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谦字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谦字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各位老师这幅字离入门书法还有多远?
题主太过谦虚了!你这一幅作品,早已登堂入室了!为什么呢?因为行书书法作品的特点,都已经充分的体现了出来了。
一幅行书书法作品,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大小相兼。就是作品中的每个字,呈现出大小不同,字与字之间,有实连,也有意连,时断时连,顾盼呼应!这幅作品,己经充分体现出了这个特点。如图一所示。哪些字是大的呢?熟,唐,吟等。哪些字是小的呢?三,不,也等。
其次就是,收放结合。一般情况下,笔画长的放,笔画短的收;侧锋时放,回锋时收;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有些时候也可以左放右手,上放下收!这幅作品,就充分体现了这个收放灵活的特点。如图二所示。收得比较好的,象"三"的最后一横。放的比较好的,象“会"的长撇。
第三个特点是,疏密得体。一般情况下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这幅作品也充分的将这个特点体现出来了。如图三所示。最为明显的是哪些字呢?如"会"就有内密外疏的体现。
第四个特点就是,粗细恰当。一般情况下,笔画长的要写细些,笔画短的要写粗些。这幅作品,也是能体现出这个特点的。如图四所示。最能体现的就是"吟"字的长撇长捺细,里面横折的横粗!这个字就给写活了。
从这些看得出,题主的行书水平早已是登堂入室,真的不用过谦,不用认为自已还没入门!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一幅书法作品,除了正文的内容外,还要有落款,印章。如图五所示。再比如,用墨方面:首次为浓,末字为枯,浓淡相间等,这幅作品基本上是看不出这些特点的。如图六所示。
我自己练习书法的时间也不长,能够说的也就是那么几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理解!学习路上,共同进步[握手][握手]。
我是听雨草堂主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肯定的是,这幅书法作品无论是字法、笔法和章法各方面写的都很好,属入门已久的佳作了,题主问离入门还有多运,显然是太过自谦了。
现就这幅书法作品的得失,与题主商榷如下。
一是题主虽在临古人法贴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字书写的比较熟练,但个别地方结字仍显不到位,个人的东西流露有过早之嫌。
二是整体看结字上比较美观,但个别之处用笔未能做到心中有数,书写时略显迟疑,破坏了结字美感,如“读、首、也”三字。
三是在用笔上比较讲究,但个别细微之处处理的略失严谨,如“三”字的收笔。
四是整体看章法比较得体,但仍有略显不足之处,文末“会吟”二字在结字上有些显大,与整体融合上不够协调。
五是用墨上似乎没有考虑,通篇浓墨,没有变化。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见得正确,谨供参考。
这幅字己经入门好久了,章法和用笔都体现出来了,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还需刻苦努力学习和临摹名家名帖,这样会走的更远,更传统。练到一定成度会功到自然,才能达艺术的境界走上艺殿堂,才能圆梦。
这幅字如果说还没入门,那你就客气了,写的很不错了,如果你有这种谦虚的态度,相信你还会有更大的进步,继续练下去,临帖与创作相结合,及时找出不足,书法是个慢功,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根本写不好,每天进步一点点,日久必有收获。
为什么田蕴章、田英章少写行书草书?
如果你看过田蕴章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的话,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每日一字节目中,田先生都是以楷、行、草各做一遍示范。并把所说的要点,以流畅的行书书写出来。可以在网上查看。
看待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用“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去抹杀他人的成绩。自己手中的矛,是攻击别人的,盾,是用来防护的。不是用来自相攻防的。业有所长,术有专攻。他们的楷书写的特别出色,就用他们的楷书去否定他们的行书草书,就像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一样的逻辑。如果卖矛人说:我用矛刺你两下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矛盾这个词可能就不会产生了。
张芝、钟繇、王羲之三人。草书张一,王二,钟三。楷书钟一,王二,张三。综合评分,王羲之第一。这就是孙过庭书谱说的偏工易就,尽善难求。
田氏兄弟他们能写行书草书,只是不如他们的楷书出色罢了。
凡是以内厌(提手旁)的笔法写楷书的,行书基本走到头了。欧阳询如此,何况你田蕴章田英章?有人说,仲尼梦翰帖不是行书么?是行书,但大家有没有发现,它是内厌笔法写成,没有使转,跟钢笔字差不多,没有艺术张力。以后学欧楷的行书基本都判了***。历史上,学欧有成的不超过两三人,姜夔,姚孟启等,行书都不入流。有人可能说,兰亭序不是内厌笔法写成的么?是的,但你看看十七帖就知道,老王看家笔法其实并非内厌。回到二田,习惯成自然,行书就是田楷快写,没有使转,缺乏行意,钢笔字而已。
二田正楷字名满天下,由于其正楷字的确工整规范,又善于操作,广告效应好,深得初学者追捧。
爱屋及乌,由于是初学者,看不出楷书的好坏,更看不懂行书的好坏,至于草书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很多初学者觉得二田的草书、行书比楷书更好。不能怪他们,因为学识不一样,见识也不一样,审美观点也有高低。
这幅行书单个字看不出有练过行书的痕迹,既看不出二王,又看不出颜、米、苏、黄,单个字没精打***,整个章法死气沉沉。不入晋法,不得唐宋气韵。。。。。一个字“俗”。
等大神的痕迹。
属于自娱自乐的水平。
《田英章楷书贡献远比行书文化贡献大得多》
一、书法家用不着每种书法都是超级***;
其实田蕴章写的行书草书比楷书多,甚至其行书水准比楷书更高。但是田英章先生应该是楷书的贡献远比其行书要大!
田式欧楷基本上总结了一套規范字的书法工艺。简洁的书法技法让社会大众都可以感受书法艺术的感染力,因此广受大众欢迎,引来同行怨声载道,要是行书现好点,赶上了赵孟頫,那真的会成众矢之敌!
正如启功所言,行书当作楷书写,楷书当作行书写。书法技能涉及学画形态,笔画相对几何位置关系以及笔画形态间、位置间的呼应关系三个方面的影因素。这些因素也许可以在各种书体之间转移!但是行书在历史上已经是实用性与艺术性都发展到了鼎盛之态,很少有再高的发展状态了!
三、田英章先生成为工笔楷书的开创者,其中更多原因在于历史为他们留下了这个“没有工笔楷书”的空白,他用一生揪住了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发现留在了中国书法文化扉页之中!
对于初学者而言,从田英章规范字笔法入门,结合欧楷结构方法,能比较快捷地写好规范字的楷书。在此基础上,很多技巧也就可以移用到行、草书体的撰写了。
人有一种文化发明可以留存世界已经是一件***的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谦字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谦字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