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家字体对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楷书家字体对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书法有门径吗?楷书先练哪一体较好?二王的楷书适合初学者吗?
其实书体只是外在的表现,对于初学者首先要能真正解决中锋运笔的问题,否则写什么体线条质量都不好!反复练习非但无益更有南辕北辙之患,建议先从魏碑开始,能把方笔做出来,就能做到八面出锋,那么进入什么体都是可以的,上可进篆,下可入二王,唐楷更加不是问题,无非是字法的结构练习和各种对比关系的识别!唐楷的法度太森严,初学者为了追求形似,反而出现画字的现象,提按的难度太高,很容易挫败自信心,试问那些江湖书法的问题在哪里?答案:中锋!中锋!中锋!
学习书法当然有门径
看过几位的回答,也各有道理。现在很多人认为一开始学习楷书有难度我认为,书法的学习要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
楷书是最讲究法度的书体。特别是以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世南为代表的唐代楷书。学习起来确实有难度,书写的差一点点,就会感觉差很多。其实楷书的范围远不止唐楷。钟繇,二王的楷书也是非常了得。还有魏碑严格说来也是属于楷书范畴。
关于学生的书法学习,我支持以楷书入门。但不仅限于唐楷。因为孩子现在每天写的硬笔,都是楷书,孩子在书法学习中学到的结构规律,都能在平时书写中得到加强。不会有任何冲突。
钟繇和二王的楷书风貌高古。上可追隶篆,下可达唐楷。十分有利于初学。
初学书法当然应该先学楷书。有人说开始先学篆书,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经常说,先有篆书后有其它书体。从书法史的发展来看确实先有篆书后有其它书体,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初学书法的人必须要从篆书学起。因为学习篆书必须精通“六书”,而且能对篆书做到“听说读写”,这对初学书法的人来说绝非易事。识篆写篆绝非初学者所能轻易入手,而且即使写了篆书作品,我们总要写出译文吧(许多书法比赛的要求其中就有写篆书作品必须要有译文)所以说,我们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学习楷书这个原点。所以说写好楷书十分重要,楷书是书法艺术吗,当然是。从来没有一位书法家说过楷书不是书法艺术,只不过现在能写好楷书的人少之又少,所有有人就针对楷书提出一大堆奇谈怪论,说楷书不是书法艺术,说楷书是馆阁体等等……其实楷书是书法学子认识其他书体的路径指示牌,如果连楷书都不认识,那我们靠什么去认识浩瀚无垠的书法世界?所以,小编认为自楷书问世以来,学好楷书对初学者是必由之路。
不知道这个门径是入门正确途径还是入门取巧捷径?如果是问的学书法有入门正确途径,可以说:肯定有!
那么这条途径是什么呢?简单的讲,一,必须学会读帖,就是说写字之前你的读懂字帖。二,就是三个字:勤、苦、坚,就是勤奋刻苦与坚持,“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这就是说学习书法如果没有一定的历练及磨炼,是写不出好的作品来。三,专业一点的讲,学习书法的门径,那就是必须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对理论的积累。很多人都盲目的专于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知识,光去实践这就如同瞎子摸路,事倍功半,而如果掌握了理论知识,我们写书法就如同找到了一盏明灯,那我们习字就会事半功倍了。
我们写好书法,下面这7条法则一定要精通:一、字态准确,二、比例适当,三、主次分明,四、分布匀称,五、重心平稳,六、穿插呼应,七、参差变化。
那么楷书先练那一体好呢?我们学习书法是走欧颜柳赵馆阁体的老路呢?还是学习清末康有为等人提倡的把唐碑废掉学习魏碑呢?恐怕这两种路子都有它的局限性,如果先习欧颜柳赵体这个老的路子不用说了,它可能培养成一种太过于规范、僵化体裁,而直接学魏碑,由于过分地强调个性、自由的表现,又往往不容易上手。所以,学习书法最好先从晋楷着手,因为楷书与行书它最初是吸取隶书之结构,***用草书之笔法,而产生的,而楷书它又是盛行于魏晋、六朝时,创始于汉末。打个比方,就如同一个刚上学的学生,你如果直接让他学写论文,他肯定写不成的。
对于初学书法选择书体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可以去选择一条中间的路走。那么,什么是中间路?就是我们选择一个介于魏碑和唐楷之间的碑帖去学,这也是个极好的办法,比如隋碑(亦称唐碑)《等慈寺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关于二王的楷书适合初学者吗?我的回答:肯定适合,而且初学者最好是先从晋楷入手,因为二王的楷书端严而不刻板,匀称而不失变化,方圆适中,精整平稳,中和简静,凝重端雅,而且学二王的楷书,对初学者以后学习其它体系是不会走弯路的,是习楷书及其它字体的一个正确的路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家字体对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家字体对比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