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楷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唐楷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们对唐楷的认识,大多数停留在唐碑上,你知道真正的唐楷是什么样的吗?
真正的唐楷就是現存留给我们的精刻唐碑,无庸别说!不然我们怎么知道唐代书法的博大精深呢?我们学习书法、观赏书法、评论书法的根基是什么?至于墨迹,只是补充提髙认识而已。绝不会动摇唐碑对我们的影响,更不会以此改变我们对书法的认知!
唐楷,简单的就是楷书发展至唐代的艺术成果,也是楷书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颠覆。唐楷在历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唐楷并非完全死板,其内涵十分丰富,对书法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唐楷,简单的说就是楷书发展至唐代的艺术成果,也是楷书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颠覆。
对于我们现在的历史爱好者而言,唐楷是我们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只是在当今的书法潮流之中,唐楷并没有太多优势,其书法理念与现代人的书法审美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但唐楷在书法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对于每位唐代书法大神来说,都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例如:欧体峻拔刚劲、虞书温蕴雅致、诸书清劲舒宕、颜体丰厚郁勃、柳体硬朗劲健等。
单看某位***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其表达出的思想情绪都是有所不同的。
个人感觉,唐楷是隋唐以来的楷书统称,由于距今年代疏远,墨迹较少,但有大量碑刻传世,尤其以颜柳为主,而二人书法也多以碑刻传世为主,所以可以说唐楷是停留在碑上的,依照碑刻问世的。
我们可以说唐楷是从魏碑中北碑转换过来的,是衍生的产物,有的隋朝前的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志和唐楷也很像的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
楷书到晋代就完美了。唐朝将楷书规范化,唐楷法度严谨,结字端庄。端庄并非横平竖直的呆板,细心的欣赏者可以看到书者微妙而又协调的变化。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潜藏丰富的内涵。
书法爱好者怎么理解和认识唐楷呢?
谁与争锋——打出这四个字,我是冲着这个“锋”字来的!我意在表达书法之“高峰”。但是“高峰”是“山”,不够厉害。所以我就相中了“金”字之“锋”。有了这个“锋”字,我要“发明”一词——“一剑双锋”!
发明“一剑双锋”这个词,我是要用来形容唐楷的。这里立马就引出来一句狠话——“千年磨一剑”!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唐楷的出现,是经历了千年“修炼”的。就是说,唐楷之前的一千多年,汉字书法走的是上坡路;而唐楷之后的一千多年,书法走的是下坡路。不言而喻——唐楷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峰!这就等于是从时间跨度、历史脉络、发展过程上,确立了唐楷的无与争锋的最高地位。这也就是“一剑双锋”的一面之“锋”。另一面呢,就是从书法艺术的自身内涵来看,唐楷乃是书法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准。这便是唐楷的另外一锋。
我就知道——有人会说,唐楷是高峰,“二王”搁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到一句古语——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尚韵”之“韵”,一看就“晕”,总之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事倒也好办——将“韵”字展开,就是“韵律”二字。譬如唐朝的诗词,要讲“押韵”,要合“格律”。音乐也要有“主旋律”。可见,“尚韵”就意味着要找出规律,进而遵循规律定立“法则”。譬如唱歌,想当初,人们只是随意哼哼。想必也觉得有韵律更好听,但是寻找韵律也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寻找韵律的过程——就是“尚韵”。可见,“晋书尚韵”,只是处在寻找韵律的过程当中。一旦确立了韵律,就相当于古代的音乐工作者确立了“宫商角徵羽”等音乐元素。这些“元素”一旦确立,也就成了艺术“法度”。说到这里,就可以发现,“晋书尚韵”的时期,王羲之还没有确立“韵律”的“法度”——显然这种“法度”是在“唐书尚法”时才确立的!与其说王羲之的《兰亭序》表现为“变化莫测”,不如说其书法仍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
