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重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重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书法,如何稳住重心?
米芾在《论书.答翟伯寿》中写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意思指在写字运笔时,要求笔锋在点画尽处或虚或实地作收缩、回锋。
这个主要是讲笔势,我认为延此意展开来讲,不论单字的笔画或字组里字与字之间,要首尾呼应,笔意畅通,高低、左右、长短、粗细、浓淡、枯润、倚侧、急缓等等不论你怎么发挥,因字体而异***用那些手段,只要达到动态平衡,即使重心线左右摇摆游曳也是总体平稳的,往往还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见黄庭坚《诸上座帖》)。
多写,多练啊。开始学书法时总觉得气不够使的,写几个字就觉得气息不够了。询问书法家,都说缺乏功力。功力哪来的?多看经典书谱,比如二王,孙过庭,喜欢草书看怀素,张旭,祝允明,当代书法家于右任,吴玉如等等。多临帖,有时间再看看书法理论,当然还是要看古人的为好。多写是练习笔力的最佳办法,只有多写,才能获得对毛笔墨汁宣纸的掌控力。才能做到意在笔先,才能自由发挥,然后才是结字和章法。除非天才,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没有三五十只毛笔,没有三五千元的宣纸,是练不成初级书法的。自己的小心得是:练字别忘了锻炼身体,慢跑,快走,哑铃可以使自己体力充沛,气息浓厚,下笔有力。我也是初学者,习字五年,才到了市级会员水平,惭愧啊!
字虽没重量,但视觉上有重量,写的重心不稳,字就立不起来,给人倒下去的感觉,比如,中字中间的一竖,如果偏左,字就感觉向右倒,所以要写在正中。上下结构的字,结字时要找准中心,比如柴这个字,重心稳不稳,关键在下面的木字,木字的竖要对准上面此字的中间缝隙,偏左偏右都不行。独体字要根据字的形状来稳重心,举个例子,才的重心在左边,所以竖钩要靠右写,并且横要扛肩,这样才稳,再比如庄字,重心也在左边,里面的土字要靠右,要闪出广字头三分之一,才稳,如果不按这个法则,靠左写,字看起来左边份量多,右边份量少,要往左倒。纯手打,望能帮助到您
成年怎么才能够练得一手好字,水性笔练字,字体是行书,希望各位能够给点意见,分享一下个人心得,经验可以吗?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以下几点建议你参考一下:
首先,成年人练水性笔(硬笔)先买一本行书的硬笔字帖,对照字帖练习,不要求多,先练单字,每次练一两个字,练到很像再换;单字练好之后就一行行地临摹练习,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关联。
其次,虽然你练的是硬笔行书,还是建议你再买一本毛笔行书字帖。因为硬笔书法发展史不长,硬笔书法运笔方法大部分是从毛笔来的。
选行书毛笔字贴,给你推荐以下几种:王羲之的《兰亭序》,赵孟頫的行书《归去来并序》《秋兴赋》《前后赤壁赋》。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字体笔画清晰,转折明显,提按清楚,能够方便观察临习。也就是说…你练习硬笔字帖掌握了一定基础的时候就要以毛笔字帖作为范本临摹了,这应该叫做“取法乎上″吧。
再者,以上步骤需要反反复复训练和多观察多分析。一个个训练目标达到之后,就从毛笔帖中进行章法训练,章法训练就先从两行开始逐步增加到三行、四行…一页纸…一幅作品。
当然,因为硬笔和毛笔性能不同,所以在临习毛笔范本时不要刻意强求牵丝映带,须自然为之。到功多一艺熟之时自然会水到渠成。
成年人学习书法的确起到很好修心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以上是个人练字经历点滴心得,我学习时间也不长,以此共勉吧。谢谢!
