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雄起草书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雄起草书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幅书法如何?
这幅草书之作总体写得不错,草法教准,对比明显,墨色变化丰富,一气呵成,狂放大气,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当然,若以较高标准来看,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细说如下:
1、阳刚不足,阴气过剩。书法的阳刚之气体现在挺拔,阴气体现在绵柔,该幅习作通篇绵柔,无一处能体现阳刚。艺术之美,犹如太极,既有阳刚,也有阴柔,刚柔相济才是大美之境。
2、笔力不够劲健,线条没有力量。笔力劲健,主要体现在中锋的篆籀气,如怀素《自叙帖》(见所附图)笔画线条如一道道乌金,满纸都是力量;两相比较,此作笔画如棉花,相形见绌。
3、通篇连绵,游丝过多,草书可以写成狂草,但不能写得潦草。草书要写出音乐般的节奏,体现在行气上既要有连,也要有断,有时笔断意连,有时故意留出空间,如音乐的休止符。
当然,以上三点是比较高的要求,若作者有心可以再思进取;如满足于现状,也可以不作理会。
我是醉墨轩主人李文龙
此幅应该是四尺对开的草书条幅
写的不错,有韵味,格调也很高
你去请书画家写或者说订制,这个价格相对就高一些,如果请到你公司或者***等其它场所价格更高,因为你要付车马费和招待费
如果找书画家本人直接买现成的作品,如果书画家名气不大,价格是有的谈的,也是最实惠的
如果书画家名气够大,一般自己都不会谈这些,都有助理或者经纪人
现在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网上购买或者订制,这种方式是最实惠的,基本上是底价,但是真正的名家不多,只是一些二三流的书画家。当然只是名气二三流,水平真不好说,毕竟名气和水平不成正比
附本人小作几幅,求方家一笑
问题:这幅作品怎样?
这幅字一眼看上去用四个字可以形容:满纸烟云,作者很有性情,但是缺少功力,也可以说他的手上的功夫支撑不了他内心的情感。
所以字虽然看着潇洒,却没有骨力,貌似有气势,所有的字却浮在纸上。
1、中锋用笔不到位,虽然草书,但是中锋用笔仍然是用你的主要部分,少了中锋用笔,字就会缺少内涵。
另外用笔粗糙,不会细致,明代的徐渭写字常有这种风格作品,但是他的字貌似粗头乱服,但是转折、提按等关键处处理的却非常的到位。
2、草法上,大部分都还可以,个别字写的不够准确,比如第二个字“落”的草字头,草书里就很少这样处理,作者风格取法上也不是很明显。
3、用墨上,太淡了,古人说墨淡伤神,这个神是神***的神,墨汁黑一点,字也会显得更加的精神。
建议作者找一个明显的风格趋向进行学习,如王铎或者傅山,能学到出手便是纯正的王铎就可以名世了,至于自我风格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这件作品,第一感觉是“作”,第二感觉是“满”。
初一看,此作墨色丰富,对比强烈,可再细看,“霜”比之前“月落乌啼”墨色重,这不合常理啊,一般是第一个字墨色重,以后了逐渐变浅,再蘸墨才再重。所以说,此作太“作”,做作。
再说“满”。正文写完后,空间已不够,狭小的空间里非得挤入时间和姓名,不留一点空间。
再者,长方形的起首章太高,且与“月”字右边一竖相背,极不协调。而落款的名章又太下,太挤。
最要命的是,此作笔力全无,不懂提按,以笔杆拖着笔肚画字,线条软弱无力,所谓“死蛇挂树”,就是指的此类线条。
请对比下面三图王铎和傅山作品。希望认真临帖,从基础学起。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谢谢邀请!
这幅书法如何?既然题主把作品发出来征求意见,那我就谈谈个人的看法,直言啦!
第一感觉是:满!堵!这是章法处理问题。书法创作,实际上是书者在经营一张纸。这样的作品让人看起来非常不舒服。纸的面积小,完全把字写得略小点,或者是把有的字写大,有的字写小,有的字写挺立,有的字卧状,有的字写宽,有的字写窄,这些都是可以调整的,只要字不失法度。作品落款虽为穷款,但完全可以再简单点,只书上名字,钤一方印即可。关于这一点,题主仍须加强。
第二是草法不准。
如:“落”字;“乌”字;“船”字。
(上图为徐伯清和怀素写的草书“落”字)
(上图为古人写的“乌”字)
历史上所有的楷书大家中,你认为哪一位的楷书最适合做书法教材?为什么?
历史上在楷书这种书体上有所建树的人并不是很多,而要作为书法教材来说也有一定的要求。古人写字多数是小楷,而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最好是从中楷入手。而且最好作品也比较多,字数比较多,这样便于学习、参考、比较。经过这些条件筛选的话,最终能脱颖而出的只有下面几家:
欧阳询的书法在隋代的时候就很有名,入唐之后他因为是太子李建民的人,因此并不十分被李世民重用,但因为他的书法太好了,因此李世民最终还是让欧阳询去弘文馆当书法老师,而且很多王公大臣的墓志都是欧阳询来书丹。
欧阳询的楷书融合了王羲之书风与六朝碑版书法的特点,开创了唐人楷法之典范。欧阳询的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流传下来的楷书法帖有《化度寺碑》、《皇甫诞碑》、《虞恭公碑》、《九成宫碑》等,其中《九成宫碑》是其晚年的代表作,也被后世称之为“欧楷”的典范,最能代表他的书法水平,是历代楷书的楷模。
颜真卿是中唐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书体被后世称为“颜体”,他的楷书被誉为“颜楷”。颜真卿的书法被认为是书体一大变,他开创了除了“二王”书风之外的另外一种体系。颜真卿的书法从中年到老年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
因为他晚年的书法特征过于鲜明,有特点,因此如果从他晚年的书法入手学习,学不好的话很容易写成臃肿、肥厚的样子,而且最后很难改正过来。因此,后世很多书家学习颜真卿都是从他早期的楷书代表作《多宝塔碑》入手学习。
《多宝塔》虽然是早期的作品,但可以说是非常的经典之作。《多宝塔》继承了二王之书风,有延续了唐初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的风格,而且与唐人写经小楷还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说是承上启下之作。
《多宝塔碑》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柳公权是晚唐的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号称“柳楷”,与颜真卿一起并称“颜筋柳骨”。柳公权的书风融合了唐初欧阳询与中唐颜真卿书法的特点为一体,然后又取法晋人创造了自己的“柳体”。
与颜真卿雄浑宽裕的书法特点不同,柳楷更加瘦硬通神,结体严谨,书风遒媚劲健。柳公权的代表作是《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雄起草书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雄起草书字体设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