答:我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对于唐楷我是这样理解的。
唐楷,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状态。她的笔法相当完备,字的结构也非常严谨,甚至严谨到了相当刻板的地步。章法上也很难挑剔了。如此等等,所以后来的学习者,看见唐楷心里就发怵、害怕。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唐楷太难练习了,也相当难以入门(尤其是楷书“四大家”的作品)。如果身边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教你,全靠自己领悟自学。想要学好唐楷,确实是十分费力。比如,我就有这种体会。当时,我学书法时,入门的字体就是柳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领悟到了一点点。因为没有专业老师教我,所以直到现在我的楷书还没有真正入门。
不过,我以为,虽然唐楷很难学习。但并不表示不可以学习。再难的东西,只要方法得当,总能学好她。唐楷对于刚学书法起步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把唐楷学好了,等于打好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对于学习别的字体(特别是行草书),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唐楷书不能学的太久了。差不多到了一定的基础后(至少五、六年),便可以转而学习别的字体。否则,学唐楷太久了,等于给自己套上了一副牢笼,想要出来是很难的。也就是说,学别的字体,特别是行草书,会学的不伦不类,很别扭。
以上这些牢骚话,就是鄙人对唐楷的一些粗浅认识。欢迎大家来讨论!
唐楷是一种比较规正的楷书,比较适合初学书法者临写。但是对于唐楷要有正确的认识,怎样正确认识唐楷?
一、唐楷不是指所有唐代楷书,唐代楷书只是一种实用书写的平正字体,传世唐楷约有千万种,学习唐楷只是指的笔法精妙的适合学习书法的唐楷。
二、唐楷中的笔法精妙的唐楷,也不是唯一的学习书法的书体,学习书法也可以从隶书、篆书,甚至可以从行书学起。
三、唐楷中的笔法精妙的唐楷,更不是书法中最高最难的书体,只是一种平正的适合初学书法的打基础的字体。学会了唐楷,还要进一步学习行书、草书等其他书体,才能适应书法创作需求。古人早就说过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
四、会写了唐楷,不能把唐楷作为书法的标准来卖弄。从书法的艺术性来说,楷书相对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字形正,书写慢,所以初学书法者先学楷书。学会了楷书,在书法这所学堂里,只是学会了最低一级书体,即书写速度最慢的正体字:楷、隶、篆书,往上还有书写速度较快的中级的行书和书写速度更快的难度最高的草书。
在掌握了笔法以后,书法创作中书写速度越快难度越大。有些人以为行草书只要写快点就行了,不知在快速书写中要写出笔法、结体和章法是很难的,而且越快越难。所以认为楷书难、行草书容易写的都是不知笔法的外行人。
当然,不按笔法写是写什么都容易,越快越好写,胡画一气而已。所以,学书法只有在真正学懂笔法、学会楷书之后,才能真正懂得各体书法的难易区别。
10多年前,张旭光曾有一个“激活唐楷”的提法,但随着他调离中国书协,此事便不了了之;此后,旭宇又抛出个“今楷”的概念,想见是直接针对“唐楷”而言的,不过我至今也没明白“今楷”是啥。
但关于“唐楷”,至少有以下几点是明确的。
张旭光之所以提出“激活唐楷”,也在于唐楷早已失宠于现代书法展览。
这不意外,时代在发展,单一地书写某种字体,只能说是一种集字,离创作还有一些距离。
近期某书法大奖中出现的变故就说明了这一点。原本排名金奖第一的王某被取消名次,主办方给出的说法是他前几年的一次疑似抄袭***。而实际情况是,他参加评奖的3件作品,在评审后的复议中,有人提出那只是集字,并无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可主办者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说自己评错了,于是寻了个其他理由了事。
所以,无论大赛小赛,现在的获奖作品中已难看到纯粹的欧体或颜体作品。
唐楷最好的楷书排名?
