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代草书群体有哪些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代草书群体有哪些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印书的字体分哪几种?
常用印书的字体分有宋体字、仿宋字、黑体字、楷体字等等这些字体。
一、仿宋体
特点:***用宋体结构,横竖笔画粗细相等均匀,字形呈长方,清秀挺拔。
用途:排印副标题、诗词短文、批注、引文等。
起源:早在南宋,印刷坊就已出现仿宋体的雏形,经二十世纪初钱塘丁辅之、丁善之等人的仿刻与完善,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仿宋体。
明代书法“吴门三家”指的是谁?他们各自擅长什么书体?
祝允明、文徵明、王宠 祝允明长于楷书、草书;文徵明擅长行书和小楷;王宠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 明代在苏州出现了吴门派书法。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合称“吴门三家”。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聪慧过人。弘治五年(1429)中举,后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意气相投,遭际与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文徵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十一月六日(1470年11月28日),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于成化八年(1472年)与吴宽、杨一清、司马垔、桑悦等同榜进士,成为家族中首位进士,成化十年(1474年)任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王宠(1494年--1533年),中国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贡入太学。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李白古风诗卷》等。
明清文字载体代表作品人物?
唐:李白,诗仙,《蜀道难》
杜甫,诗圣,三吏三别 宋:李清照,婉约,声声慢 苏轼,豪放,赤壁赋 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杂剧的曲辞,散曲则是新兴诗体,包括小令、套数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带过曲. 元剧四大家指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马致远.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和《汉宫秋》.此外还有郑***《倩女离魂》. 散曲代表作家及代表作为:马致远(“曲状元”):《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明清:《西游记》
【明】吴承恩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水浒传》
【明】施耐庵 《红楼梦》
【清】曹雪芹 书法绘画:
唐朝:书法——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绘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宋朝:书法——黄庭坚《花气熏人帖》;绘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朝:书法——赵孟頫《胆巴碑》;绘画——倪瓒《渔庄秋霁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代草书群体有哪些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代草书群体有哪些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