首先你能不能静下来?至少五到十年的时间,坚持不了就只能放弃这个爱好,别无选择!琴棋书画没有一样是随随便便就能学会的。如果做得到,那你就成功了百分之五十了,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去找个高手带你飞!网上也有很多硬笔高手,可以关注他们的视频。如果只是学写字,就学今人的字帖。那里按照科学的编排,从易到难,先笔画后结构,学会读帖——摹——临——背的顺序来训练即可。想学书法的话,建议多看古帖毛笔字,用古帖学习。古帖的字非常丰富多彩,笔画线条轻重虚实都比今人的字帖漂亮!不管学哪个,都要从学习楷书开始,改变自己的写字毛糙的习惯。这里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习惯,习惯改不了一切都是枉然!祝你成功!
想要一手好行书,可以参考以下步骤/方法
1
首先,审美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审美我不是指分辨美丑的能力。有些字写得好的人,即使让他用左手写字,写出来的也要比一般人写得好。
2
为什么?并不是因为他左手的执笔有多好,而是因为在他心里有字的间架结构,于是可以信手拈来。对字的感觉是需要时间培养的,培养的最好办法就是临摹。所以临帖并不是抄袭别人的字体,而是培养对字的理解,活学活用。
3
至于如何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快速写出好字,我的建议是有事没事多动笔。具体一点,就是不同于回答试卷时的一味图快,慢慢写,把注意力放在字型结构上(而不是一笔一划)。平时可以打开Word文档,把字体调成华文行楷,看看上面的字型都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应该大?什么地方应该扁?这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4
其实,最初也是有捷径可以走的。那就是注意写出好字的人,一张纸上写出的横,基本上都是平行的!竖也是如此。写字时如果尽量保持横竖角度的一致,那么总体上的感觉就会非常舒爽。这就是人们讲的“整齐”。如果你已经做到
5,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对于成年人练字,只要肯下功夫,静下心来,肯定能练好,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练字必须有恒心、有信心。要把练字当成乐趣,对于练字来说,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练好的,对于成年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和精力,得多找时间进行练习,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去练习。
第二,要选择一支适合练字的钢笔。俗话说“预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建议选用笔尖是0.5或0.7的钢笔,出水要顺畅,不刮本,练习行书,书写速度会快一些,这就要求笔不能出断墨。
第三,要制定科学的练字***。按照由简繁的过程制定***,首先还是选择简单的独体字开始练,要是感觉可以了,就练习偏旁部首,进行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组字练习,对于那些难写的字要进行反复强化练习,最后进行成篇书写,选择古诗词或经典文章练习,字数也是由少到多。
第四,钢笔行书也要注意书写节奏。一般起笔、收笔和转折的位置,都要稍慢一些,行笔过程稍快一些,特别注意收笔不能太随意,要做到力末笔端,不能将字写的软弱无力,要虚实结合,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接要虚一些,笔画本身要实。
这是我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合理的地方,也请书友们指出,以便改正!
