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沈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沈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沈尹默的标准楷书,够“标准”吗?
沈尹默是近代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之一,必然会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临帖众多,仅楷书,欧,褚遂良,甚至魏碑均出神入化,最后形成自己的楷书风格,留有楷书作品也很多。
他传世更多的是行书,后来对他的行书赞誉颇高,但个人看来,其行书相对来说还相对保守,更多像文人行书,行云流水而让人心旷神怡,而楷书则是其巅峰,从师古人,却师法自然,穹劲有力,锋芒尽露,绝对已经突破了古人,而成一代宗师。
沈尹默楷书,笔势已成,这一点宋朝后至今,与沈并肩者罕。但其楷书有块垒幽怨之气,正如有心结之人郁郁寡欢却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生活状态。如果谈他楷书标准不标准,本人认为还算标准。
这个问题就问的不标准,要是拿当前的规范汉字标准衡量,肯定有不规范之处。但需要认识到,规范汉字是后人定义的,最基本的要求。沈字则在艺术性超凡脱俗,境界高远,高于标准太多了,一个在山脚,一个是群峰之一。
沈尹默老先生的楷书和草书是近代写的最漂亮最合法度的书法。二十多年前我临写过先生的(筆陣图后)墨迹,一种体会是十分难写出沈先生的楷书笔力,因为沈老字字都是以腕行笔而成,所以完全体现了王羲之的内厭笔力之刚健中正,而且字字美而静。
沈尹默老先生的书法成就只在米元章之下耳!
再者:标准楷书的标准二字也只有欧阳询达到如此境界,因为欧楷化永字八法之八种笔划为六十四种笔划,自欧以后无出其右者。
一管之见於教正。
沈尹默是我十分敬仰的书法家,他的楷书量多是我时时翻阅的字帖。
但是,楷书没有标准,没有哪一个人的楷书就是标准楷书。
就以唐四家来看,欧褚颜薛的楷书都十分漂亮,不论是当时还是现代,都是精品。但他们的字体结构明显不一样。既然不一样,既然都是精品,哪里还有标准可言?
如果非要说到标准的话,那么这个标准首先是字体方正,因为汉字是方块字,必须有它的基本外形。第二要有美感,也就是让人看着有舒服,有愉悦感,而不像现代丑书一样的让人看了心里发毛。第三要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比如欧褚颜薛的字,一眼就能看出来。而现代人模仿的欧体,千篇一律,怎么看都是欧体,而不是书写者自己的字。
明代沈度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沈度是明代书法家,擅长篆、隶、行、草及馆阁体。尤其沈度书写的馆阁体,被明成祖朱棣赏识。明成祖朱棣把沈度书法比喻为明朝的“王羲之”。举世闻名永乐大钟20多万字铭文。据记载就是出自沈度书写。其书法端庄优雅,笔画圆润,点画精到。
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明松江府华亭(上海金山)人,明代书法家,以善书入翰林,由典籍历迁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藏于秘府,称为“馆阁体”,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台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的一种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等为特点。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沈度书法因深受明成祖朱棣赏识,遂致名重朝野,乃至其字“片纸千金”。
目前书法界公认为“馆阁体”的鼻祖乃是明代的沈度,沈度可以说是所谓的“馆阁体”的创始人,他笔下的楷书笔笔皆有书卷气,有着极为浓烈的韵味,他还被朱棣誉为“我朝王羲之”,甚至被后人评价为“明代书圣”。由此可见沈度的书坛地位有多高。他的传世作品《敬斋箴》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不自弃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除书法之外,沈度还著有《滇南稿》、《随笔录》、《西清余暇自乐稿》与《自示编》等。
沈度还有一件举世闻名的作品,那就是永乐大钟上的***。永乐大钟上的23万余字均为沈度所书。另外,宣德炉是享誉世界的艺术珍品,目前从官窑宣德炉落款来看,专家认为出自沈度之手。包括国内名胜岳阳楼与寒山寺都分别留下了沈度《岳阳楼记》、《枫桥夜泊》的书法题记。
沈度引领了从永乐到弘治间一百多年的书法风潮,直到“吴门书派”兴起,沈字日渐没落,但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有清一代的馆阁体、状元字实滥觞于沈度。清王文治评其书云:“沈家兄弟直词垣,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沈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沈的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