子们喜欢在海滩边享受清凉的海水和热辣的阳光。
夏
部首:夂
结构:上下结构
详细释义
〈名〉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
夏字的起源和意思?
要说夏天的“夏”字的起源,还得从说文解字来探源。
甲骨文中的“夏”字,像一个赤着脚的人,手持农具,在田间劳作的样子。
这个象形字从“頁”、从“臼”、从“足”,突出人的头部、双手和双脚,在本意上就是指“中原之国的人”。
因为夏天时人们要在田间劳作,由此便把“夏”作为这个季节的称谓了。
其实春、秋、冬也是这样来的,春在甲骨文中是上边从“草”,下边从“屯”,表示草木生发之意。
关于“夏”的字源,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夏”字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且双手摆开呈现出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势。金文中的“夏”字较其甲骨文字形大大地复杂化。小篆中的“夏”字由其金文字形发展而来。
其二,在字形上,“夏”字的上古形体较为复杂。金文中的“夏”字实际上就是“人”形:上为“头”,中间为“躯干”,两侧为“手”,其下为“足”。小篆中的“夏”字也是“人”形,但已经发生了伪变,人的身躯部分没有了,只是一只大脚还在。
夏,代表的是当时的中原、中土,也就是夏王朝所统治的疆域,而四方的少数民族则被称为“夷蛮戎狄”,久而久之,四方之人便称呼生活在“夏”这一区域的人叫夏人,简称为夏。所以,“夏”代表的既是地域,又代表居住在这一地域上的人。
这种关系也很好理解,比如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都是通过地理特征来划分的,而生活于其中的人就被称为山东人、山西人。同理,生活在“夏”地的人就叫夏人。至此,大家可以明白夏朝为什么要以此命名了,正是因为他们脚下的土地就叫作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小篆字体怎么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小篆字体怎么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