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梅花小篆字体苏高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梅花小篆字体苏高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传统文化知识,你知道多少?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社会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它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文化,不仅体现了这个社会的历史发展,也反映了这种文化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很多,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艺术、文学、社会习俗、风俗等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们丰富了民族的文化生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
而文化传统是指一个民族通过历史的传承而形成的文化特质,它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一个民族形成的审美观念,思想观念,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习俗。文化传统既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历史,也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史的结果,它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指导。
因此,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传统文化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而文化传统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而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史的结果。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他的书法到底是楷书还是隶书?这种字是他的独创还是有师承的?
金农,扬州八怪之首,清朝著名书画家。
中国的书法发展到晋朝时,基本的框架已经形成,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书体发展成熟。之后在书法上有创新的人屈指可数,大概有苏轼(石压蛤蟆体); 黄庭坚(树梢挂蛇体); 赵佶(瘦金体); 郑板桥(六分半书)以及金农的漆书。
金农首创扁笔书法,兼有楷书、隶书笔意,被称为"漆书"。
概括起来,金农书法有两种面貌:
一种为行楷书;一种为隶书,这两种书体、金农统称为“漆书”,是融楷、隶于一体的变体书法。
前者(行楷)颇类龙门《郑长猷造像》、《爨宝子碑》,其用笔刁而粗,结体紧凑,字的体势侧斜。这种行楷书,就楷书而言,既无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圆润的转折用笔,也没有提顿中的波挑,而是以均匀的线条和方硬的转折,书写出类似单线体美术字的书体,但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就隶书而言,这种行楷书,既含有隶书的用笔,但又无隶书的俏丽之姿。后者(隶书)以宗汉、魏为主,得力于《天发神谶碑》和龙门造像等刻石。
金农早年隶书,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约五十岁以后,金农才独创一种隶书的变体,即融汉隶和魏楷于一体,这种自称为"漆书"的新书体,其笔划方正,棱角分明,横划粗重而竖划纤细,墨色乌黑光亮,犹如漆成。
这种新书体的书写时需将毛笔的笔锋截去,使之起笔方正,如扁刷刷成,转角处亦方硬如棱角,代表作品有《相鹤经轴》、《广陵旅舍之作屏》等。而作伪者缺乏这些知识,往往把金农的行楷和隶书写成粗俗、光滑,无变化的书体,无意中露出了破绽,使鉴定者有缝可袭。
关于“漆书”,我只想说,它是“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穿越千年,回到汉代,与古人的一次心灵对话。
世上之事很奇怪,上世纪初科学天才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起初大家认为它不过是“疯子的臆语”,但在爱因斯坦去世很多年后,现代科技证实了相对论的真实存在。
“漆书”亦如此,它的出现,惊世骇俗,很多人认为它不合法度,古人没有这种写法。
但在金农去世两百多年后,上世纪人们在甘肃居延的大漠中出土一批西汉木简,其中有一枚上书“诏书”二字,其写法与金农漆书如出一辙。
不得不佩服金老先生,艺术家的心灵是相通的,虽然他未能亲见汉代“诏书”,但他通过流传下来的汉代碑刻,一定感受到了千年前“漆书”的召唤。
可以说,“漆书”的写法,汉代已有,但流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冬心先生,以自己的艺术敏感,无意中“复原”了漆书。