唐代楷书大家排名:
1.颜真卿、2.欧阳询、3.柳公权、4.褚遂良、5.虞世南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楷书方面,楷书方面到底谁更胜一筹,唐以后说法不一。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工于楷书,与虞世南并称“欧虞”。独创一体,即“欧体”。欧体特点是在平正中见险峻。
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端庄深厚,气势雄伟,古法为之一变,行草书亦刚劲多姿,世称“颜体”,传世碑刻以《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等。
柳公权:唐代书法家,工楷书,字体端庄瘦挺,自成一家,世称“柳体”。传世碑刻有《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褚遂良:字登善,浙江省杭州人,他的楷书书法学欧阳询、智永、二王,融会汉隶。他的书法方圆俱备、婉美华丽,世称“青琐婵娟、不胜罗绮”。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历经南朝和隋唐两代,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
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为是唐楷中最好的楷书作品:
1.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2. 颜真卿《多宝塔碑》
3. 柳公权《玄秘塔碑》
4.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5.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6.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这些作品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但排名可能因个人喜好和审美而有所不同。
[_a***_]篆隶草楷行五体之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书体,为什么喜欢?
篆隶草楷行五体之中,我最喜欢草书,草书最能表达作者的性情,是中国书法最抒情,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书体,尤其的狂草。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认为,草书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美,一是女人,一是中国书法,因为她们都具有曲线美。而草书,特别是狂草,更是线条的艺术,所以,草书看上去就是美。狂草省笔较多,难以辨认,其审美价值高于实用价值。
草书有五美:线条美、墨韵美、结构美、章法美、意境美。
草书线条回绕起伏,如音乐般抑扬顿挫。
草书墨色浓淡、轻重,神***飞扬。
草书结构险绝,欹中求胜。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篆隶草楷行,我比较喜欢篆书,说起喜欢篆书,那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欢画画,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也没有去学画画。现在而立之年,想重新拾起这个梦想,学习国画。
国画对毛笔的运用要求比较高,所以就接触到小篆,先从小篆练起。刚开始对书体的了解不多,进入学习,看到小篆十分美观,笔画圆转流畅,字形修长匀整,体态雍容华贵,随着学习的深入,对篆书的喜爱越来越深。
我学习篆书时间不长,每天都会安排时间练习。我觉得练习了小篆之后对国画运用毛笔方面娴熟了很多。
自古有云:“书画同源”,我觉得练篆书和画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篆书在用笔方面要求更高,首先,外形和轮廓要相似;另外,还要一笔完成。所以学国画首先练书法,虽然不是想成名成家,但是练书法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篆隶草楷行,这五种书体我最喜欢颜楷 尤其是《颜勤礼碑》,是我平时写得最多的书体。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颜楷,除了对该书体的结体、规律、笔法、特征等问题有较深入研究外,还广泛地对颜真卿的人格魅力也有所了解 从而喜欢上了他的人格魅力,从而更加喜欢他的楷书。
颜楷,大气磅礴,结体法度严谨且不失一定的自由度,为艺术拓展和变化留有很大的余地和空间。更需要的是,颜楷的大气风范更容易使人振奋。
