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元的草书字体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元的草书字体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千字文》中到底是“天地玄黄”还是“天地元黄”?为什么?
我的回答是“天地玄黄”。
过去,我们见到的不同版本的《千字文》,开头四字有的写作“天地玄黄”,有的写作“天地元黄”。两种开头的存在都已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了,似乎再无讨论的必要,但追本溯源还是要讨一个说法。
首先,《千字文》的开头原本是“天地玄黄”。从清代起才改作“天地元黄”,改写的原因是避帝讳。当然为什么改“玄”作“元”,而不改作其他的字,并没有解释。其实在清以前人们写“玄”还是写“元”也并不统一。明代的文征明和元代的赵孟頫写过多种书体的《千字文》,每本的开头都写作“天地玄黄”;宋代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开头写作“天地元黄”。前推到唐和唐以前,都写作“天地玄黄”。唐人怀素的草书,小字贞元本《千字文》写作“玄”字,隋代智永的《千字文》也写作“玄”字。再往前推就到了《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时代。可见最早的版本是写作“天地玄黄”。
其次,开头“天地玄黄”一句出自《易经》。《易经》的原文是“天玄地黄”,作者编写时改作“天地玄黄”完全是为了音韵美的需要。原文“平平仄平”,改后成为“平仄平平”,符合“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意思又没有发生变化,因而这个改动是成功的。
再是,要弄明白“玄”“元”二字的关系。改“玄”作“元”,既有避讳的原因,也可能有流传的讹误,但都和字的音义有关。“玄”“元”二字的韵母相同,容易误听误写,但也符合避讳的需要。讳法最常用的是使用音近的字,如***改“荀卿”为“孙卿”,唐人改“龙渊”为“龙泉”,改“民风”为“人风”等等。二字的意思接近甚至相同。
“天地玄黄”的“玄”字,意思是青黑色,是天的颜色,可以引申为深奥、神妙,是道的特质;“元”的意思是根本、根源,被古代道家学派用以指万物之本,也就是道。由于这些原因,不光《千字文》“玄”“元”换用,老子《道德经》也是不同版本有用“玄”字的,有用“元”字的。知道了二字的音义关系,以后在其它文献中看到“玄”“元”换用的现象就不会奇怪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千字文》第一句。玄是黑的颜色,例如我们说的玄鹤,就是黑鹤。古代,“玄”通“元”一个意思。“天地玄黄”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而地黄”,这里为了对仗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扬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
按照字词之意来说,应该是:天地玄黄,才对不应该是:『天地元黄』。为什么呢?因为天对应玄,以象征天之清。地对应黄,浊之以为地。黄者,土之色也。那为什么不是元呢?因为古人有『天元地方』之说。且方在元之中(参看六十四卦方园图)。
找一种稍微有点连,有点草的字体?
这种字体叫做"行楷",顾名思义是行书+楷书"行楷"字体写出来很漂亮,因为他较楷书更自然流畅,但是却没有草书那么难以辨认!比较有明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赵孟頫.不过对于你初步学习,还是模仿赵孟頫的字体比较好,因为王羲之的更"草"一些!推荐的字帖是: 元赵孟頫书胆巴碑如果你是想学书法的话,初学者还是要从楷体学起,通常是"颜体"--颜真卿!
“良心”两个字,在书法中用什么书体写好看?
俗话说,人要有良心!
谢谢好友邀请!
俗话还说,人在做,天在看,如果做了缺德之事,坏良心之事,会遭报应的!
关于“良心”两个字在书法中用什么书体好看,我的观点是:用隶书和行书写最好看。因为篆书和草书不便被人认,楷书又缺少动感。
用隶书写出来的“良心”二字,那才叫有良心!
上图为隶书“良”字,拙朴厚重,正大气象。棒棒哒!
上图的隶书“心”字,取法汉碑,隶法极为谨严,点画变化多端,
主笔突出,甚是庄重,可学之!
谢谢:
人们常说:做人,做事要有良心;“良心”是呼唤人们心灵深处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明白道理,“良心”是思想感情,道德良知的体现。
“良心"两个字,不易用潦草马虎的书体写,做人做事明明白白,规规矩矩,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大家。
要用庄重,挺拔,豪迈,大气风格的书体来写;见意:當首荐隶书较好,楷书也不错。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的草书字体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元的草书字体推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