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转换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转换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习楷书、行书、草书,可以理解为“爬、走、跑”的递进关系吗?为什么?
谢谢邀请,这个提问很有探讨的意义。能把这个问题探究清楚,对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意义重大。
那么,我先亮明我的观点,学习楷书、行书、草书并不能跟爬、走、跑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你还坚持这种观点,说明你的书法史、书法批评史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我的依据论述如下:
一、起源方面
草书起源于西汉,它的产生比楷书早的多。楷书产生于汉末,直到三国钟繇手里才算真正蜕变成功。那么张芝是如何把草书练到草圣水平的?恐怕他靠的不是楷书,而应该是隶书。崔瑗、杜度以及张芝的弟弟张昶,这些草书大家疯狂研习草书的时候,楷书还在钟繇妈妈的肚子里面孕育呢!汉桓灵时期颖川人刘德升创造了行书,张怀璀认为行书乃正书小伪。正书也不是楷书,正书是篆隶楷的统称,恐怕这个行书也是以隶书为基底的,也没楷书什么事!
二、书写速度及楷书与草书关系方面
普遍认为,行书、草书、行草书书写速度比楷书快,这可能是现当代的书法现象。汉末赵壹写了一篇《非草书》的文章反对人们花费大量功夫练习草书,他说,“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可见写草书在当时又难又慢,大概堪比蜗牛爬行,否则赵壹也不能这样对草书艺术发难!从草书的结构来看,古代人也不会像今人一样随便,孙过庭《书谱》说,
“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写草书不兼有楷法,容易在规范法度方面有伤害;写楷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楷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所以,你看人家说草书必须用好使转笔法,也必须靠使转够成形体。所以草书的结构有偏差很难成字,你写快了能精准吗?再说草书里的生、涩、迟、滞、疾等特质的表现也需要轻重缓急使转绞的变化,怎么能一概而论草书写起来快,楷书写起来慢呢?况且人家孙过庭也说了,写楷书不通草意难以称为佳品,是不是说练楷书之前也应该练一下草书呢?
三、练习书法的真正顺序
现代人当代人一上手就练唐楷,甚至田楷,你一入手就算是鬼吹灯了,还谈什么高度呢?唐楷的法度很容易把你捆绑住,如果你想练成二田兄弟那样的欧楷专业户,你就练吧。从唐楷欧、虞、褚、薛、颜、柳等任选一家,一辈子专攻,你也可能成为某家楷书专业户,但是对书法史来说意义一般般,传承有功创新无益!
练字的顺序应该先从篆隶下手,李斯《峄山碑》篆书直来直去是首选,把线条拉好就像达芬奇画鸡蛋,隶书应该选《祀三公》一类的先入手,再《熹平石经》然后由简到繁。如果玩腻了还可以写一下甲骨文,小孩子练这些东西真能写出那种稚拙的味道来,成年人写往往会受先入为主的审美理念伤害!你玩熟了再慢慢玩一下唐楷,甚至你忘掉唐楷不练唐楷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唐以下的帖子多读多看,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样再把文化的东西厚厚补一下,你不成点气候都难!
#今日头条# #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 #书法家# #山水画#
谢谢邀请!个人认为这种比喻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太科学的!
学习楷书、行书、草书,理解为“爬、走、跑”的关系在社会上却普遍的认同,而且在各种人群中都存在这种认认知现象。
首先我们从书法的发展史来看,是先有草书,然后才有楷书。如果按照以上书法,岂不是要把书法史推倒重来?草书是在汉隶快写的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的,便于人们记录,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是真、草、隶、篆、行只是书体的名称,他们的点画结构都有各自的固定模式,并不能通用,而且也没有严格的先后秩序,规定必须先学习什么,后学习什么。
行书基本上是在楷书的基础演变而来的,是楷书的快写与简写。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学好了楷书才可以学习行书!从书法学习的科学角度出发,没有规定必须从那一种书体开始练习起,然后才能学习其他的书体。
但从我个人长期的实践与研究,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
学习书法入门最好的书体就是你自己喜欢什么书体,就选择什么书体,可以从真、草、隶、篆、行任何一种书体入门。没有任何的其他规定与约束,你可以从草书、行书入手,也可以从篆书、隶书入手,当然也可以选择从楷书开始。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书法最为合适的书体却是隶书,因为篆书、草书不容易辨识,有比较高的入门门槛,同时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极少使用。楷书的法度森严,结构规整,需要比较高的技能技巧。反而是隶书相对比较简单,不管是用笔还是结体都较为简单,所以更适合初学者作为入门的书体!
探讨书画的本质,品鉴书画艺术,让生活、更艺术。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谢谢!
