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甲骨文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甲骨文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是甲骨文书法吗?
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结绳~象形~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汉隶~楷书~行草书。撇开图片文字的书写水平不论,字体应该是金文大篆。所谓甲骨文是专指殷商时期,用利器在龟甲,动物骨头上刻写出来的文字,主要书写特征为线条细,头尾尖。金文大篆则专制春秋战国时期在青铜器上浇筑的铭文,以及春秋战国各诸侯国所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综合其他各国文字,发明了小篆,规范了秦朝的文字。
有人说甲骨文书法很美,有人说甲骨文书法的字不好认。你对甲骨文书法有什么看法?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感谢邀请!
首先,我自己对甲骨文没有涉猎,所知道的仅仅是“甲骨文是一种早期的文字形态”。
关于甲骨文的美,我自己的理解那是一种原生态的美。因为那个时期,书写还没有上升到艺术的层面,而后人写甲骨文,却已是经加入了书法审美的一种艺术,甚至已经完全忽略了文字书写的实用性,成文纯粹的艺术形式。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甲骨文作品,可以理解为“以甲骨文的形式进行的艺术创作”。
至于甲骨文很难认,这是肯定的。因为作为早期文字,已经和后来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的文字体系有了很大的差异。除非是经过潜心的研究,相信大多数人对甲骨文的认识是“一种符号性质的早期文字”。
因为我自己对于甲骨文也是门外汉,紧紧从自己的认知来回答这个问题,一定存在谬误和偏差,在此,也敬请此中方家不吝赐教雅正!
甲骨文确实很美,古朴典雅,自然率真,尤其是后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甲骨文单字有五六千个,表情达意非常成熟。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能认识的也就一千多个,其中还包括一些字仍具争议,这就给创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学的人也不是太多。
但随着这几年文字学家的努力,再加考古的新发现,情况在逐渐改变,释读的字会越来越多。
学甲骨文第一是学其艺术性,第二是可知每一个字原来意义。第三是可知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等…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它学好学精!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这是因为书法史专家认为书法艺术起源于殷墟甲骨文,作为最古老的文字,它非常质朴自然。由于书写材料的缘故,甲骨文大部分都是刻的,只有极少数是用墨或漆写的,还有刻好后填以朱砂。我们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它已经具备汉字点画结构的均衡、对称、稳定等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所以一块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是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了!
甲骨文还因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它象形的意味最为明显,是以表形为主。它既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宝贵文献,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实证。正如邓以蛰《书法之欣赏》:“甲骨文字,其为书法抑纯为符号,今固难言,然就书之全体而论——其悬针垂韭之笔致,横直转折,安排紧凑,四方三角等之配合,空白疏密之调和,诸如此类,竞能给一段文字以全篇之美观,此美莫非来自意境而为当时书家之精心结撰可知也。”
甲骨文字规整而美观,笔法方圆并用,古朴烂漫,变化多姿。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这条文字发展的长河从来就没有中断,很多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定型了,它们的音、形、义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郭沫若先生在《殷契粹编》中感叹说甲骨文书法“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确实,我们后辈对甲骨文的认识还在不停的研究中,甲骨文的美还在不断的发现中,要想认识它,我们只有加强学习和研究,才能完全了解甲骨文的艺术美!
甲骨文形成其实凝聚了我们祖先无穷的智慧,通过象形、会意、***借等方法,字体流行当代,便于交流,古拙雅致,它对后来金文、隶书、行草书、楷书的规范,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甲骨文从一八九九年被发现以后,到一九***年以后,进行了很多次的挖掘,先后出土了大批的殷商遗产。挖掘出来的甲骨文大概有十六万片,其中是单个字的甲骨就有四千五百多个,只不过目前专家能够认识的,也止呕一千五百来个,其他大部分的甲骨文还需要科学研究者进行长时间的考证和辨识。
文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际中,慢慢地创造出了来的,因为有需要所以才会被创造。而我国古代的文字,在经历原始社会以后,在商朝的时候已经算是发展的比较成熟的阶段了。甲骨文,是我们现在能够发现到的最早的文字了。
正是因为有他们创造出来的这许多文明遗产,才让我国的文化工作者有了这些素材,为发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熠熠生辉。
甲骨文书法虽美,难以创作。因为原作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字形小,笔画直,数量少,现在能够识读的不多,能使用的常用字只有数百个。
用毛笔写甲骨文更是个难题,清末民国人大多按篆体写法来书写,未免吃力不讨好。现代人尝试模仿原作笔画两头尖,亦较难写出古意。尝见南京秦士蔚先生以草法写甲骨文,开创新意,但乏穏重。于是参以岩画构成、古玺章法、行草笔法写甲骨文大字,命名为写意甲骨文,1991年出版《写意甲骨文》书法作品集,很受欢迎。近三十年来,又多次出版、展出,虽是小众书体,已开探索新路。毁誉不计,自有公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甲骨文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甲骨文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