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感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感书法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的线条没有力度,怎么练习?
一、书法线条没有力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多用毛笔练习。用软笔写字不完全是力道大小问题,需要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或者草法,法度胸有成竹才能谈到用笔,而用笔和法度是相辅相成,法度不捻熟下笔不知轻重,用笔稍有掌握不懂法度也写不出有力度的字。
二、练习方法也没有定法,最认可的先从楷书笔画起,有名的永字八法,利用书写点画横竖勾,掌握毛笔性能。现在的书法老师也有从练习小篆起熟悉毛笔的教法,例如临写峄山碑等,甚至从十七贴写王字行书练习掌握笔法的,后者适合成年人初习书法。
三、还有一种毛笔线条训练,那就是掌控毛笔画直线、圆圈等,是从学习国画起步,也有明显效果,掌握毛笔力道。其实殊途同归,书画同源,最后都是实现用毛笔的自如,总之多写多练,多掌握书画理论多思考,最终下笔就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功夫。
得先说说你写字是满墨还是飞白,或者说是你写字是实笔还是漫笔。实笔可以靠书写量提高力度,漫笔靠书写量和锻炼臂力来提高线条力度。注:文人几乎没有使用漫笔的原因是他们体力或者说体质差力量达不到,几千年了文人极少敢写漫笔。
大家好,我是景行书苑。一起来交流一下书法线条的练习。
我们经常说书法是线条艺术,线条质量是书法作品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习书法就要加强线条训练。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线条质量呢?
当前书法学习,很多培训机构在教学中还是以楷书为主进行教学,但也认识到了线条质量的重要性。有些老师在教学时进行了专门的线条训练,例如画蚊香等。这些很明显比直接临写楷书碑帖更有针对性,对于学习楷书提高线条质量有较大帮助。
我老师的书法工作室则***取了感觉科学高效的教学体系,从篆隶入手,按照书法史的发展规律来进行。篆隶书学习无疑是最好的线条训练方式,这样既提高了线条质量,又强化了对书法史的了解,还让书法学习更容易得古意,可谓一举多得。
题主谈到书法线条力度问题,其实也是线条质量的一个方面。通过篆隶书学习,线条质量得以提高,力度自然会有所体现。但力度作为线条的一个方面,我觉得在篆隶书学习的基础上,加强金石气训练更有效果。我近来在学习魏碑楷书,临写阳刚风格的碑刻,像《张猛龙碑》,感觉力度还是得到较明显的显现。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希望能与大家交流,欢迎朋友们多多指教!
景行书苑旨在建立一个传承专业学习理念,展示景堂书法日课,分享文化艺术感悟的交流平台。我将始终秉持这一宗旨,努力把更多更好的临帖和创作作品展示给朋友们,坚持每日更新。欢迎关注景行书苑,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转发,谢谢支持!
景行书苑设立“景行书友会”与“景行书学院”两个圈子,欢迎加入一起交流学习书法艺术,欢迎定制收藏景堂书法作品。
提高书法线条力度根本就是增强其美感。概括来讲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调锋,使行笔过程处于中锋状态,本身也是书法的***,这样墨特吃住纸,墨色会呈现立体感,线条就会有厚度感,从而达到线条力度。书法的线条是有血有肉的生命线。我认为要想提高书法线条的质量,表现线条生命之美,就要从用笔和用墨上下功夫,二者比较的话,用笔更为重要。从用笔上来说,要提高书法线条的质量,就要达到四个要素:力度、厚度、速度和质感。
一、线条力度
力度就是“笔力”,就是“入木三分”,就是中锋运笔、万毫齐力。行笔过程中要铺毫留得住笔。
笔力,表现书者的功力、技巧和智慧,以及书者内在的精神世界的深度。
怎样做到用笔有力呢?
