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楷书讲解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楷书讲解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楷书一共有哪几种字体详细点说?
楷书名家很多,风格流派也各异。可以说有一名书法名家就有一种字体。大体上常见的,经常被人们临写的名家有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诸遂良、虞世南、赵孟頫、赵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等。
楷书是考验书法能否成家的一个标志,那究竟如何才能写好楷书呢?
老師;您的見解很正确,也是數千年來古人总結的經驗,漢隸,魏碑,唐楷均属楷書一類,總之,凡欲写好一種字體必從楷范字為始。另外执笔也盡可能地要以五指執筆法为好。現代人提倡學書法不必泥古先楷,執筆無規矩,實則是一個大誤區,也是時代產物理論,另外如不以十年以上的楷法為基礎,日后的作品他人一看便知是無根的漂浮體,也是壇花一現的藝術字。胡言之語!
楷书不是验证书法家是否称家的标志,但楷书是书法的基础之一,楷书精湛同样可称书法大家。
楷书有楷书的规矩,太过则不能称楷,过于拘谨也不利于发展,所谓中庸乃至道!
观澜历代楷书名家,从魏晋的古朴清逸到唐楷的姿态万千,各领***之后似乎已经到了极致,就像诗一样,再往后推逐渐式微,但赵孟頫或是绽放一点光芒,然赵孟頫的楷书也是行楷了!
楷书真的没有发展的空间了吗?应该不是?只是空间已经太小了,所以很多人都再探索,只是受益甚微。我们应该鼓励探索,毕竟是不屈的精神,知不可为而为之值得敬佩!这句话不是讽刺,是真心地敬佩,只是,我们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模式,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我刚说过探索是好事,但探索也不能离奇,把横竖的起收笔都省略了是探索吗?是一个新鲜的东西不***,看上去也有些趣味,但是,真的不成!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楷书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为书法家的标准。不可否认楷书是书法学习的基础,一个书法学习者,应该从楷书入门,打好基础,一般而言,楷书学好了,才能学好行书,草书。当然,现在也有从隶书入门,学习行书,草书成功的。历史上有很多大家,他们的楷书并不杰出,但是他们在行草书取得了巨大成就,仍然被称为***。如傅山,王铎,米芾等。其实,整个宋代就没有出现过以楷书名世的书法家,但是这不影响宋代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光辉,伟大成就!
在当代,书法的实用性降低以后,楷书基本无用武之地,他的重要性主要在书法学习表现为基础性。因此楷书要重新获得社会广泛青睐,需要在艺术性上多探索,那种标准化,程式化书写的楷书注定会淘汰。
楷书也叫真书,或者叫正书,顾名思义,古人是以这种书体才开始称为真正的书法。当然,也会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楷书之前已经相当完善的篆书和隶书甚至行草书,难道就不算真正的书法吗?这是一个无法简单解释的学术问题,这里就不做争论了。有一点是可以得到基本共识的:楷书一定是检验一个书法家功底最直观的标准之一。
写好楷书虽然是大多数书法爱好者首先要攻壳的难关,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书家并未真正沉下心来解决这个问题。包括一些所谓的书法名家,同样不敢轻易提笔写楷书。一辈子致力于欧楷研习的田蕴章先生,在谈到丑书对书协的影响时直言:书协那些评委能写好楷书的人不过十之二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可是书协的那些评委,几乎都是当今书坛最具权威和影响力书法家。这些重量级的书家尚且如此,一般的书法界人士更是不敢轻言楷书。于是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每次大赛之后,大众都习惯于在诸多获奖作品中找那些精美的楷书作品,可是极少数淹没在草书中的楷书作品,还不是那些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楷书风格。
说起书协的楷书水准,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旭宇先生。这位河北省书协主席,不仅当过几届书协副***,还担任过书协楷书委员会主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引领中国书坛楷书发展方向的权威。
旭宇先生的确在楷书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表现,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曾引发广泛争议的“今楷”。尽管旭宇先生的今楷也得到了一些权威书家的力挺,他本人还多次专门在书协的会议上推广今楷,并制定了详细推广***。可惜的是,这样的今楷并未受到大众的认可,几年过去了,除了偶尔有人翻出来吐槽一下,几乎无人再提起了。
还是田蕴章先生,当年对于今楷连发“十问”猛烈抨击,还有过这样的断言:“我相信这种奇怪的书体也会自己慢慢灭亡,有句话叫‘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如果楷书真是衡量一个书法家是否合格的标准,当今书法界无疑陷入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至于到底该如何才能练好楷书,也是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不管怎么说,在功利心驱使下的当今书法界,能够对楷书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楷书讲解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楷书讲解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