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暮字草书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暮字草书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
草书是古代文人为快速记录语言而形成的一种书写方法(有点类似于速记),结字讲究连贯,一笔写成,为此一些部首需要特殊符号代替,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又经历代文人总结形成了草书这种艺术形式。所以草书既讲究书写快,又有特定要求,艺术创作还要讲究章法布局。只要经过学习练习,认识肯定不会有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句:如果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了,那就是什么都不是啦!也可以说那叫胡写乱划,耽误时间,浪费纸墨!
与其提出这样的问题,还不如下功夫临摹字帖呢。这样的问题也叫问题?
不知道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出自何意!是搞恶作剧?还是搞笑?还是忽悠人?
修身养性是立德的根本!学习书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修身养性。
我曾经说过,学习书法之人,要先学做人,再学写字。
现在,大家着实都很忙,且工作压力大,得空到《头条》来看看,主要是想从这里收获点什么,真的不想见到这样的、类似这样的提问。
比如题主提出的“有没有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这个问题,就是很没意思的问题,哪有自己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识的?草书再草也是自己写的啊,难道自己就不认识吗?自己都不认识的草书,那还叫“草书”吗!真是可笑之极!
如果草书写得连自己都不能认识了,那就不是草书了,那是糊涂乱抹。草书有严格的规范性,并非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艺术规范。用哲学***培根的话说就是:只有在限制中才能显示才华。草书就是这样一门在限制中显示自由和才华的艺术。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这个问题可能是对草书不了解,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草书有自己不认识的字吗?当然有。但并不是它“草”的让人不认识。而是自己不知道这个字。就如楷书中我们不认识的字是一样的。草书具有严格的书写规范,而且有的字有多种写法。自己会其中的一种,对另外的写法不认识也是常有的事。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草书的人,他们常常把潦草当草书。以自己想当然的写法来臆造,这样的写法,别人不认识,过后自己也可能不认识。因为自己的臆造,是无规律性可寻的。
草书的规范性写法,都是以繁体字进行的。千万不要用简化字去写草书。虽然,简化字中许多字是由草书中简化来的。但简化字有些字在草书中却是别的字。往往是学习过草书的人,会读错,没有学习过的人,反倒不会读出。
要把草书讲清楚,一百个问答题也难以讲完。所以才会有:“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氵)空挑却是言(讠)。长短分知去,宀头缺左畔……”笔画长一点,短一点,就是另外一个字。所以,要写好草书,一定不要自己凭想象。民国时期的书法家于右衽编写的《标准草书》,是学习草书入门的比较好的教材。详细的把各种偏旁部首的草书写法例举规纳出来。并有历代书家的实例示范。另外,北宋时期专门为草书学习而编写的《草诀百韵歌》,也是学习书法的人必不可少的草书学习教材。
掌握了偏旁部首的草书代写方法,大部分的常用汉字基本上都能够认读。学习草书,还要多读多看。对不同风格的写法,都应该了解。对某些不认识的字,才能够根据上下文的字义联系来辨认。
有!学渣玩的草书,都这水平!
这与身份无关。不论他是博士后,还是博导。是专业的,还是业余。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他的草书,每一个单字的结体,不符合古代沿习下来草体(字法)的书写规范,就一定就会变得无法识别。所以,当然连自己都无法识别了。
所以,草书若不按规范写,神仙也难认!所以俗称神仙体!
写草书,创作草书,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草字的规范书写问题。这一首要问题不解决,你永远都不可能迈入草书的门坎!
一笔一画慢慢地描,我们总有可能会把一个最复杂的楷书、隶书、篆书、金文、甲骨文等文字写正确,写好!但是,一笔一画慢慢地描,却一定不可能㝍好单个的草体字!
孙过庭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此论中,重点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这一重要结论里。同时这也是,导致绝大多数人无法进入草书的研习与创作的重大关獈所在!
君不见,前段时间晒在网上的,有一定轰动效应的中国美院的一位书法梁老师的草书作品,因不按规范书写,有些字就草到了神仙体!
下面晒一下,刚创作的八尺草书。
杜甫诗秋兴之一
不听别人瞎忽悠,请看行书,草书是怎么写的,牡丹是怎么画的?如何?
这个草书还在初始阶段,很多字像“有、山、千、来、寻、旧,莺、貌、到、雷、动、奋……”都没有到位,建议静下来好好学,不要毛里毛糙,公示出来,须知通晓者多如牛毛,恕我直言。
民国书坛中的于右任,他的书法怎么样?
这几天正整理于右任先生的作品,已经整理了将近200幅作品发表到个人头条号“书法有云”中了。个人觉得看一个书家的水平如何主要还是要多看其作品,从不同的作品中查看其章法以及技法的运用和神***的表现,如此,方可比较客观。现在,列举以下10幅不同格式或字体的作品供大家品鉴。
于右任先生行书有很浓的魏碑味,自由奇拙,雍容大气。结构中宫紧密,变化多端。
于右任先生草书笔酣墨饱,内含骨力。姿态优美。他还创立了"标准草书″,于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集字编了《标准草书千字文》,然后自己手写一遍,再刊印出版发行。
今草是在章草基础上演变过渡而形成的,省略了章草中的"雁尾″,将外肆的笔画如波画、挑画,变化为收笔,以便和下一字的呼应。提高了书写速度。使章草的每字独立变为流畅贯通形式。书写更自由潇洒,更能表情达意。
于右任先生原名伯循,字诱人。陕西三原人,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中国近代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
1922年10月,他创办了上海大学并任职校长。1924年,***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担任国民***审计院长、监察院长。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作品为于右任先生所书。)
于右任书法之所以被书法界公认是好书法,主要在于于右任的书法有两个特点:
二是骨干平正,稳中求险。
他最初学书从赵孟頫入手,写得熟而肥,后专攻北碑。北朝碑刻书法多用棱角森挺的方笔,六朝写经墨迹中多见圆笔与隶法。于右任早期书法多用方笔,稍后渐用圆笔,再后来随着结体上的放逸纵恣,在用笔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变。
这位老者还有有很强的书法理论基础的,但是在有些观点上过于偏激。
书法需要技法,但是高境界的书法作品会将这些有形的技法无形化,正所谓大道无形,于老的书法看着东倒西歪,但是流自然,看着非常的舒服,我能感受到美,但是以我目前的水平还不能具体说出到底为什么美。
于右任先生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三座里程碑之一,他继承我国书法家的优秀传统:写字讲书品,做人讲人品,不以书艺媚权贵,保持气节效古贤。所以,他的字如其人,老而弥劲,有长者风骨,朴实古茂,达笔随神驰之境界。不似某些老年人作书,每伤衰飒,抛筋露骨,难得天真。他作书的神态,用苏东坡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两句诗来[_a***_],真是刻画入微,恰到好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暮字草书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暮字草书书法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