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蜀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蜀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碑内容介绍?
***“三绝碑”,全名《蜀丞相诸葛***堂碑》,又简称唐碑,是成都***博物馆地面文物中保存至今年代最久远者,成都市唯一一通唐碑。“三绝碑”镌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裴度撰文,柳公绰书,鲁建镌刻。因裴、柳、鲁三人皆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此碑文章、书法、镌刻均精湛绝伦,故得此名。
“三绝碑”位于成都***大门与二门东侧碑亭中,由碑帽、碑身组成,无碑座,外有砖砌碑亭保护。碑刻通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7厘米;碑帽为半圆形,下部同碑身同宽,两侧弧形边缘镌纹饰,以折枝花饰为主,其余镌云纹图案;碑身为长方形,碑面刻正楷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分序和铭两部分。正文文字虽皆清晰,但除题目及上、下款三行外,其余各行上部、下部曾有补镌。在碑的正面、碑面的空隙处以及碑的两侧还有历代题刻共十六则。
唐宪宗元和四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领裴度、杨嗣复等27位僚属到***拜谒,为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铭记诸葛亮的文治武功,武元衡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文立碑,缅怀蜀汉遗德,以此激励后世。
在序文中,裴度驳斥了西晋陈寿对诸葛亮“奇谋为短”的评价和北魏崔浩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责难,认为诸葛亮率领“节制之师”推行“化成之道”,有“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表达自己对诸葛亮才能德行的钦慕之情。铭文为四言骈文,共六十四句。裴度概述了诸葛亮的不朽功绩,又将其和前代名臣姜尚、伊尹、晏婴、萧何、张良等人相提并论,称赞诸葛亮兼有这些名相之长,最后以“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岭,入海际天,知公德音”作结语,言诸葛亮虽已故去,却如同高山流水一般存于天地之间,记于蜀地百姓心中。
裴度写此碑文不仅赞颂诸葛亮,更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古证今、借古论今。裴度指出当时处于藩镇割据的唐朝,时局动荡,屡有叛乱发生,与昔日汉室情况相似,他期望唐朝当政者能效法诸葛亮,削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邵伯温书法“弥勒大像”四个字是什么字体?觉得如何?
邵伯温,河南洛阳人,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易学***、数学家、诗人邵雍(邵康节)之子,由于家学渊源,加上与司马光等人是忘年之交,邵伯温因此获益良多,知识渊博,且能明察时务,后来根据邵雍的遗志,全家迁居入蜀。
靖康二年(1127),在四川乐山大佛摩崖石壁左侧, 邵伯温书写了著名的“弥勒大像”四个字(见上图),每个字足足一米见方。今天这几个字可能并不引起游客的太大注意,宋朝可以说曾经引起轰动和后来历代关注的。
我没有收集到清晰的照片,仅仅从这张图上可以隐约领域一二。字体为楷书,端庄方正、气宇轩昂,有仿宋体的风味,这在当时估计是“流行书风”。
邵伯温不仅是北宋大儒,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弥勒大像”四个字看不是很清楚,我们来看看他的其他传世大作。
现存有《宋故三川焦居士墓志铭》,就是由邵伯温书丹镌刻而成,书法飘逸,结体缜密,收放有度,法则森严,不失为一等精品。我们可以领略一下其书法风***。
各位书友觉得邵伯温楷书写得如何?欢迎留言探讨交流。
邵伯温是河南洛阳人,(1056年——1134年)。
著书百余卷之多,代表作品有:《皇极系述》《易辩惑》《邵氏闻见录》《河南集》《宋史本传〉等等。
四川乐山大佛像身体左侧有“弥勒大像”四个大字,为宋体见方的楷本。每字大小一米见方。与1200多年的乐山大佛同住人间,永传后世。
你好,针对你提问的问题邵伯温书法“弥勒大像”四个字是什么字体?觉得如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首先简洁解释一下书法的五种字体,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回答“弥勒大像”四个字的字体。最后介绍下其他几种字体的例子。
首先,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①篆的含义有三,(一)指运笔书写。(二)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包括大篆、小篆。(三)指官印的代称。也借指官职。 其类别分为大篆小篆。②隶即隶书相传为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简变化而成。③楷,汉字的一种书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四人楷书比较著名。④行书,行云流水⑤草书,顾名思义就是狂草之美。以上是对五种书法字体的简单介绍!
接着呢,就根据前面介绍的来判断“弥勒大像”属于哪种字体?四川乐山大佛像身体左侧有“弥勒大像”题刻,为邵伯温所题。每个字大小一米见方。根据图片可知,四个字字体为楷体,把汉字简化,横平竖直,具有中国对称之美,正义之美。
最后看一下五种书法字体的图片,分别是篆的大篆,小篆,隶,楷,行,草。一起欣赏她们带给我们的美,体验中华汉字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作大字当如小字,作小字当如大字,这四个字可称典范。大字难以严整,易失狂怪,弥勒大像这四个字字径数尺,结构几如小楷一般严整,实在了不起。
邵伯温北宋末年(1125年)入蜀定居,这四个大字当在此之后。
为什么身边一些人看不出楷书的好坏,只认为印刷体最美?
看不出楷书的好坏,只认为印刷体最美,这个问题其实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识错误。
打个最简单的比喻,一个人自小一直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村里,那个时候他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姑娘就是小芳了,等到有一天他出来闯荡社会之后才发现,比他们村小芳漂亮的姑娘多了去了。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楷书只有印刷体最美,就是犯了见识短浅、和不愿进一步学习的错误。印刷体只是楷书的一种,但他绝对不是最美的楷书。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印刷体楷书,指的是笔画高度形式化,统一化的书体。因为现代人对书法艺术缺乏普及性教育,很多人对书法艺术本来就知之甚少,因此,笔画简单,看上去漂亮,缺乏内涵的印刷体楷书,在客观上存在着广大的市场,但他与书法艺术有着很大的距离。
一般来说,具有观赏性与艺术性的楷书,才能被称为好的楷书书法,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在楷书的法度之内,同时又充分体现书写者的个性,最忌讳的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认为印刷体最美的人,如果不加强对书法艺术的更高阶层的学习,那么,他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就止步于印刷体了。
换句话说,他捡到的是一颗芝麻,却放弃了中国历代众多的,优秀的楷书书法艺术的瑰宝,这颗大大的西瓜。
”首先,大部分人有一个固有的观念,这个观念似乎也是我们的小学老师给我们灌输的。那就是学生的字一定要整齐,一笔一划,大小高低距离等相同。这样才是好学生的标准之一。而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古人对“状如算子”是持有批判态度的。状如算子就是老师教育我们的整齐排列标准。田氏楷书即是这类风格。当然他们的出发点是书法基础教育,并没什么大错。只是不适合高级进阶而已。所以也就造成了大部分人对印刷体所谓整齐美的崇拜。
关于楷书,我个人观点就是:楷书虽为书体楷模,除了端庄严肃的形态以外,还需要具备动静结合的状态。其实无非就是取楷八分,取行二分的问题而已。或者七分和三分。楷书作为书体的一种,不能作为僵硬不变的形式存在。而应该做为楷模书体与其他书体互动。尤其是与行书和隶书之间,这种内在联系不能全部褪去。褪去则无生机。险劲又如何?
其实古代有一些书法家对楷书做出过类似的改变,尤其是赵孟頫,他基本做到了这一点。也无愧大家称号。
所以我觉得楷书应该介于行书与楷书之间,有动有静,大小各异,这样才能体现书法的妙趣恒生。姿态万千。比如灵飞经,就是最好的例子。
基本说这些吧。仅供大家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蜀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蜀的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