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笔墨纸砚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笔墨纸砚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用书法写“天道酬勤”更好看?
书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怎样写“天道酬勤”好看,同样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大家喜欢写“天道酬勤”,估计更多的是看重了它的寓意:勤奋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而成功呢,会更偏爱辛勤的人。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完善充实自己,然后不断地提高自己,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未来。
当然,如果能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有视角上的美感,又喜欢内容表达的意境,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不过也没关系,只要肯下功夫认真学习,每个人都可以追寻到理想的效果!
顺便附上自习写的“天道酬勤”,希望与朋友们切磋!谢谢您阅读!也希望您能关注我!
这四个字的出镜率真匙太高,到处办公室和家里经常见到,还有十字绣也有木刻印刷等各种形式的《天道酬勤》,大都千篇一律的,让人看多了以后,很是倒味口。古代经典名句很多很多,难道只有这四个字,可以鞭策你让你更加勤奋努力吗?
近些年,面对求字者,我也写过近百上千张此字,且越写越疲惫,越写越没感觉了,可能写的太多以后,貌似复印机没***与冲动了吧?
下边是我近年写的挑了几件,请大家不吝赐教批评拍砖。。。
中国四大砚是什么?
中国书画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以砚论,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又为中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本文现选几件精品藏砚以飨读者。
陈端友制百螺随形端砚,原配红木天地盖。左侧一螺壳刻朱文篆书“陈端友制”款。
端溪水岩老料,石品细腻。材仅一拳而肥,乃取随形。研制不出奇,无池堂有岗。缘绿黄碎眼在外,遂赖巧思赋形,成百螺抱溪石之稀世品。介持先生世居常熟,出身低微。致***莲挖藕,拾菌掘笋,种瓜点豆,以至翻石取螺,实乃童年记忆,亦为其治砚之常见主题。而此等贴近自然意趣之精湛创作,乃使其声名远扬,成就海上。然平生所治,唯数十方耳,藏界百难一见。
以“波歌韵”成一律赞曰:“溪水穿石打漩涡,水皮石侧聚田螺。不思把取充家宴,唯恐幻来法弥陀。熟虑深思方动手,宁神静气始琢磨。毕生留取丹心谱,百砚何足掏生活。”
卢葵生铭仿宋四直漆砂砚,原配富贵根基图百宝嵌漆砂盒。砚墙有模印楷书铭“古榆书屋卢氏监制”并篆书“葵生”白文印款。
砚乃仿北宋宣和漆砂砚,亦四直式。坡堂无池,略起砚岗。背设圈足,浅平覆手。卢栋,乾隆至道光间人,字葵生,出扬州世代漆作之家,至其更有出蓝之势。所制文玩诸器皆漆砂所成,类澄泥而轻巧,致浮于水,吴门顾氏砚亦多有其为盒者。其又能书画,山水花鸟授业于张桂岩,以恭谨称。
有诗云:“吴楚匠漆渊远长,晋唐骚客作流觞。葵生重启宣和法,更把素容巧点妆。”
古代书法家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写得非常漂亮了,为什么还要临摹隶书篆书等各种书法?
虽然这个问题提的有些怪异,但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书法无止境,临摹无止境。对于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来说,只要不断的广泛的汲取书法菁华才能实现自己书法内涵的深厚和丰富。如我不常说的书法戒布若算子,贵变化然后才能生动活泼,对于我们学习书法者来说,如果我们临摹练习一家书法作品,以后只临摹其中的一个字,我虽然掌握了这个字形,而不考虑同一个字的不同处理字形,势必会写成印刷体书法,就像活字印刷术那样,同样一个字刻或***出几十个同样的字模,在相同一幅作品的有那个相同的字便摆进一个,结果会怎么样。那还是书法艺术吗?那样的书法还有生命力吗?
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握同字不同结构布白处理的经典字形呢,就需要我们通过遍阅百家,掌握不同书法家不同书体或风格的字形,融会贯通到我们的作品中,就可以实现同字不同形,显得作品中的字各个鲜活生动。这只是列举一下,如果我们举一反三,进行一下发散思维式的思考。我们能够临摹学习更多的书体或字体,我们掌握的技法以字形以及各个书家独自的风格特点与表现技巧,我们自己的书法内涵自然就会更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书法还是字体或书体界限清晰为我好。如果将诸体技法杂糅一团,未必是书法创新或发展主流。学习书法要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为我好,一定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搞什么创新。书法的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是可遇不可求,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弄巧成拙。学习书法要先学会走在考虑跑或者跑酷以及搞什么水上漂、飞檐走壁的高难度技巧。如果天资过人,悟性人,多临摹学习几种书体或字体是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也还可以缓解一下临摹过程中的疲劳度,找一下新感觉,研究一下中国书法历史,都是可以的。但仍然要说的是慎言创新。
创新是功到自然成的事。
首先来说,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因为古代书法家并非每个人都去学隶书和篆书的,即使是比较常用的草书也不是每个人都精通的。但是源于科举制度的需要,楷书是每个书家必须要下的功课,而行书作为日常最常用的书体,也是书家比较擅长的一种书体。
唐代是楷书比较完善的时期,所以从唐代开始算起来,到清代,真正的楷隶行草篆,五体皆能的书法家并不多。唐代中期因为唐玄宗喜欢隶书,当时引起过短暂的隶书热潮,但也仅仅是少数人。因为,没什么条件的人想学隶书都找不到字帖。
都说颜真卿的书法有篆籀笔意,但我们并没有看见过颜真卿临摹过的隶书或者篆书,颜真卿的篆籀笔意应该是家学,因为他们颜氏家族一直都是大家族,祖上应该留下过这方面的资料,早期的时候应该是学过。
柳公权的书法应该就没什么隶书和篆书的笔意了,当时还有一些书家,例如张旭、怀素、李邕、陆柬之这些,都应该没学过什么隶书和篆书。
到了宋代,宋代讲究尚意的书风,最经典的书体就是行书或者行草书,宋四家中几乎都是以行书为代表书体,只有黄庭坚在草书上还有所成就,苏轼就曾经公开说自己写不好草书。而楷书在整个宋代都没有一个大家出来,篆书和隶书更别说了,仅有的几个人写的还可以,但也不是很有名气。
到了元代,出了一个顶级的人物赵孟頫,这是真的一个大家和全家,楷隶行草篆五体皆能。到了明代的时候出了一个文征明也是属于五体皆能的人物。但是最能代表他们个人风格的还是楷书和行草书。
古代的书法家,基本上都是文人,他们有些人就很喜欢研究文化,例如金石学、文字学等等,北宋的欧阳修虽然在书法造诣上比不了“宋四家”,但是他还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编撰了《集古录》,这个过程中就曾经收集、拓刻了很多古代的法帖、碑刻、金石等等,他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文字和历史的,并非完全是为了书法的需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现代人更是不如古人那么纯粹,因此学习书法的时候,与其想五体皆能,不如先精通一两样,多了,有时候并不是好事。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体,先把它学精了,再去学别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笔墨纸砚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笔墨纸砚小篆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