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和字体书法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和字体书法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两大体?
唐碑,是唐人书法承随代余绪,又多取魏晋,追迹钟王,兼有新的突破。有的讲究从端庄中求其险绝;有的从稳健中求其浑厚;有的从匀称中求其挺拔;也有的从严谨中求其凝重。唐代书法家,大都各有创新,自成一格,如欧、柳、颜、褚等各家的楷书至今仍被后世所推重。唐楷书的特点是笔画形态平稳,安详、端正,结构搭配匀称,章法清朗,整齐。
魏碑的特点是点画峻利,转折处多以侧锋取势,形成内圆外方,钩趯力送,撇捺重顿。结体疏密自然,纵横倚斜,错落有致。
究竟馆阁体算不算书法?馆阁体与楷书主要区别在哪?
明清官场的通用体,明代叫“台阁体”,清代叫“馆阁体”。我觉得“馆阁体”算是书法,人家也有“法”,讲究黑、大、光、圆。用现在的话讲,“馆阁体”的特点是墨色乌黑,整齐方正,美观而规范。士子考科举、官员写奏折都讲究用“馆阁体”。这些人有一定的书法基础,所以“馆阁体”也不是凭空能写好的,也不是凭空没来由就形成的。沈括对于馆阁体的评价相对比较中肯: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是也。沈括说的意思,馆阁体精而丽,这正是科场和官场的需要。但对于书法家来说,馆阁体当然不算书法艺术作品。
对馆阁体一般来说是贬多于褒。所贬者往往说它没有个性,过于死板。但书法家哪个不是从规矩开始学起,哪个不是一开始先临帖,艺术也是构建在大量学习和练习的基础上。现代的那些什么丑书之类倒是有个性,能算书法艺术吗?恐怕照馆阁体也差得远着呢。
馆阁体当然不算书法。
不单单馆阁体,楷书也不能算书法。
广而言之,只要是书协的***们不愿写的,都不算书法。
只有那些歪歪扭扭、像小学一年级作业的才叫书法;只有那些无法辨识、不知所云的抽象派线条才叫书法;只有拿个塑料桶往地上泼墨、双手攥个拖把写的算书法;只有那些身体滚在墨水里的、用头发等艺术行为创作的、甚至闭着眼睛盲写的,才叫书法。
这题目问的,就好像在问“工笔画是不是绘画”一样。馆阁体当然是书法了,而且还是功力很深,格调很高的书法。
更多历史背景什么的,我就说了,反正这就是一种科举考试,官方最喜欢的字体,这个今天我们老师让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同样会对你有类似要求,字写的工整的,漂亮肯定要加分,寥寥草草的,乱七八糟的涂改的,肯定要打折,从某种程度上这是人在审美上很自然的选择。
这种选择我们今天也还在延续,“乌黑、方正、光沼、等大”,换一个说法是不是很像是伟光正的另一种表达呢?馆阁体的这四个特点和标准,直接指向的就是一种端方大气,中正平衡的美,能达到这个美其实是不容易的,非常考验功力,你的楷书要很好,还有写的快,这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需要有很深的传承才行。所以,馆阁体也不简单。
馆阁体是最典型的体现儒家精神的官方字体,它要表现出方正,不偏不倚,刚柔并济,还要有一种儒者的气度,一种国家栋梁之才的风度,不能张牙舞爪,也不能纵横捭阖,肆意张扬个性。而应该恪守中庸,诚敬谦和,有仁者,智者,臣子的风帆。
这些东西虽然一直被人诟病,但是自问一下,学习书法这么多年,要达到这个境界,还真得学养深厚,真正读了圣贤书,下了苦功钻研不可。我们今天书法异彩纷呈,好是好,但也恰恰缺这么一种儒者的气质。大部分的书法都立不起来(包括我自己),所以,要能达到好的馆阁体的水准,那也是厉害了。
谢谢提问,我是千千千里马。你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书法实用与书法欣赏问题。书法究竟是实用还是欣赏,这是书法家之间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也是非常在乎的事情,***如人家说你的书法就是馆阁体,你一定会气个半死。所以,馆阁体书法,还是有点谈虎变色的。
这恰恰说明,馆阁体书法确实不是什么高明的书法。
馆阁体又叫“台阁体”是古代科举考试,指定的书法规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考试卷面要工整清晰。
但是,古代对卷面工整清晰的要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几乎就是你的卷面书法必须“乌亮光”。写出来的字,必须像“刻出来”的打印稿。古代没有电脑打印,所以,我们用“刻出来”的字来形容好了。
这样的要求已经有些舍本逐末,残害人才的因素了。
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就是因为书法不好,就没考上状元的大才子。文征明生气了,接受不了这样的侮辱,老子不考你的试了,我学书法!
结果,明代少了一个状元,但是产生了一个杰出的画家书法家文征明。清代也是,对科举书法要求十分苛刻,天才康有为也没有过书法的关,于是又是一个老子不考你的试的康有为产生了。
关于“馆阁体”的论述不多,也不全面,且多贬损之言。评价“馆阁体”大致就是:书写拘谨刻板,法度谨严,字体方正圆融,“黑大光圆”,没有生气,千人一面。更有与题主一样质疑“馆阁体算不算书法”,“馆阁体”真是那么不堪?我的回答是:馆阁体肯定是书法,并且是需有深厚功力才能写得出来的书法!!
“馆阁体”盛于明清,其代表队人物沈度,明代书法家,擅篆、隶、楷、行等书体,婉丽飘逸,雍容矩度。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称其为“我朝王羲之”,名重一时,乃至片纸千金。士子争相仿效,遂成标准书体“台阁体”(馆阁体)。有墨迹《楷书四箴》《敬斋箴》《隶书归去来辞》等传世。《楷书四箴》楷法紧结遒丽,端正严谨,笔势稳健,体态圆润,表现出精湛的功力,具唐人法度,是沈度“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作。
黄自元,书法以二王为宗,艺术雅俗共赏,后人评价他的字端庄秀蕴,静雅内敛,文气蔚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和审美取向秉承的是晋人钟繇,羲、献父子,看得出其书法艺术的取法渊源和传承脉络。一生致力研究且成就最高的,就是那被人贬为“馆阁体”的黄氏楷书。书帖《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在学书字帖中被广为推崇。
初学书法者是否可以同时练习几种书体?需要注意些什么?
谢邀。
初学书法,绝对不可以贪多,只能选择一个帖子学习。
成功的每个帖子,都是作者在学习前人基础上得来的,创造性的名帖子更是积一生修炼方有的结果。
所以,学成一个帖子,即使你很聪明,又肯下功夫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成功的。
这里首要的问题是,要明确坚持炼性的重要性。人有性格帖子也有性格。性不成学书不会成的。
其次才是书写方法上的问题。不能一味去临,需要开动头脑去观察分折比较,不断找出不足和错误,不断改进,才能不断进步。
第三,选定了目标就要长期坚持下去。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要坚持到一定火候,也就是心手双畅的时候,收获就来了。
如果你有志于书法大业,并且有天赋肯下功夫,就要在学成一家后,再学另一家,争取把所有书体所有名家学遍,并在字内功字外功上都下大力气。那你就一定成名就,成为一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和字体书法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和字体书法楷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