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修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修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理由有
一 这几种书体是初学书法必须练习的书体,因为在写这几种书体时笔速要慢,是练习的控笔能力。在教学中,遇到很多没有练扎实基本功的学员,上手就直接写行书,如果没有控笔能力写行书,写出来的线条发飘,而且很多笔画写不出来应有的效果。
二 上述三种书体对字形要求严谨,稍有差样整个字就会写败。如果字形不过关,上手行书会遇到很多问题。
回到正题行书入门可以先练习《灵飞经》,它的字形是楷书字形,用笔有行书的笔意,和王羲之赵孟頫的用笔方法相似,建议楷书转行书练习此帖。如果直接学习王羲之的字帖建议先学习兰亭序或者赵孟頫的行书字帖,万万不可先学习《圣教序》,我非常赞同米芾老师的观点,有墨迹就不学碑。碑刻师水平再高也和原迹不一样,而且碑文大多看不清楚,给临摹者带来了很多困扰,只能盲人摸象的来想象。请看看图片对比。有清楚的墨迹不学,偏要学看不清楚的石刻碑文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你要抬杠说冯承素的《兰亭序》版本也不是真迹,我请你不要低估了古人的双勾临摹能力。你也可以看看我主页小视频临兰亭序单子的效果。我不是炫耀,主要是证明在纸上写字比在石头上刻字容易的太多了。
当你掌握了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再去临《圣教序》会容易的很多。也可能你会说《兰亭序》难写,那你刚学圣教序就会容易吗?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要对自己有信心。圣教序可以学字形,毕竟字数多。但不是刚开始就学。用笔没学会,练习再久会养成错误的用笔习惯!
我练得行书不多,回答得也不见得精准。
首先巜兰亭叙》我觉得不适合初学者练习,我有楷书基础还那么困难,况无基础的书法小白呢?
如果有静态书法的基础,如会点篆隶成楷书基础的建议练唐伯虎巜落花诗》,他更接近楷书,只有微弱的连带。
赵的楷书一:比较难,二:赵体没有骨气,身为宋朝皇室后人却为元朝卖命。说实在的这和汉奸无两样!俗话说字比其人,所以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点骨气都不必学赵!
选择行书字帖主要和练习的目的和个人的喜好有关,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写一手好字,那么选择常见的行书字帖照着练即可,如果想要追求更深的造诣,练习的时间也很多的话,一般可以从古帖如赵孟俯的洛神赋,智勇的真草千字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入手,最好不要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因为他是临摹本非真迹,使转不走寻常路,比较难[耶]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比楷书灵动,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基本是楷书构架。如智永行楷《圣教序》。
(智永行楷圣教序)
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独立而规矩,用笔变化较多。
如二横并列的一横轻、另一横重。撇画轻捺画厚重。主笔长横有的中段细瘦,末端稍顿笔。起笔笔锋入纸切笔动作细微,轻灵婉转。有的长横露锋直下笔,由轻至重,笔画由细渐粗顿笔作收,凌厉劲健。何绍基说他的用笔特点是笔笔空中落,空中住。
(智永行楷圣教序)
结构上较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雅俗共赏。苏轼赞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谈。″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上图行楷书法作品为智永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练行书练了很长时间,突然练楷书,会怎样?
练行书练了很长时间,突然练楷书,会怎样?
