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董其昌行书字体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董其昌行书字体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赵孟頫、文徵明和董其昌谁的地位高?
文师和董师均为明代书法家,他们在书法上的成就可谓千秋万代之功!
行书虽然也不少,但传承下来的不是很多,文师的小楷以尖锋入笔居多,易于人手,所以我把(老子列传)列为硬笔学习的第一个帖子,这帖好上手又不失高雅,所以不论是新人还是老书家,写它都不失身份!
而草堂十志,更是有口皆碑的伟大作品,所以它也作为我推荐临习的第二个硬笔帖子!
在练好老子列传后,再写草堂十志就容易的多,学习硬笔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再说说董师吧!
董师以行书最为有名,传世作品也挺多的,
题主言及的这三个人中,赵孟頫是元朝人,文征明和董其昌是明朝人。三个人虽然有朝代之隔,但都在书法艺术方面卓有建树。其中尤以赵孟頫为最,是史上公认的“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之一。
其实,这三个人不仅书艺高古峻拔,其文学造诣和画作才情也堪称一时巨擘,都在史上留有盛名,一世风流。
我们今天看这三位古人,曾经一度也有比较模糊的认定,因为三个人的书作都以俊秀飘逸见长,几有异曲同工之妙,被等同视之也并不意外。
但客观而笃定地说:赵孟頫绝对是三人之中的魁首和翘楚——即使在浩淼的历史时空中,赵孟頫也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尊享,绝非其他二人所可比拟。虽然董其昌晚年对赵氏法书多有勒掯贬抑之词,但他依旧脱不了赵氏书法的衣钵体架,算是一个欺师灭祖的忘恩负义之辈。
也难怪其晚年因恶行而被乡人纵火一炬,可怜焦土。
无疑,赵孟頫在三人之中是绝对尊者。文、董二人只能望其项背。
而文征明和董其昌虽然都出自明朝,但两人的高下也可立见遽定。
文征明少时鲁钝,却义胆忠诚,七岁尚不能语,而后语句惊天,被后人列为诗书画文四绝的一代圣手。董其昌则少负才具,颇得浪名,确也真才实学,乃一介宿儒,却日渐僭越跋扈,至晚愈发黯庸。
正确的排位应该是: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
三人之中,赵孟頫无疑占据首位。
文征明和董其昌为明代人。文征明为明代前期,董其昌为后期。在明代文征明的影响力自然盖住了董其昌。而进入清朝时期,由于皇帝推崇董其昌书法,在清朝前期大有取代赵孟頫的势头。
平心而论,三人的书法风格,都是以王羲之书法为宗。都具有妍丽秀美的姿态。而董其昌因一起民事***,弄得名声大损。赵孟頫以小楷,行书为最优。文征明小楷称能,董其昌擅长行草。
就影响力来讲,年代是一个重要因素。年代越远,传承越广。综合年代和书作水平,赵孟頫都占有优势。文征明的一生,是三人当中最完美的。没有任何瑕疵。寿命也最高。其书风靡明清时期。单伦影响,也排在董其昌前面。
说董其昌的更好。谁也说服不了谁。
除非像董其昌在康、乾时期一样,是董的字有利于功名。现在的展览体,之所以有人写,因为写展览体可以入展,可以得到书法家称号 。潮流不代表就是最好。左右潮流的是利益。
书法家的排名是要看书法家于书法这门艺术所做出的贡献排定的。都说王羲之是书圣,道理就在于王羲之改古为今,确立了妍美秀丽的行草书。
赵孟頫的贡献最大
赵孟頫可以说对中国艺术的存亡有些很关键的作用,他一个特殊时期的人物,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当时的社会环境看来,统治者很可能对***的文化不感兴趣,元朝统治者为笼络人心等方面的考虑征辟赵孟頫做官,于是书画得以传世。赵孟頫本人经常抄写经典甚至写了六体千字文,也是希望有一天万一汉文化衰落但是书法作品得到流传,文化也能流传下去也是这个道理。害怕***文化有一天被暴力消灭,自己能做出一些贡献是一点。这是一个存亡的问题,赵孟頫的贡献。
在书法上。赵孟頫尊崇二王,提倡自然书写而不是描头画尾,在书法上正本清源的作用。赵孟頫一入大都,就开始与“京体”做斗争,也是这个原因。
董其昌第二
董其昌虽然与文征明同属于明代,甚至董其昌是晚辈,但是于书法艺术的贡献来说,董氏确实高于文氏。
董其昌擅长行楷、小行书和大草,我们一般认为他书法学杨凝式比较到位,行距疏朗在感觉上清新,使用淡墨的用墨法,在书法作品中始终仙气缭绕。后来人也常把同属士大夫阶层的赵孟頫与他合称“赵董”,于董其昌来说这是不得了的殊荣,董其昌一辈子都在与赵孟頫较高下。