用笔要“实”,就是让运笔的力量实实在在的通过笔毫注入到点画之中。
清代包世臣说“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只有做到用笔精熟,点画线条自然沉着有力“力透纸背“,字迹才能跃然纸上。 吴昌硕、李叔同的字是笔实墨沉的典范。
二、线条厚度。书法线条的形状变化包括线条的粗细、曲直、浓淡、干湿、长短等,同样单位面积的线条,挤压进去的墨多的就结实,墨少的就松。有的线条人为意识很重,为有我之境,有的线条是无意带出来的,人为的因素较少,是无我之境。怀素的线条更多的是有我之境,控笔能力很强,但是偶尔也会看到手随笔转,心随笔运的线条。无我之境里人为的意识弱化,写出来的字显得古淡。我们平时写字往往只有一种状态,唯恐松懈了,从头写到尾,写得很累。字要像大自然拥有万事万物那样,有钢铁、玉、木头、枣木、藤条等,各不相同,这样才古质而今妍,丰富多彩。
三、行笔速度。关于速度的练习,速度的快慢只是节奏的一个组成部分,会带来线质的改变,不是节奏本身,不能真正触及线条的魅力本身。如何增强线条的感染力,最终体现线条的艺术效果,在今天的书法训练中多被忽略,而在孙过庭《书谱》中却有着清晰的表达。孙过庭将速度和节奏分开论述,同时又对节奏本身与艺术审美的对应关系有明确指向。孙过庭说:“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这里将“凛”“温”“鼓”“和”作为动词来看,正是书写的节奏,我们将分别加以练习。“然后”一词,说明此句之前的论述是其时间、阶段上的前提,即写篆书要先做到婉而通,写隶书要先做到精而密,写草书要先做到流而畅。不同书体行笔韵律和速度各有不同。
书法线条的力度是靠笔法动作来表现的。
一个方面,利用笔锋弹力,控制好笔锋姿态,无论是提按、中锋、侧锋、驶转,始终感觉到笔尖与纸面有明显的涩感,笔锋走过的地方,纸面出现沟痕,这说明用笔正确,即所谓“如椎划沙”。
另一方面,笔画起止处不能画蛇添足,力求笔法动作干净利落,行笔时要有节奏感、韵律感,而且根据笔画不同,速度有快、有慢,不能一律慢慢的匀速的一笔一划的写。
总之,如果在要在正式临摹之前,通过画写各种各样的线条,专门练习笔法动作,掌握中锋笔法、侧锋笔法的特点,如何控笔自然就心中有数了。所以,书写技法是第一位重要的,不会用笔,等于不懂驾驶技术,到了临摹的时候出现问题肯定不知所措……
视频加载中... ***加载中...▲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笔法与字法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我的抖音、火山、西瓜里面有小***,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欧体楷书可以写大字吗?
欧楷可以放大数倍写,但是,从视觉上看,艺术美感远不如中楷小字。因为,欧楷原本是中楷,不宜放大临摹。如果出于创作,仅仅是想取其笔法、字法当元素,写多大都可以。
不过,由于欧楷固有的特性所致,不宜写大,除非是书***夫很深厚,而且有字外功,善于融会贯通,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之后,方能写出欧楷原滋原味(不一定与原帖不差毫厘),否则,即使硬写,出来的效果往往大都是“僵尸”似的,不精神不活脱。其中,重要的因素除了技法不娴熟之外,主要是由于书写用具、材料不适合造成的。
由此说来,不论小楷、中楷哪种书体,都可以写成大字,但是,有一点必须清楚,那就是,小字、大字,虽然书写法则相同,但是,执笔法、运笔法等,很多细节上各有技术规则,有相对固定的应用领域,不能混为一谈。事实上,由于小笔和大笔的构造、材质、性能不一样,写出来的笔画形状与神***韵味各具特色。因此,之所以将小楷、中楷、大楷、榜书、巨书,划分的十分清楚,不单单是根据字体大小划分的,其分类[_a***_],关键在于它们分别自成体系,并有相对独立的技法准则,以及特定的训练用具及方法套路。
常见很多人学欧楷,一起步就写大字,至少8厘米以上,而且***用枕肘法,甚至***用不正常的枕腕法(把左手垫在右腕下),把字帖放置一旁照着写,看一眼写一画……这种作法是严重违反〈书法训练操作规程〉的! 正因如此导致训练周期长,效果不理想,一个帖练了几年、十几年都写不像,当今书法界这种现象很普遍。
以上是我的见解,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谢谢支持!
欧体楷书可以写大字吗?
以欧体字的外形来写,多大的字都可以,只要你把他的笔画比例做好,是没有问题的。若是以欧阳询的笔法来写,肯定不能写,因为他的字,最大不过三公分左右。
欧阳询楷书,以其精致刚健的用笔而著称于世。他的用笔劲疾,点画劲利。但以这样的笔法写成大字,无可避免的会稀疏。古人常叹“大字难于结密”,就是因为大字的点画要粗壮,而要把粗壮的笔画组合起来,就会比细瘦的笔画难度大。
为什么不可以把大字的笔画写瘦一些以利于结构搭配呢?我们写大字的目的是什么?大字是现在毛笔书法中最具实用的一种。作为高大建筑、匾额、招牌、广告等,观看的距离都比较远。如果把笔画写的太细,远距离的观看不容易分辨。再有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劲廋的大字太稀疏,缺少遒润的体态,没有雍容华贵的大度,反倒给人以刻薄寡恩的形象。所以你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会见到以瘦金体来题写的匾额。
要以欧体字放的很大去写,笔画就要适当的加粗,也不要那么劲利。大字遒劲胜于刚劲。什么是遒劲?有筋有骨,强健雄壮。和刚猛劲劲利的骨感不同。它的力是绵延不绝,深不见底的内力。欧阳询也没大字留存于世。放在后的字也不存在欧体不欧体的问题。一个人的书风,用笔是核心。既然放大后的笔法已经不再是写欧体字的笔法了。写出来的只是像欧阳询楷书的大字。
我们学习书法,学习欧体字,不是为了要写的像他的字。而是借助于他的字体进行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弄懂笔法、结构的规矩。再以所学写自己的字。不是说学欧体字,将来自己也写的一手欧体字,天下学欧体字的人,都写一样的欧体字。这就是当今书法学习最大的误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感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感书法字体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