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圆草书字体教程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圆草书字体教程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使用书法作品中的圆章?
纵观古今,印章艺术风貌千姿百态,印章风格多种多样,然而,就书法作品的印章而言也不过是以下三种形式:名号印、引首印、压角印。
名号印 顾明思意即是姓名、别号印,其位置多铃印在书法作品中的题款下边,印面大小稍小于题字大小为宜,一般常用两方印,最多不超过三方印,也有铃印一方,最好铃印姓名齐全的白文印,这样铃印在作品中,醒目、庄重、大方,使人易知尊姓大名。如果是铃印两方印,第一方印最好为白文印,印文可属姓名全称,第二方可用字、号印或斋、室名印。如第一方用姓氏,第二方可用名字。第二方印一般都为朱文印。现代的书家也有在一幅作品之中铃印多方印的,这就要根据作品的实际和书家的兴趣爱好具体布局。
引首印 其位置一般铃印在作品中起手字的右下角,多为朱文印。印文内容:斋名、馆名、楼名、阁名、堂名、室名、少字常用语、籍贯地名,年代和图形印章等。其印形式较广,多为:圆形、梯形、长方形、椭圆形、葫芦形和不规则行等。忌用正方行,会显得板,没有活气,引首印主要起装饰、启下、介绍创作年代、地点、抒情、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压角印 其印一般铃印在作品中末底字的右上角略高出。印文内容:格言、谚语、诗句、警句、常用语和成语等,其印形式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压角印主要是增加作品思想内容,增强作品的韵律之美,使人越后有“思飘云物外”之遐想。
一幅作品的铃印要因势布局,恰到好处,书印相辅相成,要真正起到表现出书法艺术的神***,体现出铃印艺术的个性,有自己的艺术风貌。 作品在选择印章时,印章艺术风格要与书法艺术风格相协调,它必须服从于书法,为书法服务,这样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妙感。
真正的圆章建议少使用。
作为引首章,通常椭圆章可以多使用,其效果不死板尚且
庄重,效果很好。
圆章可以使用小一点尺寸的,因为圆形动感太强,尺寸
大的话,一是抢画面,二是有不稳定的感觉。
在一篇作品如果想用圆章,那就把它作为一个点缀补充,
这样可以活跃画面,使作品增加一些灵动活泼的色彩。
圆章多用铁线阳文,阴文圆形章慎用,太抢眼。
作品的结尾名章,就更不能使用圆章,因为会给人
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
首先是题目不太通顺。“书法作品中的园章”,就是已经盖在作品上了,还讨论怎么使用吗。说这个,就是请小编提高文字水平。 关于印象的使用,当然很讲究的。可是你要太杠,说你说的不行,我就要怎么怎么样,也没问题。不就是一个露不露怯的事儿吗。简单说几句吧。一是不写落款就用名章,有匆匆忙忙的感觉。不够正式。二是落款字体大小,应比正文稍小。三是印章,先用名章,稍小于落款字体,如果有园形“字,号,别字”印章,可放在名章之下。但是不低于正文最下面的字。四是中国人,一般名章不取园形,也不取长方形,要用正方形。其用意自不待言。五是闲章,一般也不取园形,可以椭圆形,随形,长方形。为什么,也不多说。一张白纸上,一个园形红印,那是日本人的习俗。六是鉴赏印,有园形的,过去皇帝有几个人用,还是椭圆形多,园形少。鉴赏印章最好是细朱文的,即“铁线篆”,是为了“轻”。阴文,红色太重,改变了作品的重心,同时有“污染”作品的副作用。清朝***收藏了不少历史上的真迹或名作,见有空的地方就用印,什么“乾隆御赏”,“嘉庆御赏之宝”,盖了一大堆,可以说是严重污染了作品。但更可笑的是,有现代书法爱好者,自己写完了,觉得作品份量不够,就弄一堆方的,园的,大的,小的,各种印章,见缝插针,盖了个严严实实。真是怡笑大方。总之,书法作品,用印不可以多,超过三方,就不是书法作品了,是工艺美术品了。前者是文人余事,后者是匠心独运。哈哈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圆草书字体教程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圆草书字体教程字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