学习楷书、行书、草书,可以理解为“爬、走、跑”的关系,我认为没有错,但还可更进一步理解。
首先,上面回答中提到“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的三种字体形态说的极为有理,把楷书的公瑾方正如立,行书的恣意洒脱如走,草书的游刃有余如奔,形容的相当到位,给予大大的赞。
其次,从书者个人角度讲,技法和基础熟练程度,自然也可以用爬、走、跑的进阶关系来表述。引申一下,人之会爬,始于几个月的婴孩,会走始于周岁前后,会跑需要再加成长。
最后,书法亦是学海无涯,恰如漫漫人生路,总会遇到曲折阻碍,走要走得稳,跑要跑得快,不伤身,不畏难,殊为不易,且行且珍惜。无他,惟坚持,惟手熟而。
在书法中不管是楷、行、草,还是其它书体都有相通之处,这与汉字的发展顺序和演变历程是分不开的,都是一脉传承。而这些书体又具有独立的结构、技法、章法,每种书体都完全有“爬、走、跑”的递进关系。
我们在练习书法过程中,每练其中一种书体,都会历经“爬”的阶段,从慢爬平地,到慢爬坑凹地,慢爬小山丘,等等辛苦的过程。行书、草书、隶书等都是走的这种路线,绕不开,躲不了,最需要毅力坚持下来的“爬”行阶段。
所谓“走”到这一步时,已充分证明你的书法已具备了一定的功底。能直立行走、能知道自己要练习的方向、能明白自己的书技上的不足和改进,使自己的书法之路“走”得更稳当。这段路其实最漫长,也是书法人最痛苦、彷徨的过程,因为你不知道这条路要走多久,才能获得初步的成功。也有一部分爱好者遇到瓶颈,无法突破自己,无法超越书法设定的无形门槛,一道又一道难以攻克,书法水平停滞不前。这就是从临帖到自我创作的转变,临得不错,写一幅作品,自己怎么看也不是那回事。
“跑”这个阶段就非常好理解,自由的跑、任意的跳,这证明书法水平已达到随意创作的成熟时期。技法娴熟、取法自如、有自己的灵感,有古人的踪迹、苦尽甘来,作品登上了大雅之堂。这个“跑”的历程,使你走向更高的艺术高峄,也是你永久的财富。
“爬、走、跑”只是练习书过程简短的概括,而书法艺术道路永无止境!
楷书是书法基础,基础打好了就可以提高一步行走也就是行书。行书提高一步就是草书了。学习草书最难了,首先草字得学会,其次筆法章法放收等各个方面都得运用好,只有撑握书法知识和书***底深厚的书家才能出好的作品。
wps行书字体怎么加?
怎么在wps文档中输入行书
方法/步骤
1/7
首先新建一个空白的wps文档。
2/7
接着在开始菜单下会看到选择字体框。
3/7
点击选择框选择行书。
4/7
鼠标点击编辑区输入文字。
楷书临柳体,接下来想练行书,临哪家行书帖较好呢?
个人认为临写圣教序也可以!其实不论从哪个朝代哪位书家开始应该都不算错!因为圣教序是行书典范!但只可临写单字!因为是集字,所以没有什么章法可言!主要是临写行书用笔和结构!行书讲究变化,多临写一些有特点的字!如非要通行或通篇可以临写心经部分!
接下来可以临写王羲之手札!着重临写章法!比如二谢,孔侍中,丧乱得示等,
我临的二谢帖
当然可以接着临写其他书家的!因为所有行书都源自魏晋,哪条路都不算跑偏!我最近写王铎!下图为临作
我一直主张,初学者千万不要先学欧楷、柳楷,因为,这两种楷书字体,没有兼容性,写得多么漂亮,最终写不了行书,而且向其它字体过渡极其困难,无法贯通。
这个实例充分说明,自学者最容易犯的失误就是不考虑日后学什么字体,只顾眼前,比如,就喜欢欧楷、柳楷,怎么看都顺眼,而对别的字帖一点儿不感兴趣。殊不知,学习书法第一步选择什么样的范本适合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将走什么路子的大问题……
恕我直言,在柳体基础上想练行书,恐怕不行了。因为,柳体的笔法、字法特性所致,笔性手感与行书不吻合,无论是练二王,或练另外哪一家的行书字体,都比较难。
因此,我建议你,暂时先放置柳楷,重新学起,并且规划好路线。例如:
一个是,学王羲之的楷书~行书。
另一个是,学赵孟頫的楷书~行书。
再一个是,学文征明的楷书~行书。
特别提醒一下,不管练哪位书家的楷书~行书,有两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其一,必须按正规的训练套路[_a***_],如图:
其二,楷书必须练小楷,行书必须练中楷。千万不要练大楷! 所谓大楷不是纯粹的传统书法,是当代人伪造的一种现代字体……
在接下来的整个训练过程中,有三个要点有必要强调一下:
一句话,学习行书必须要从晋人入手,学习晋人历代公论要师法“二王”,师法“二王”最佳门径是临习王羲之的《圣教序》。
东晋行书达到了理事上的最高峰,而且至今未能被超越。
古人有句话叫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也就是说,入手学习最上乘的范本,学习者也只能学到中等水平。所以要学最上乘的,就必须从晋人入手。如果“取法乎中”,就“仅得其下”了。
为什么行书在东晋时期达到了最高峰呢?
书法在东晋时期实现了第一次文人化过程,任何实物一旦文人化了,就上升到一个至高的境界。
从思想上说,人们普遍***和反对汉代以来独尊儒术而形成的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追求道家的自然无为,追求个人生命的体验,即所谓“越明教而任自然”。社会时尚由重道德功名和学问而转向了重个人才情气质、风貌和精神追求。
从行为来说,由于常年的社会***,上层的互相残杀,使士大夫阶层为求自保,开始躲避政治,厌倦政事。转向以老子、庄子、《易经》为内容的清淡。
从思想语言的载体——文字书写来说,从汉代严整方正,以直线为主的隶书,转向了自由流畅,以曲线为主的行书,草书。而且可以看出这一转换正与玄学相一致,即行草书的自由奔放和洒脱离隶书一比一画的真实越来越远,离心灵越来越近,从而成为一种时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转换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转换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