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西夏石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西夏石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著名的汉代石刻作品?
【文藏来答】神道石刻的产生时间历来众说纷纭,但大多学者持“东汉起始”论。目前发现最早的属于墓前的神道石兽主要是东汉时期的。而东汉之前的西汉霍去病墓墓前石刻,一般被认为是神道石刻的雏形。
唐 乾陵神道石刻
李贤注《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说:“墓前于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神道一般指陵墓前开筑的大道,宽百米,是与四条羡道相连接的地面上的道路,以东神道为主要道路,不允许任何人侵占。著名陵寝制度研究专家杨宽先生指出,在墓前开筑神道,应和当时盛行上墓祭祀的礼俗有关。如同宫殿一样开筑便于群臣朝拜的大道。石像生则是神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载:“秦代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以表饰坟垄如生前之象仪卫耳。”这些石刻被成对布置在神道的左右两旁。
秦汉时期,陵墓上开始出现石刻雕塑。霍去病墓形状像匈奴居地祁连山,冢上有坚石,冢前有石人、石马,至今尚存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卧虎、野人食熊、异兽食羊、卧猪、卧牛、石鱼等十数件,是我国现存早期石雕群中体积最大的圆雕作品。
西汉 马踏匈奴石雕 霍去病墓茂陵石刻 现藏茂陵博物馆
最具代表性的“马踏匈奴”是一件纪念碑式的雕塑,一匹骏马神态岿然,蹄下踩着一持弓握箭的匈奴人物形象,作挣扎状。骏马威武雄劲,匈奴卑琐丑陋,形象地表现了墓主人抗击外来侵扰,保卫国家安宁的英雄气概,所以这被视为中国古代第一个主题明确的纪念碑式雕塑。
霍去病墓石刻,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少府属官“左司空”署内的石匠所雕造。作者运用循石造型方法,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于一体,使作品兼有写实与写意的风格。
汉代遗存的石刻作品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很多还是极具价值的书法珍品,是汉代书法实物的遗存和见证,也是现代书法家都要临摹学习的至宝,比如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袁安碑》、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汉司徒袁敞碑》都是为数不多留存下来的汉代篆书精品,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汉甘陵相尚博碑》也是难得的汉代隶书典范。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袁安碑》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汉司徒袁敞碑》民国拓片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汉甘陵相尚博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西夏石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西夏石马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