【以下是“文博书声”作答,纯属个人感悟之观点,希望对于发问者给予帮助。如对您的学书过程略有助力,本人不胜欣喜。】
首先我的观点是,成年人练字也一样不晚,这点不必担心。但练出好字的前提是,要从基础训练开始。
第一,基本笔画很重要。无论从哪种字体入手,都应该先掌握基础知识。
行书是楷书后产生的书体,起笔画大多来自于楷法,因此,在练习行书时也要兼顾楷书的笔画特征,“由楷入行”则会事半功倍。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如二田等,都是如此。
不求楷法有多么精通,但是在研习过程中,一定对于行书训练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有利于书写者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结构训练很重要。任何字体都讲究结构的科学性,要立得住。
训练字形结构,要不断强化自我的观察力和总结力,哪些字该如何写“[_a***_]”,就要如何写。单字的结构训练,必须要找到其“主笔”和“重心”,否则怎么看,字体都是歪的,感觉很容易“摔倒”,那样的话,字体本身就失去了美感。
而某字的关键笔画,在整体结构中起到支撑作用,宜长则长,宜粗则粗,怎样“立住”就应该怎样写。
第三,布局的严谨很重要。光写好单字是不够的,实际书写中要整齐规范。
有时候,一个字会有几种写法,书写者应该在熟练掌握每一类写法的同时,考虑在实际运用时前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尽量避免同一写法重复就近出现,会影响一定的美感。应训练自己的书写变化意识。
第四,书法创作要注意章法。书法绝不是仅仅学会书写的技艺,还要考虑章法的规范形式,要符合传承发展。
对于书写练习者而言,特别是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总会有机会展示一下书艺,但肯定要了解一下相应的知识,或者叫做规矩才可以。因此,对于一些基本的章法知识还是要稍懂的,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王羲之行书清淡风格如何体现?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一提及“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惯常地会想起王羲之的书法,是因为《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中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已成为了一种思维的定势,似自然而然无可非议。然而真是这样吗?其实,“飘若”句最初是形容王氏的容止,即仪表风度的,最早出于《世说新语·容止》,原句为:“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芒,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的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明代鉴藏家詹景凤以 “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形容它的特色。
《快雪时晴帖》书文并茂,明代李日华撰《六研斋二笔》云:“晋尚清言,虽片言只字亦清,快雪帖首尾廿十四字中,字字非后人所能道,右军之高风雅致,岂专于书邪?”(《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九引)。而书法势巧形密,意疏字缓,用墨清和爽朗,浓淡适宜;用笔圆净健劲,顿挫起伏的节奏是较平和的;结体以正方形为主,平稳饱满,时敛时放,能含能拓,寓刚健于妍丽之中,寄情思于笔端之上。
《快雪时晴帖》虽短短二十余字,却显其和谐中妙合造化的意境,于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前后两次“顿首”作连笔草书,第二行“果为”也作连笔。此书以圆笔藏锋为主,神态自如,从容不迫,起笔收笔,转换提按,似山蕴玉,虽不外耀锋芒而精神内涵,骨力中藏,识者有“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之评。而其平和简静,从容中道而以韵胜的书风已成为晋人之书的特色。
《快雪时晴帖》与王羲之行书的典型风格不同,着重表现在用笔,提按顿挫的节奏起伏与平和,而且结体以正方形为主,平稳饱满。唐代李邕《麓山寺碑》与《李秀碑》(《云麾将军碑》)的体势、笔法取法《快雪时晴帖》较多,尤其是元代赵孟頫晚年的行书,也是远祖《快雪时晴帖》的。
王羲之的书写风格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王羲之行书书写速度相对缓慢,节奏变化不大,字距、行距较大,书风清秀,淡雅。他的这种风格来源于崇尚道教的启发。道教追求道法自然,清素淡雅,学道是东晋时期文人贵族的一种时尚。王義之也学道,他把道法自然,清素淡雅的理念运用到书法中,形成了这种风格。
王羲之行书清淡风格体现在形成古拙、遒美的书法风格。王羲之是一位诸体全面的书家,兼善行、草、楷三种书体,为后世历代书家所重。在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推陈出新,将行书,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由此确立了行书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王羲之拓展了书写的表现方式,把遒劲妍美的风格贯穿于其行书之中。
这副行草是什么水平?为什么?
咱们不讲水平。每个人追求的风格不同,我只能这么说:你有功力,但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个性,是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再溶入自己的个性。有继承的作品,在观赏的时候,我们都能够看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精妙的笔法。笔法是相承袭的。结体则是个性的体现。如果只突出结体的改变,却没有笔法的沿袭,那么这样的作品,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用功虽勤,终非正脉。
这种观点,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你可能会不接受。这个没关系。人的审美观从来就不可能会相互一致。要不然怎么会有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风格各异的流派呢?每种风格有人喜欢,也有人厌恶。每种风格,并不会因有人不喜欢而有损于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说不定,反倒加强其他人的喜爱程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重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重心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