另外我还喜欢秦小篆,它端庄而高贵。我认为,颜楷和秦小篆是能够体现和代表中国大气豪放之气魄的书体,故而我很喜欢。
我本身从事书法教学工作,楷书、隶书和篆书都是喜欢教的书体,另也多习草书,唯独不太喜欢行书,写得也少。写行书的人太多了,几乎所有书家在外面都写行书,成为千篇一律的应酬之作,没什么意思。
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我最喜欢楷书。
这是因为我是一名老师,教的学生都是小朋友,将楷书练好了,不但可教他们写毛笔字,亦可教写硬笔字,比较实用。
人说学走路是从站开始的,写字也一样,你的楷书功底不好,行书就不会好到那里去。楷书是基础,下功夫把它掌握了,就为以后的“走”和“跑”创造了条件。
写好楷书,首先要过基本笔画这一关。就好像是一架机器的零部件,只有件件质量过关,才能为组装好整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可讲间架结构、布势和章法,进行整体的把握。楷书法度森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我们认真细致的良好学风,一改粗枝大叶、马虎了事的坏习惯,对小朋友有好处。在写的过程中,注意重心平稳,留白均匀,左右对称的同时,也在接受着汉字之美的熏陶,特别有利于小朋友的健康成长。
基于这种考虑,几十年来,我是专写楷书,乐此不疲,越写越来劲,越写越觉得博大精深,愿穷尽毕生精力探求它,以追求“人书俱老”之境界。
在书法的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中我最喜欢草书,尤其是大草。大草热情奔放最能体现性情,我是一个外表沉稳木纳的人,通过大草释放我内心的压抑。我比较喜欢得一句话,外表沉稳内心狂野。大草其实也是非常好的解压方法。
但是写大草又不是很容易的,它是书法里最难的一种,往往是五体里的笔法都有体现,也就是如果你没有写过楷书行书,不了解篆隶的用笔,就不能真正把大草写好!甚至是我是学大草还是初级阶段,是因为我写大草的感觉好,真正的基本功还不到位,为了客服基本功的不足,我每天习行书篆隶的时间要比写草的时间多得多。漫漫书法路,其修远兮!一条漫长的修行之路,艰辛而痛苦,而又痛并快乐着!
唐楷是将中锋笔法用到极致了,为什么分了欧颜柳赵四种字体?
谁说“唐楷是将中锋笔法用到极致了”? 纯粹是无稽之谈。
中锋、侧锋是两大笔法体系,不可偏废一方,字体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笔法、字法上,有的字体是以中锋法为主的,有的字体是以侧锋法为主的,也有中锋、侧锋兼用同施的。中锋易出圆笔,侧锋易出方笔,这个特性一般表现在笔画的起止处和转折的地方,这是书法小常识,只要是精通书写技法的人都知道。
据我所知,古人不写大楷,古帖多是1厘米左右的小楷字,或约2~3厘米的中楷字,以欧楷《九成宫》长横画、长竖画为例,粗像火柴棍儿,细如做活儿的针,起→行→收,多是落笔后一划而过,嘎然而止,写完一个笔画不到一两秒钟,中间行笔很迅速的,哪有什么时间考虑调锋? 颜体、柳体也如此。
所以说,唐楷不全都是用中锋法书写的,而绝大多数是用侧锋法书写的,例如: 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都是以侧锋法为主的,笔画起止用侧锋,中间行笔不用调,轻而易举,一笔完成,根本不用描画。这个问题不用争论,只需作一下中锋、侧锋对比书写实验立见分晓。
请看下面的示例,我是用侧锋法书写的,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笔法与字法
为什么很多人在临帖的时候,会出现写不像、进展慢的情况呢? 主要原因是:
其一,误用了***冒伪劣的五字执笔法,或者是效仿某些名家贯用的无法确名的执笔法,比如,大把抓式的执笔姿势。导致笔法动作不能正常有效发挥,造成指法不灵活,腕部不松驰,调锋困难,笔画细节写不出来。
其二,盲目崇拜名家,迷信“笔笔中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无往不收”之类的歪理邪说,起笔藏锋逆入,行笔调成中锋,收笔上提下按再回描……实际上,是把范本的笔法动作篡改了,笔画的形状是画出来的!
其三,起步入门练大楷(选择的是放大版本),从来没有按古帖原大练习过,而且没有专门的执笔法、运笔法、笔画、结字法等一系列前期基本功训练,不知道中锋、侧锋都会出现什么样的形制与质感,于是,打开帖读不懂,便猜测着写,或模仿一些伪***的写法练习。
其四,临摹方法不科学、不系统、不专业,直接照着字帖写。什么单勾法、双勾法、填勾法、摹写法、描红法……统统不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楷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楷书法字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