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书法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毛笔书法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毛笔字行书和硬笔行书一样吗?
我觉得,毛笔字、硬笔字,只是笔不同罢了。其执笔法、运笔法、结字法……技术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尤其是行书、草书,笔法动作及其行笔节奏与速度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毛笔小楷,与硬笔写法完全一样!
分用毛笔、硬笔书写出来的艺术效果之所以有所不同,那是由于两种笔的性能因素造成的。其实,硬笔字、毛笔字书写技法原理是:
硬笔书法实际上是毛笔书法的单勾法。
毛笔字特点是,笔画棱角分明,线条富有变化,艺术韵味十足……主要是由于毛笔的材质、构造、弹性等比较特殊所致。也不排出宣纸等书写材料也起了一定的渲染作用。
与之相比之下,普通硬笔没有毛笔弹性大的特点,尤其是中性笔、元珠笔,尖部是钢珠没有弹力,正常书写的时候,笔画圆润,缺少变化。如果想增加表现力,写出毛笔字棱角分明的那种特点,非得故意附加顿笔之类不可,或者在书写纸下面垫上软质平面物品。弯尖钢笔、蘸水钢笔、秀丽笔之类弹性比较好的还可以。
以上是我的练字心得。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我觉得作为同一个人来讲,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其实在结构上是一样的,这就像电脑程序一样,同一个人同一种字体在大脑里很难存储两套结构系统,这样会走火入魔的。
由于毛笔和硬笔在工具上的区别,二者在书写的用笔上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毛笔的笔好很软,可以写出更多的变化出来,笔***更加的丰富,墨色上也能够写出更多的变化,提按顿挫转折的动作幅度也会大很多。但是硬笔书法能够做到的变化却很少,除了顿笔和折笔,就很难再做出更加丰富的用笔动作。
所以硬笔行书和毛笔行书在结构上是一样的,但是在用笔上,毛笔行书的用笔会更加的丰富一些。
就拿我个人而论,我自己基本没有练习过硬笔行书,但是我的硬笔行书比之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原因就在于我现在主攻毛笔行书,我用毛笔行书的结构去写硬笔书法,做到了毛笔和硬笔的统一。
我自己是在练习了三四年的毛笔行书以后,有一次突然发现自己的钢笔字竟然和毛笔字一样了,当时并没有故意的去书写,随意的书写几个字竟然是毛笔书法的感觉,这种感觉大概就是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已经自然的融合了。
因为小学和高中时期的书写习惯已经定型了,想要彻底的改变,让自己新学到的知识覆盖掉旧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达到自然的去书写也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只要坚持总会有成果,或许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字体变了。
基本一样,细节上有区别,具体说结构完全一样,点画技巧不同。与毛笔不同之处在于,硬笔笔尖坚硬,点画粗细均匀,要克服这个缺陷,需要在点画上下足功夫,对指力、腕力的精准和灵活性要求更高。
如果一副钢笔字,横平竖直、胖瘦一致,实在平淡寡味。要把硬笔行书写得活泼生动,点画技巧首当其中,而掌握点画技巧的关键所在,就是按、切、提、转、带五个具体动作。入纸的第一笔一定是切上去的,如刀如斧,切面斜掠,而后收放腕力指力,让点画活跃起来。如果像板刷一样写上去的,肯定失败,写出来的直的像板砖,曲得像蚯蚓,大忌。
注意节奏。有节奏才能有所谓气势,硬笔行书一般是快速书写,字与字之间往往不能顿,也就是在写一个字的时候,心里要想着下一个字了。节奏中的短停顿可以是点画之间徐徐缓缓,字与字连贯时气不能断。文中所写的这篇《鸿门宴》,我只写了二十多分钟,不到半个钟。
不要在意一点画一结字的失败,一篇作品短则数十字,长则数千,不可能每一笔都完美呈现,偶尔笔不达意也没什么,继续写下去,不在乎一笔一画之得失。古人云大巧若拙,瑕不掩瑜。
毛笔写字,六七字则须一蘸墨,硬笔省事,但浓淡变化没了,这对于书即画的气蕴肯定是有影响的,怎么弥补?只能通过单字大小的参差变化以及按压笔尖的力度增减来实现,这是非常关键的书写技巧,值得多加习练。
毛笔行书和硬笔行书有同也有异。
先讲相同点。首先,书法都是墨在纸上的舞蹈,都是通过具体汉字抒发书写者的情感。无论是硬笔书法也好,毛笔书法也罢,汉字的字形是一样的。这说明我们在学习书法中所掌握的结构规则,在两种形式中都是适用的。其次,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则,字当中的用势也是互通的。乃至于布局和章法,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再说不同点。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书写工具的不同。毛笔的结构和硬笔不同,毛笔笔毫有软硬、长短、健疲的区分,毛笔需要持续蘸墨,墨法也有浓淡枯湿的讲究。而硬笔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墨法也比较单一。由工具结构直接导致的便是毛笔的笔法比硬笔更加丰富,写出来的线条也更富于变化。当然,这也意味着毛笔比硬笔更加地难以掌握,如毛笔的笔毫可能出现绞锋等。也正因此,掌握好调锋方法是学习毛笔书法的重要基础。
总之,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它们,而是要联系起来。在学习硬笔书法时,也可以接触毛笔书法;毛笔书法学习者也必然会接触硬笔。二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就我而言,我感觉毛笔行书和硬笔行书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书法,硬笔行书书写时很多毛笔当中技法都可以应用,就像一棵树一样同根同源但它们结出的果实是完全不同的。
主要还是书写工具的不同造就了这种差异,毛笔更能体现书法的粗细变化,墨色变化。反观硬笔书法大多只能体现章法之美与结构之美。下面找了两位我非常钦佩的两位老师的创作大家欣赏一下
不管硬笔毛笔,希望大家越写越好。同意的麻烦点个赞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初次学习行书,是学习文征明的行书,还是王羲之的行书好呢?