“漆书”属于隶书。
书体在由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有很多写法兼具二者特点,但楷书区别于隶书,最重要的标志,是“钩法”的出现,即突然的钩出,书法上称之为“硬钩”。
从金农的漆书中可以看出,钩画中没有“硬钩”出现。
漆书看似独特,其实也自汉隶中来。冬心先生早年取法《乙瑛碑》,字形方中求扁;中年后学习《天发神谶碑》,字形拉得特别长,横粗竖细,且用墨考究,终于再创“漆书”。
首先问题不够明确,因为金农的字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并非完全统一,各个时期都有变化。所以不能界定他的书体究竟是隶书还是楷书,实际上他诸体皆能,而独出己意,是书法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他有近于楷书的字,但又写得板硬方恪,直来直去,一股子倔强。至于隶书,应该是他用功最深的一种书体。但各个时期风格稍有不同。其淫浸最深的当是《华山庙碑》,如下图所示,结字扁而紧致,但金农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并不原原本本的对临,而是试图加入一些粗细的变化来调和汉隶本身过于正统端庄的问题。他有自己的***与妖娆,全然是艺术家的心理准备,而非亦步亦趋的模仿者。
在淫浸汉隶的这个阶段,我们不知道他究竟停留了多久,但是打从一开始他就没想着跟着古人喝汤而已,所以他力求突破。之后的隶书忽然大变,是把过于规整的结构破坏掉了,这中间明显的有《爨宝子》的影响,字的结构大小随笔画的繁简而变化,甚至过分夸张。这就有了漆书的底色,每个字都有凝缩的结构,像抱紧自己的孤独野兽,每个字之间都独立表现出一种态度,一种冷色调的风格开始显现。然后左下扫出凌厉的长撇,为每个字加入了灵动的一面,像个长长的尾巴,很好的破掉了之前因结体太紧密而造成的呆板。他的独特面目初显,充满古意而独领***。他一定为自己的这种创造感到骄傲,睥睨时俗,他太有资本了。
但是如果看得多了,慢慢地就会觉出异样来,尽管他为这样的自创自豪,同时也大约感受到了其桎梏。风格一旦成立,意味着程式化的危险正在逼近,他开始对漆书进行各种程度的微调,于是这个时期有大量的作品,都各有差别,又保持极高的标志性。时宽博厚重,时轻巧调皮,时而斑驳苍茫,时而润致深秀,同一个基础之上玩出不同的花样,这真的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充满了艺术自觉。
而他的行书也跟着隶书的发展变化而产生了许多变化,但都同他个人气质紧密结合。许多人一生追求自我,还总是落于古人窠臼,但对金农来说,好像亲近古人和离开古人是一样简单而自然的事。冬心先生,虽然自号冬心,实在的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心,只是春心二字太俗,又容易跟俗人混在一起,所以冬心恰如其分,冷僻之中自有温雅德香。其人,其诗,其画,其书,其文,其精神,都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后世学他写字的,却离他的文化背景差了八万里之远,一脚天,一脚地,不可同日语了。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浙江钱塘人,是清扬州八怪(李鱓、汪士慎、高翔、金农、黄慎、郑燮、李方膺、罗聘)之首,工诗善画,书法擅精隶书,首创了独特的漆书,人称冬心体,被誉为:楷隶古羲渊懿,冠绝一时。清康、乾时代的书法界帖学一统天下,到清中叶碑学风气渐开,碑学书法家不断涌現,金农就是这时涌現出来的为数不多的敢于创新的大书家之一。金农首创漆书,自称得意于《国山碑》、《天发神谶碑》,他说:余近得《国山》、《天发神谶》两碑,字法奇古,截毫为书,要以气魄取胜。《国山碑》又称《禅国碑》,位于江苏宜兴,碑文为篆书,三国吴东观今史立信中郎将苏建书。《天发神谶碑》又称《吴天玺记功颂》,位于江苏江宁(今南京),碑文为篆书,传为三国吴大书家皇象书。《国山碑》碑文淳古秀茂,体势雄健,笔多圆转,康有为称其:浑劲无伦。《天发神谶碑》以隶书笔法写篆书,起笔处极方且重,转折处外方内圆,下垂处中锋收笔,呈悬针状,棱角分明的字形,显示了威严厚重的力量,康有为惊叹为奇书。金农早期隶书呈扁状,多寓巧意,后取《国山碑》、《天发神谶碑》两碑的笔意,书风变老变拙。书写把点画破圆为方,突破中锋的樊篱,用象扁平的刷子一样的笔,蘸上浓厚似漆的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油漆一样,以卧笔侧锋刷出横画,笔画两端齐整,无蚕头雁尾。竖画以直下写出,横粗竖细,拙中藏巧。向右方向的掠笔用倒撇法,向左之波挑则内收不发。这样写出的字看似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实则蒼古奇逸,大气磅礴。字形呈方呈长,布白险絶,其渊懿古穆、拙朴奇绝的金石气,融合在黑、厚、重、凝的格调之中,在中国书坛一枝独秀,别开生面。
清气若兰的繁体怎么写?
清气若兰繁体是:清氣若蘭
若[ ruò ]
1. 如果,***如:若果。倘若。***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梅花小篆字体苏高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梅花小篆字体苏高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