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步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步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步作洗泉诗轴,行笔如行云流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出于曹学佺 草书洗泉诗 立轴 据称,在林则徐的福州府第“七十二峰楼”的大堂中,悬挂的就是曹学佺的《贞松图》。
意思是说这幅画: 步作洗泉诗轴,行笔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得晋唐风尚,无娇揉做作之态,显露出温婉敦和、落落坦然的君子气象。供参考。楷书写了一段时间想练一下行书,如何开始学习?
推荐行楷转化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2.智永
《真草千字文》
3.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赵孟頫《胆巴碑》
4.最后讲一个行书—《大唐三藏圣教序》,我感觉这是入行书必写。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愿你在书法路上走得更远
(✪▽✪)
先作一个自我测试,是否具备练习行的基础? 方法举例: 把正在练习的楷书,适当的加快书写速度,注意,一个字必须一气呵成,笔断意连,呼应顾盼……笔势转换特别顺利,没有卡顿现象,整个书写过程非常流畅,说明笔法动作很熟练,运笔法没有什么问题,那就可以练习行书了。如图:
要是不会写“连笔字”,说明在练习楷书的时候,笔法动作、基本笔画、结字法则这三方面,书写技法上有错误的地方,比如,起笔、收笔和转折的地方,以及提按、驶转中有刻意逆入、顿笔、回描:之类多余的笔法动作,或者附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调锋动作。需要重新改善执笔法、规范运笔法、研究结字法,去掉以往不正确的书写习惯与错误的用笔技法。
初学行书,千万不要照着字帖写,需要按下列训练程序进行。例如:
第一步,练习行书笔法动作。如图:
第二步,练习行书偏旁部首。按其分类单独练习字头、字底、左旁、右部,两个为一组,仔细体会笔画起止之间的承接关系。如图:
第三步,练习行书结字法则。重点是: 重心平稳,呼应连贯,左右平衡,上下对应,疏密得当,收放有度,特殊笔顺……
1、先用铅笔或粉笔,以单勾摹写法练习几遍,将笔法、字法书写过程熟练并记住它。如图:
2、再用毛笔蘸清水。以描写法在之前单勾法摹得的字迹上练习几遍,再次熟练笔法、字法。如图:
3、***用近距离对临法,精研细节。如图:
想练文征明的行书,从哪儿入手?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临写他的作品。临写能够感受作者的起笔,收笔,甚至可以体会当时的心情。我曾经临写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全本,当时我并不知道虞世南的书法被称为君子之书。后来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表述,再结合自己临写的体验,感觉真是君子之书。他的折笔往往带有圆弧,多有谦和之气。这种感觉是临写时感受到了。我想要想更好的了解一个书法家或者书法作品,需要通过临写去感受。当然这只是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看。
其实我并不喜欢文征明的书法。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人云亦云,说句俗话就是喜欢捧臭脚。
我们一开始学习书法都是遵循法度,写着写着,就把法度忘了,或者干脆抛弃法度。
傅山所谓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大多数书法家走的都是这条路线。
这句话害人不浅,当代那些丑书***们,就是由于效仿这句话,把书法发展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我们看一看文征明晚年的书法。
文征明晚年的书法不适合初学者学习,因为多了些率真,少了一些法度。上面的会、阴、山三个字,笔画瘦弱不说,没有多少力度。毕竟80多岁了,我们不能强人所难。
他的书法在收笔上也比较随意
,我看是有意而为之。还记得傅山说的那句话吧。
看一下上面画圈的两个字
,看字的右半部,我觉得没有写到理想的效果。
初学者,我觉得还应该学习二王或赵孟頫的书法,尤其是赵孟頫的书法,笔笔到位,特别追求细节完美。
我的话是否说到你的心里去了?
文征明的字很好临,笔法平铺直叙,不像王羲之赵孟頫那些圆转曲折多变多样,初学真的很合适入手。
不要以为看着龙飞凤舞好像很难,只要看懂一两个技巧就能写出感觉,这个需要你自己花点时间了。
有书法天赋的爱好者,喜欢前贤的字我认为,最好別临摹,这样容易落入呆板之中,而要把他的字反复地看,把他的精彩之处记于心中,然后自己再写,肯定有前贤韵味,又有自己的特点,。
行书与楷书在毛笔运行上有差别,运笔速度稍快一点,将就左顾右盼,笔断意连,毛笔顺势而行。刚开始不能求多,每次临几个字即可,重点研究用笔特点和规律,认真剖析字形结构,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学文征明、赵孟頫等等均可,关键是学习方法要正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步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步的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