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楷书隶书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草书楷书隶书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这几种书体,你从哪个书体开始练习书法?
年轻时整天看的是楷书,突然发现隶书好看,别有风味,就照猫画虎练上了。后来觉得还是楷、行美,用着也方便,便又改练楷书。我们不图当什么书法大家,兴趣使然,也乐在其中!
谢谢邀请:我是从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开始,后学汉隶《曹全碑》及篆书《吴瑛帖》,总之一路过来,感觉还是从篆书基础开始学习最靠谱,基础不稳,要好象练武之人马步不稳一样,终究成不了气候。(个人心得,不喜勿喷)
我是从隶书开始练习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属于古文字,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属于今文字。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称为隶变,它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界点,是今文字的开始。草书、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行书由楷书和草书演变而来,所以 隶书是今文字的根本。
我隶书先学习《曹全碑》,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字迹娟秀清丽,舒展超逸,笔画长短兼备,历来为书家所重。主要是练习字的线条和结构。
后转向《礼器碑》 学习,此碑也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主要是练习粗细变化瘦硬劲健的笔画。
现在学习《好大王碑》,此碑为方严厚重的隶书 , 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的笔意,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 , 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主要是学习此碑的淳朴,简约的风格。
隶书的代表作有《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乙瑛碑》《好大王碑》等。都是学习隶书的好字帖。
学习每一种书体都有好处和缺点,不能一概而论,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和以后的追求来选择书体,初学书法必须练习某种书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我是从篆书入手的,先练习小篆,如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秦代李斯的《峄山碑》等等,通过小篆来练习中锋用笔,中锋用笔是书法的最核心的笔画,一开始学习书法就掌握了它,对于以后的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通过几年的练习,感觉先学习篆书的效果还可以,后来学习隶书和魏碑都比较顺手,手腕的运用也比较灵活,写出来的字也比较扎实。
学校老师安排的从一笔一划,楷书开始的;田字格用铅笔,米字格学毛笔,绝大多数人学毛笔书法的经历应该是这样,中途出于兴趣也有夹带写写其它书体。那些主张学书法从其它体开始的可能没有在学校学习的经历,或者是忘了这段经历。
哪种字体最具艺术感,个人觉得隶书与草书,你呢?
哪种书体最具艺术感?你认为隶书与草书。嗯,不错。这两种书体确实充满了艺术感。但艺术的形式是多样性的。不在于形态上的构成形式。楷书的艺术美,如深谷幽兰。行书的艺术美,如翠竹绕庭。篆书的艺术美,若温润脂玉。隶书的艺术美,如雍容牡丹。草书的艺术美,如奇峰异石。各竞其姿,各显其态。
汝窑瓷器以其朴素的造型与色彩天下闻名。现代的工艺瓷器做工比汝窑瓷器在造型上复杂无数倍。以艺术来讲,那种更富于艺术性?
艺术反应的是人们的文化修养。无论做出那一种选择,都是正确的。可以多选,也可以单选,也可以不选。感性的东西是没有严格的标准来划分清楚的。再说,草书有人写的很美,也有人写的不怎么美。怎么能一概而论呢?
学习书法,楷、隶、行、草能一起练吗,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也不能说不能,也不能说能!
当你达到了书法家的层面了,五体同时练都没有问题。因为,这时你的功力已经精熟了,同时练集中书体你也能应付自如。
没有那种境界最高不要那样练书法!练不成功了,东一下西一下地,不仅不能练好任一种书体,而且各种书体互相混合,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但是,我也不是说练书法时,一定只练一种书体,这样同样不好,最好的结论是初学只练一种书体,这样便于入门,也便于提高。到一定阶段后,就应该考虑再加练一种书体,比如初学练楷书,然后加练行书,行书有所感悟后再加草书!
书法不了急于求成,也不可一条道走到黑,在时宜的时候去有所变通,你会进步更快。
学习书法,楷隶行草一起练可以,但结局肯定是写不好,写好书法是个功夫,是用时间磨练出来,没有时间的积累是达不到一定的造诣。很少有某位书法家四体皆通,因为大的书法家,写着写着就知道自己更适应那种写法,并加上苦练。再者书法不同与绘画,只要识字就能大概看出书法的优劣,所以虽然不是人人书法家,但***可鉴赏一二。
篆隶楷行草是互通共熔的,可以共学,因为五体字有共性,有同一法度,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就此而言,人们学习五体字时,首先要懂书法的法是什么,特别是书法的笔法是什么更要懂,不然的话,写个三年五年十年八载的没有大的收获,有的写一辈子进不去写书法的笔法圈子,反知,三两个月收益很大,会事半功倍。其次,汉字结体法则要懂要明确,写书法与书法的法有关系,与书写汉字的字形大小等要素没关系,只要按照书法的法书法的规律而写就可以了,描写临名碑名帖的过程,就是一个寻书法法,找书法规律的过程。再者,灵活运用大自然规律在书法中作用。第四人的书写能力有大有小,差异还是很大的。总之,人们写五体字肯下功夫,掌握其技能和技法,会获得很大的收获的。
可以的,你可以利用手机App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家书写的字练,从篆到草,慢慢培养自己对汉字的感情。当然不能练杂了,练一段时间再选帖,这样也是可以的。主要的还是要选好帖,读,悟,然后再下笔。谢谢邀请!
把一种书体写得较扎实了,几种书体兼学也是可行的。
其实许多古代名家行书字帖里,都巧含了楷书技法,隶书技法和草书技法。有的字用笔相近,有的字结构相近。
所以学习行书时,兼学楷书使笔力沉着。兼学隶书增加古拙之趣,兼学草书增加行书的运动节奏。
如果主攻行书,那么要分清主次,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研习行书上,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王羲之书写的书法作品。)
怎么区分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1、来源不同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行书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2、风格特点不同
楷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总体风格是严整壮阔而又舒展灵动。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_a***_],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楷书隶书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楷书隶书字体设计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