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楷书字体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毛笔楷书字体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体的字体特点是什么?
一、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楷书的特点50字?
楷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②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它既是字法,也是笔法。一切楷书的笔划,都概括于八法之中。③起止三折笔,运笔在中锋,是楷书的典型笔法。
楷书鼻祖钟繇楷书有何特点?
《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钟繇的书法,是较可靠的传世文人书中最早的作品。此帖,其字尚未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体。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帖的体即羊欣在《***古来能书人名》中所提到的“八分楷法”。此帖“获”字的末笔,“舍”字的第一、二笔等,隶字的特点都还十分明显。钟繇的字以书写自然,风格古朴,以及章法结字的茂密幽深著称。
《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此为《兰亭序》之前的又一份,陪葬名帖。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举孝廉为郎,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亭武侯;魏国初建,迁相,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于自然,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真迹已无存,历代奉以为法。《书***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真迹不传,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后人临摹。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
钟繇的字有着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整齐,工整。看钟繇的字可以充分欣赏汉字的结构之美。而且字虽然整齐但不会给人呆板的感觉,反而是十分的飘逸。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也是十分的和谐,不会因为字大就显得拥挤,也不会因为字小就显得空隙太大。
钟繇楷书最大的特点当然是其浓厚的隶书意味,但我们要清楚的是,这种隶书味道并非他有意为之。
钟太傅所处的时代,正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时期,钟繇的字作为一种不成熟的楷书,保留一些字形扁平、波折分明的隶书特点,也是在所难免。
作为不完全成熟的楷书,不仅钟字,即便是晚于他的王羲之,其楷书特点也不完全明显。
而更晚的唐代书家们,则努力从钟字、王字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将之强化,终于形成特点各异、法度严谨的唐代楷书。
虽然说钟繇书法规律性的特点并不明显,但其风格各异的点画异趣,还是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你如果认真分析钟字的点画,会发现有的如清晨柳叶上的露珠,有的如从高空坠下的落石,有的如贪食桑叶的蚕宝宝,有的如嬉戏于水中的小蝌蚪。
楷书的产生,虽然不是钟繇的一人之功,但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他起到了重要的总结、宣传、推广等重要作用,故被尊为“楷书之祖”。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楷书字体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楷书字体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