学习行书,我建议还是要学习王羲之行书,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二人在书法艺术成就上来看,虽然二人都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都擅长篆、隶、楷、行、草诸体,也都在楷、行、草书体的成就更卓著,但是,王羲之却要比文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更高。
王義之书法一变自汉魏以来的古朴书风,创造出了一种妍美流便之体,从而达到了中国书法艺术史的一座后人几乎无可企及的高峰,而为世人仰慕,并无可争议的赢得了“书圣”的至高荣誉。
文征明是明代的著名书法家,也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虽为明代书法第一大家,但其书法艺术成就与王義之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从二人行书作品的质量来看,虽然二人都在行书上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王義之行书用笔千变万化,遒媚劲健,人们形容他的行书飘如浮云,矫如惊龙,并大有挟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以令各路“诸侯”之势,自始至终他都占据着书坛行书盟主的位置,可以说,王義之的行书,总是在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而文征明行书作品虽然流传至今的作品很多,水平也极其出色,且行中代草,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与王義之行书的被人趋之若鹜,文征明的行书还是略显逊色了。
三是,古今之人,但凡学习行书,多半也都是从学习王義之的行书开始,作为自己学习行书的必经之路,加上后人更是以王義之的集字《圣教序》为学习行书的摹本,来作为自己学习行书的最基本的标配。
四是王義之书法传世已无真迹,现存作品皆为后人摹写,这也无形间,使王義之的书法艺术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从而使人更加想去学习和了解王義之行书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综上所述,建议书法艺术爱好者,初次学习行书,还是以王義之的行书为宜。
初学行书,我认为还是先学王羲之的行书,当然,如果题主喜欢文征明的行书,也是可以的。只要自己喜欢,学哪位书法家的行书都可以,因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上图为文征明行书作品(局部)
文征明的行书主要是参悟王羲之的行书,并形成了自己风格。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上,得乎其下。
我认为,学习王羲之的行书就是取法乎上。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学习文征明的行书就是取法乎中。取法乎中,只能得乎其下。不知道题主是想得其中呢?还是想得其下呢?
上图为王羲之行书作品(局部)
王羲之的行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东晋之后的书家写的行书,没有一个超过王羲之的。这就是我建议题主学习王羲之行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初学行书,建议先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入手。《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虽是碑刻作品,但绝大多数都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且字数多,选择的余地大,适合初学行书者学习。
行书究竟产生于何时?近代众多学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行书产生于楷书的同时或略早于楷书,但无论哪种说法,真正的行书至东晋时才成熟起来,问题来了: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初次学习行书,是学习文征明的行书,还是王羲之的行书好呢?
初次学习行书,宜应学习王羲之的行书
之前有人认为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意境太高深了,初学者学习起来有难度,容易知难而退,这说法看似有几分道理,但是,我们应该换种方式去思考,每个人学习书法都想拜书法造诣最高的人为师,谁都不愿意找那些书法水平一般的人学习书法,
默默问一下,王羲之的行书水平高,还是文征明的行书水平高呢?毋庸置疑,王羲之的行书水平要比文征明的行书水平高深,就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都要叫千古书家膜拜,虽然王羲之和文征明都不在世了,但可以把他们的行书当作是“书法老师”,想必所有人都会选择王羲之的行书吧,名师出高徒,
有关“学习书法,取法乎上”这观点是老生常谈了,就不多做解释了,更何况,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欧阳询等人在初学行书时,也是从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入手的,足以说明王羲之《兰亭序》的奥妙所在,行书重意境,气韵生动,风格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性情,
当然了,凡事都要选定一种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书体入手,才能专心致志坚持到底,王羲之的行书也不只是《兰亭序》这一种,对吧,但是学习时一定要先精通一种书体,从精于一开始是为了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可能写得越像越好,别听某些人所说,要自成风格,[_a***_]一个一开始就想自成风格的人,其书法都“夭折”了。只有专一练习一种书体,方能将心中菱角磨平,书法依靠的是静心。
先学文征明比较合适!
文征明是学王羲之比较出色的书法家之一,而且也是学王羲之比较有自己特色的书法家!但是,文征明的书法较之王羲之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王羲之的笔法是从古至今无人超越的存在,即使是王献之也稍嫌不足!其后诸贤更是难以望书圣的脊背。所以入手学行书最好别直接学王羲之的书法,原因是王羲之的书法难学,即使是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这样的书法的大家,学王羲之书法的大家,可是他们也只能学成王羲之的一部分笔法,就是因为太难!你想,书法大家学习起来都难,何况是初窥门径的书法人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书法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书法字体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