我敢断定,你一定是还没有开始学习书法。就算学,也是江湖一派。书法学习和武术可不一样。武术可能名门正派打不过行走江湖的大侠。书法是文人玩的活。规矩得由文人来定。由不得江湖人士来任性。
书法学习只是从慢速书写的字体开始学习,篆书、隶书、楷书,这些慢速书写的字体,是入门学习的开始。为什么要从慢速开始?因为毛笔是软的,要在慢速的练习中,熟悉毛笔的笔性,使控制毛笔的手逐步产生控制能力,起行止能准确的把笔画按要求去完成。慢速中正手脚,学规矩。
如果一开始就从快速的书体学习,写慢了,软弱无力,写快了,又找不到节点。踩不住刹车。长期处于无规矩的学习状态下,要么剽悍狂野,要么油滑无骨,要么左缠右绕,这都是初期没有经过笔法训练的结果。写字和开车很相似。一个初学开车的人,整一辆F1赛车让他去学习,一脚油门踩下去,会有什么后果?书法虽然不至于车毁人亡,但对学习书法这件事情而言,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长期学习行书,这样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旁门左道,突然改练楷书,会怎么样?如果及时幡悟,还是改过的机会,把前面的那些东西完全抛弃,一步一步的重新开始。***如仍然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练什么都不会有结果。
题主好。
我是其人,说来自己练字也30多年的时间了,不过也没有什么成就,至今仍是每日练习,纯属喜欢。
题主说到的,练了很长时间的行书,现在突然来练楷书的问题,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练字,如果想要在书法上有一定的水平和建树,是必须得找对方法和下苦功夫的。如果想要平时书法好看一点,倒是没有很大的要求。
练书法,按正规来讲,新手,没有基础的学习者,都要从篆隶楷入手,切忌从行书入手。不经过静态书体的锤练就去写行书,没有法度的学习行书,大多都是软若无骨的。
不知道题主您,学习了行书之后,现在练楷书,是受到什么启发。不过,这是很好的事情。如果您之前没有练过楷书,直接写的是行书,现在来练楷书,这是回炉再造。
这是大好事情!
我相信,通过“练了很长时间”,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书写手法。应该是意识到没有楷书的基础,行书的练习遇到了一定的瓶颈。
那么,从现在开始,咱就好好的练楷书,从临帖开始。我推荐您临《灵飞经》。
不管是硬笔还是软笔,《灵飞经》都是可以作为楷书的临摹字帖的。需要咱们静下心来,认真和耐心的对临,每天不求多,只学好一到两个字即可。单字重复练习,直到记住和会写为止。一周左右的时间,再重新回忆写一遍,长此以往,一定会有大收获。
练习行书久了,如何练楷书?
证明你觉得行书写的漂浮与否?
还是写的行书是自己的杜撰,亦或是自己的临帖有了瓶颈?
言而总之,此类情性,属于浮躁,一开始就没有一个准确的书写目标。
先有行书习练是有的,当属必须认真临帖。无论从何种书体开端,皆有终极到八法之楷则。
因而你的行书端倪楷书的笔法一二,换言之就是有了楷书形式的散开,行书具有草与楷的两者之间,或许有了一定的写楷的基础。
若有楷书的感悟,必有回归楷则习练。更有利于你的行书的丰满。
祝贺你的觉悟,我的习书过程就是从自己的行书开始,说穿了就是钢笔字的潦草。那时候因为自己的时代买不起楷书帖,七十年年代的经济困乏,至于自己的书法学习,纯熟与自己的学生时代的钢笔体。即幸于行书的潦草而已。
后有读孙伯翔的言论于书法,说了一句无论从篆隶行草,都是最终回归正,其中正就是楷书之法。
由此引申,可以先有其它,后有楷正,常规从楷,后有其它。这都是理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而学书,才得自由心性。烂漫是也
行书练了一段时间,再突然练楷书。
我个人觉得,这样做,问题不大,未尝不可。
这有一比。
白面馒头(***定您是北方人吧。若是南方人,换成白米饭也行)你一直吃一直吃,吃厌烦了,某一顿忽然换成杂粮馒头或者烧饼,你可能就吃得津津有味、别提有多香了!
文意示图 :北方人钟爱的主食馒头
但吃饭之前要弄清楚两点:
其一,白面馒头,作为主食,作为饮食习惯的自然选择,为我们提供日常必需的营养,即使有时吃厌烦了,但“主食”地位不可动摇,你毕竟不能一直抛弃它不吃。
所以说,常吃的主食不能经常换,不能随意换。
但偶尔换换口味就完全可以。这一点儿都不过分。——“喜新厌旧”毕竟是人的天性之一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修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修的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