文征明第三
文征明不应该与赵董放一起比较,文氏书法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的小楷,书法在考量上要考虑到综合成就的高下,文征明书法,更多的情况下其实不论行书还是小草,都不是精品。明代书法高手太多,就单小楷还有祝允明、王宠一争高下。草书有徐渭王铎祝允明,行楷书有董其昌,文氏在这些人之中实在不出彩。
地位赵孟頫最高无疑,其次是文征明,最后是董其昌。我来具体说一下。
赵孟頫的书法历史贡献毋庸置疑
赵孟頫位于楷书四大家之列,书法水平就不必赘述了。总之很高他对后世书法的贡献不低于其他三大家,赵孟頫也是元朝时期书法艺术复古风潮的倡导者。能诗善文,精工于书法。绘画上还开辟了元代一代画风,属于***级别人物。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因而在书法上获得较大的成就。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他的书法理论观点更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书***。如: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这些足以说明赵孟頫的地位了。
文征明的书法艺术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其书法在明朝被排在第一位。他的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后人说,文征明的书法水平可以与王羲之媲美。足见其书法水平之高,在明朝排在第一位当之无愧。
董其昌的书法艺
董其昌也是明朝时期***级的书法家,他曾不遗余力地搜集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桓温、赵佶、米芾诸名家法书,进行学习。他17岁开始学习书法时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22术岁学习绘画时师法黄公望,以后又遍学诸家,这种以古人为师的作法八十而不辍,伴其终生。他广泛吸取对唐宋元诸家优长,抉精探微,使其书画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艺术成就。
以上三人的排名无非是个人看法,并非主流看法。每个人心中的名次是不一样的。欢迎大家讨论。
董其昌的行书水平能否超越赵孟頫?
董其昌是明代万历年后期出现的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在书法史和绘画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而赵孟頫是元代中国书画的巨匠,他几乎以一人之力,开启了书画的复古之风,他的山水画为后世的文人山水画,打开了一扇大门。后人对赵孟頫的评价是“前后五百年,无出其右者”所以不论是历史地位还是书画水平,或者是其他方面,董其昌都一直在模仿却始终未超越。
赵孟頫《秋兴赋》
董其昌(与赵孟頫)并列为“赵董”,清代的皇帝除了赵孟頫就是最喜欢董其昌了,董其昌的书法地位还是非常高的。董其昌年轻时写字并不好,甚至因为书法不好耽误了科举考试。但董其昌是非常有天赋的人,当他下定决心要练书法之后,用了三年时间,他就自我感觉已经超越了文征明和祝枝山了。
后来始终以超越赵孟頫为目标,他曾经拿自己跟赵孟頫做比较云:
“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趙书亦输一筹。”
余年十八岁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赵孟頫),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所以关于董其昌的行书水平能否超越赵孟頫这个问题,董其昌自己就给出了真正的答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董其昌行书字体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董其昌行书字体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