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变正楷字体可以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变正楷字体可以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怎么样?书法落款时,要注意什么?
草书作品用楷书落款绝对不行!
因为草书早于楷书而晚于隶书,而行书又晚于楷书。草书作品落款的最佳书体,应该还是草书。
(上图为张继的章草作品,落款的书体也是用的章草)
书法作品落款是有极大的讲究的,这个讲究来自于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要考虑到书法作品的整体协调。书法作品,有静(正书)必有(草书、行书)动。
隶书作品落款,宣用章草。因为章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作品落款为章草)
草书作品落款,还要用草书。我这里所说的草书,包含古草、章草、今草和大草(狂草)。
楷书作品落款,宜用行书、和行草书。
练草书之前,到底要不要先练楷书?
谢邀!楷书字体与草书字体就结构和笔法上讲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练习楷书可以锻炼控笔能力,可以同时建立用笔法来表现字体形态和风格的基础。
另外一方面,练楷书有很大可能影响了以后练习草书,因为楷书和草书在结构规律上是完全相反的,一个是要建立楷书的规矩,一个则是要完全破除楷书的规矩。所以有了一定楷书基础必须同时练习行书和行草。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有一定的楷书基础当然好,如果没有楷书基础,从行书入手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王羲之兰亭序》等都是入门和登堂入室的不二选择。
再者学习草书也要长时间的临习古代碑帖,如:《孙过庭书谱》及怀素的草书碑帖等。只要经常临习碑帖,相信会有收获的。
练习草书之前,不一定非得先练习楷书,习篆、习隶都是可以的。有篆、隶、楷书基础,最好还有一定的行书基础,然后再练习草书,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因为"世间无物非草书",诸体咸备,进而习草,可以得到用笔和结字的一般基础,可使腕下有力、心手相应,可以避免草书线条尖、偏、滑、薄的弊病,进入较高的境界。
缺乏篆、隶、楷、行的一般基础,入手即学草书,其书必如春蚓秋蛇、满篇狼藉,如鬼画符、令人作呕。
篆、隶、楷三体,为静态书体,从中可学得用笔和结字的一般方法。行书由静到动,笔画之间有了牵丝引带,线条活动起来了,是向草书过渡的桥梁。有志于草书者,在此基础上,可先习章草,再习二王一路小草,然后进入大草和狂草的学习。
诸体中,草书是最能抒***性的书体。人们形容书法作品笔飞墨舞、如行云流水、如鸾舞蛇惊、如骤雨飘风等等,唯草书足以当之,其他书体难以企及。
诸体中,草书也是最难学成的一种书体。学书者须才、学、识三者俱备,则孰几有成。非才高、学深、识远者,要在草书一体上有所成就,难矣哉!
若只是练着玩玩,或只是盯着入展获奖,那么先练习何种书体就无所谓了!
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楷书写得好,不一定能写草书。但是楷书写不好,草书基本都写不好。不要说什么草书先于楷书出现这种话。创造草书的人本身都是有深厚的功底的。能把字写规矩了,然后才有可能写得龙飞凤舞。从一般的情况来讲,楷书作为基本功是比较自然。没有楷书这个基本功。写出来的草书基本上都发飘,缺乏厚重感,也容易走向狂乱狰狞。→_→大概苏轼说过类似的话。还不会走,怎么学跑呢?!
大家好。题主好。
我是其人,也来聊聊个人看法。
题主看来也是个书法爱好者,准备练草书。
我曾经对比很多书法作品,但凡楷书写得不好的,草书写出来大多是飘的。所以,我的观点是:必须有良好扎实的楷书基础。现代人想要在草书上有大的建树,必须练楷书。
古人有很严谨是练字程序,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篆书,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较复杂。隶书倒是很有必要练的。楷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举个例子,写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王羲之,其实楷书水平也是堪称顶级,《黄庭经》就是楷书经典之作。
行书需要楷书的基础,更何况草书呢?
以上仅仅是个人看法,欢迎指正。以下是本人平时的一些练习。
学书法的人可以直接学草书吗?
我认为书无定法,重在悟性和审美以及定力。正像毛主席没有进过军事学院但仍是全球公认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一样。但是,尽管这么说,常规的做法还是要对楷书隶书行书有深入地研究,正像不会站就不能走,不会走就不能跑的规律一样。应当说,书无定法是对那些天才说的,但总是要按规律办事,只不过把基础的东西加快了,把感兴趣的东西作为重点了。
谢谢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观点,仅题主供参考。
学书法,完全可以直接学草书。说这句话的人,是当代的一位草书大家。
学书法,具体到先学哪种书体,这个没有规定,只要自己喜欢,想学哪种书体都可以。
(上图为王羲之草书)
近段时间以来,网上就一直传着学习书法“三步曲”,即:先学楷书,再学行书,尔后学草书。学书法“三步曲”的意思是说,学书法,就像人一样,先学会走路,再学会小跑,然后再学会大跑。不过,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也挺符合逻辑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根据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是先有草书,后有楷书,再有行书。也就是说,楷书与行书、草书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上图为王献之的草书作品)
所以说,如果题主喜欢草书,完全可以直接学之。
谢邀,做为一个从小就接触艺术的人,各种弯路都走过,结合实际,来回答你一下。
初学书法的人,不建议直接入草,因为软笔不同于硬笔,光是一个悬腕可能就得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书法初学者以前有过美术的功底,就是素描功底,花过大功夫练过速写的话,是可以直接入草的。不是大家心里想的,写的快,就是草书。好多草书大家,其实写的并不快,甚至很慢。草书是书法艺术的至高成就,除了对这一门艺术有很好的研究,下过功夫,一般人不敢直接写,同样一幅作品,如果之前没有研究过,练习过,很容易出笑话。比如字的写法,章法等,如果出现别字,或是很明显的错误,很容易暴露自己的水平。另外草书也是书法家心里的宣泄,直接在作品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我建议初学者把基础打好,再入草。
要视你的学习目的。没有什么事是绝对不行的。如果是抱着玩的态度学习,不求甚佳,但得尽性,当然可以直接就来。如果说学习的目的是以精研书艺,直接从草书来的话,肯定不行。
书体之中,体势各异。但其中的书理,却是一致的。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真不通草,殆于专谨。草不兼真,殊非翰札”。这句话的意思是,真书(楷书)不知道是从草书之中的衍生,所写的楷书就会十分拘谨。草书不兼具真书的功底,就会油滑无根,没有书卷气。一个以学艺求道的人,要在书法中获得成就,不单是学习一家一体就可以的。不说“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八分”这么高深的要求。至少隶楷行草也要兼通。
古人学书,由少及老,勤思苦学,无终无止 。所以他们能够人书俱老。能够成就经典。因为他们寻求的是道。现代人学书,态度上便差了古人一截,学书的目的性不是以成就经典作为追求。好一点的,以修身养性为目标。而追名逐利者,投机钻营。何暇顾及精研细琢。成就经典,从何谈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变正楷字体可以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变正楷字体可以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