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怀素草书相似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怀素草书相似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各位老师帮我看看,我临的柳体有几分相似?
对于相似度的意义而言。在书法的临写和学习上,我认为应该有两种含义。第一种相似为形式。也就是初学者在临摹的过程当中,与原帖之间的从外形上来看的相似度。第二种相似就是神似。也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上理解了原作者所书写的精髓。通过提问者的这幅习作来看。可能作者还基本上处于形似的阶段。但是明显可以看出有一部分笔画和结构不稳。并且不够熟练。下笔并不果断。控笔的力度也不到位。如果判断此次与原著的相似度。大约有七分形似。还应多加练习,勤加练习。追求形似是初学者在临帖时必须要做到的一个步骤。希望你能进步。
应该基本已入门。
但结构不稳也还不够协调。
柳体字是四大真书中最有力道的书体,书界所谓的“柳骨颜筋”就是指柳体的结体特点是精瘦刚劲。
当下,练楷书者以欧楷为多。实际上很多书法***都有很好的柳字功底,因为最能体现力透纸背的书体就是柳体字。
启功先生的书体很大程度上就是柳体的骨架。而宋徽宗的瘦金体其实也是柳体的变体。
特别是想写好入怀素那样的草书,柳字也是必习的书体之一。
从提问者所上传的图片来看,是有一定的基础,说入门可以谈得上,但是想在这个阶段换帖学习,并不太建议。至于说上传的图片书写有几分相似,按照10分来打,应该有6分左右,之所以给这个分数,其一,在结体方面比较到位,其二,笔画的处理也比较到位。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笔法方面,提按顿挫和中锋运笔的缺点比较明显。
解析:
以上两张图片上边的为提问者所书写的,以下的为柳公权的书体。
“大”字共三个笔画,分别为:横、撇、捺。
我们在分析一个笔画的书写时,从它的下笔角度、笔法应用,笔画的长短,行笔的轻重快慢和收笔方式等进行分析。
1、横笔画
柳公权的横笔画为:藏锋起笔,行笔先慢后快再到慢,形成两头粗中间较细的形态,其收笔为回锋收笔,这个“大”字的收笔,有点类似欧阳询的那种敛锋收笔状态。
书法学习中是不是走进了误区?学习书法应该首先注重什么?这是书法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下面仅从学习书法应该首先注重什么,来说一说书法学习中这个关键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初学书法,与你不熟悉的字“初次见面”,首先应该先从读帖开始,先认识它,和它交个“朋友”,不要一见面就来个“一见熟”,上手就进入全篇的临摹。对一种书体先去看,去“相面”,去分析,分析字的笔画如何运笔,看它的字体结构如何搭配,这样你就对它 “了解”了。然后再去背,背记字的运笔方式和字体结构。第三便是感悟了,去感悟其笔画与结构,让它在脑子里有印象,一闭上眼睛,便能看到那个字的“美丽”形象,这就悟出功夫了。
比如《玄秘塔碑》中的“大”字,正好是横、撇、捺都有,就以此字来分析一下。
横画的学习:起笔藏锋,转锋后同等力量右上运笔,收笔起顿回锋,横画书写中保持两头粗,中间略细,上平齐下略带弓形。
撇画的学习:起笔藏锋,转锋后同等力量向左下方向运笔,行笔过横画后略有加粗的变化。
捺画的学习:捺画在柳体中独有特色,这一笔的书写需注重其运笔至中间时的变化。同样,藏锋起笔,起笔后先略向上行笔,再向下运笔,笔锋运行至中间时上侧平滑、顺势运笔,而下侧注重平行运笔,逐步用力加粗,停顿后起笔挑起。
“大”的整体结构:横画起笔后需略向右上方行笔,而不是平直运笔。撇画下笔时,要稍微靠横画的左1/3处下笔运行,而不是正中间运笔书写,这样字写出来后就带有灵动感,不至于呆板成方块字。捺画起笔,需从撇画内起笔,再右下行笔。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大”字进行了笔画运笔与构架的分析与举例。举一反三,其它每一个字皆需按以上方法一一解析后,再进行练笔,这样经过详细分析的字,在你的思想当中会产生深刻印象,再书写时,就容易多了。
因此,在练习书法时,不论是哪种字体,主要就是先读帖,先悟其笔画、构架后,在自己的思想当中有了印象,再动手去练习书写,才能更快地进入角色。每一个字都需经过不断地练习与琢磨,一个字练好后,再进行下一个字的练习与书写。
草书千字文谁的最好?
《千字文》和《心经》一样,历代书家用篆隶草行楷写了不少,不过草书版本不算多,也不乏精品。本人喜欢的有三个版本,并且都是墨迹,供参考。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京都小川为次郎,现为小川为次郎之子小川正字广巳先生收藏。后有杨守敬、日下东作(鸣鹤)、罗振玉、内藤虎所写题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
《真草千字文》,北宋时宣和内府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 流传下来的《真草千字文》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至于缺的部分,也已根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根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於大观已丑(公元1109年)摹刻上石,又称为“陜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据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说是善本,但感觉和墨迹相比就差一些了。
怀素《小草千字文》
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赵佶《草书千字文》
宋徽宗赵佶四十岁时的草书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且《草书千字文》为纸本,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长3丈,无一接缝。
此卷草书《千字文》,之所以可贵,在於作者掌握了狂草的基本法则,“使 转”不违笔意,达到了“纵心奔放”,所谓“意先笔後,潇洒流落”的艺术效果。
以上来自《书道拍案惊奇》的拙见,仅供参考,欢迎关注和转发噢,更多心得会在今后视频中更新,期待书友们前来交流,共同进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怀素草书相似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怀素草书相似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