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是不是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是不是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们常说书法有真草隶篆四种体式,那么行书是不是独立的书体呢?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甲骨文。甲骨文是能够比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3000多年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汉字形体演变相适应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五大书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其实,行书是出现最晚的一种书体,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一种书体,因为使用的人多人们才将其独立地称为一种书体。规范的说,中国书法就四种书体,即真(楷书)、草(草书)、隶(隶书)和篆(篆书)。
一、篆书
篆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篆书包括秦之前通用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等。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通行于商代。金文为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周代。对文又称大篆,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字体。狭义的篆书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的标准字体,即小篆。它由箱文演变而成,字体更加简化,写法相对固定,笔画匀实,线条流畅,结体瘦长,章法整齐。小篆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汉字的第一次大统一。
二、隶书
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演变而来。始创于秦代,汉代日趋成熟,成为通行字体。
隶书与小篆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基本笔画开始形成。小篆笔画屈曲圆转,笔画连续,只有直线、弧线,隶书笔画平直方折,笔画断开,并形成横、竖、撇、捺、点等笔画,基本完成了汉字由图形到符号的变革;二是结字趋于简便。小篆中有的字结构复杂,比如“尘”字,写法为三只鹿在土上,意思是扬起尘土,隶书写法则只取一只鹿;三是字形由长方变为扁方。小篆的结构为长方形,隶书则是扁方形,为以后的方形楷书奠定了基础。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楷书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成,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达到顶峰。唐代初期,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瑛等楷书大家。唐代中后期,相继出现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位楷书大家,号称“颜筋柳骨”。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楷书的最大特点是笔画定型,八法具备,法度严谨,可作楷模。楷书把隶书的波磔改为平直,字形扁方变为正方,形成了方块汉字,且字体简化,便于识记。楷书的出现,以其独到的优越性成为应用得最多的字体,一直沿用到今天。
四、草书
草书源于隶书的草写,有章草和今草之分,始创于汉朝,盛行于晋、唐。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来,通过减省笔画和互相联属,书写更为简便,但仍保留隶书波碟,字和字不相联属。章草流行于东汉章帝时期,相传东汉张芝擅长章草,被誉为“草圣”。今草到晋代走向成熟,笔画曲折,体势连绵,书写起来灵活流畅,王羲之、王献之均为今草大家。到了唐代,草书达到第二个高峰,在今草中生化出狂草代表书家有张旭、怀素,书法史上号称“颠张醉素”。草书,尤其是今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一直流传到现在。“当代草圣”于右任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创立的标准草书,被称为继章草、今草、狂草之后的“第四种草书”。标准草书是中国草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受到广泛认同和喜爱。
五、行书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汉末,东晋时达到顶峰,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及之后的宋元明清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尤以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节、蔡襄)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书法史上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宋代苏东坡的《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行书因其实用性和艺术性较强,至今影响不衰。
行书的别称?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是不是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是不是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