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草书法字体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草书法字体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觉得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
谢谢邀请。是的,我读过孙过庭的书谱,也临写过章草,从我目前的水平来看,我觉得真草行隶篆五体中最难写的是草书。草书难点一是字的识认,二是熟练运用笔法的使转,三是线条要弹性有力。综上所述,草书是诸体中的最高境界,有机会我想偿试向草书发展。
草书,作为最高境界的书法艺术,涵盖了大多数书法中关于笔法,结字,墨法,章法方面的知识,单就一个字来说,千人千面,变化无穷,笔法,结字,墨法,章法,每个方面,都需要我们下功夫钻研,笔画,结字,墨法,章法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草书是书法中最难的!以上属于个人见解!
草书是否最难学和最难写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可能与大家载然不同,因为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而且我摆出的理由或许也是书法和理论界朋友们好象从未有过的,下面请看我在这方面与别不同论说:
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也许是,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其实呀,书法中的篆隶楷行草,如果真的要学好学精其中任何一种都不容易,随便学个“半桶水”倒也容易,而且每个人的天资素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为都是参差不同的。我觉得有些人认为草书之所以比楷书难学,主要原因是难记吧,草书的背临最难,而在对着临帖时候比楷书容易很多。
但也许你不会画画,连一点点所谓“造型能力”都没有,于是就说草书最难了,这样当然难啰,草书呀,“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啊!发挥的空间是相当大的。那奔涌的***和入化出神的表现,那种简结概括、连绵起伏的特点会让一些人无从入手、知难而退。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所谓的难点正是最容易之处,越是千变万化特征越有激励他们参与竞逐的动力,,,可以讲能够准确临摹兰竹图的人临学草书就基本不是难事(解开了所谓草书难学难写之迷),至于背临这一关嘛,就看你的记忆力了(谁叫你年轻时不去记呢?),如今成千上万的汉字怎样记呀?不许乱写,乱写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看得懂,就连你自己过两三年后也看不懂自己当时写什么。草书每个字的草法都有规侧,今天记住了,明天又记不起了(象有些人学英语记单词那样有人难记有人易记),当然还是有“偷工减料”的方法来应对的,今天有的书家写草书作品时先从草书大辞典中逐字逐句地查好,然后反复练熟得倒背如流后再正式书写作品,这样写出来的草书与古代名家如怀素、张旭等大家必然是天差地别的!唉,我就是象他们那样记不住草法呀!
在楷书还未出现的时候,草书就起源于汉代了,草书的笔画基础来自于隶书,通过笔画的简洁概括和连贯用笔而改进结构以达到书写快速的目的,能迎合和满足当时实际需要,如因军事频发、调兵遣将、情报传送而争分夺秒等,还有某些文人墨客们因文思泉涌不及徐记而快笔草就,或官府人员公务繁重须提高办事效率等等就是当时草书出世的理由。
为什么我说草书不是最难写最难学呢?为了说明草书不难学,我说出以下一个亲身体现:我经常在无聊时候拿着笔,有意无意间任意挥写“草字”(很多都是错别字),虽然没有成文成句和具体的内容,更未正规的按草法而写,但我在自己写自己时***设我已经掌握并熟记了每个字的草法,就可以象写国画如藤蔓、风竹兰草那样随心所欲地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轻重起伏来“预先”体现一下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和书写时情感表达和发挥的过程享受。其实这个“无意识”的挥写(不明白的人看见了都会说“鬼画符")习惯性举动会经常下意识的重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都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只是喜欢草书而已,喜欢草书又何以不用真功去正规练习呢?就是因为还有比学草书更重要的国画要学嘛,还有楷书等都是很吸引人去学的(先学楷书还是草书暂且搁下不论)。这个不经意乱写乱画的习惯虽然无益于草书的学习,但我从中得到了一个大胆而“超前”的不落俗套的实验(预演),让我证明出草书不难学,不难写(如果记得住每个字的草法)。
因此,草书难不难学是因人而异的,各人感觉不一样,而且学书法不是只图方便易学的,有志向的书法家不会终身只会练一种书体的,他们绝对不会在乎难不难学,反而是越难越要学,还要客观地根据自己需要广泛涉猎各种字体,创造自我风格。。。我这些话语不是理论,学书法的理论要求是很严格的,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应该有一定的讲究,如若不然就会错误引导后学者(但这又不是提问的范围,暂且省略吧)以上回答只是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我的个人感觉而已,如有不当请大家代为斧正,谢谢你们阅读!(注: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告之于我马上删除)
梦幻画派创始人陈展鸣
二O二O年二日九日晚
谢悟空问答邀请:
是的,书法篆,隶,楷,行,比较易学,而草书是很难的,要有篆,隶,楷行四体的基础才可以学好草书。草书要撑握调和对比,比例关糸,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的各种变化。总之草书是中国书法最难学,难写的一种字体。
中国书法难学是篆隶楷行草,最难写的书法不一定。学习书法或写书法,不学习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法则,特别是书法的笔法,不懂其运转规律,那种字体,都不好学,也写不好,就是写三十年五十年一辈子,难于入帖,更难于出帖。从宋代后,有多少书法爱好者,书法喜欢者,大多数都淹没在写书法的历史的长河里。宋代后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超越晋、唐、宋的书法大家,不论从笔法上比,还是从汉字结体规律上看,包括字里行间、章法布局等法点法位,书法法度的严谨度,字的美感度,没有超越古人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差距的根本性原因,在于笔法精准度和笔法的灵变性、多变性上,笔法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不变的是书法的法和书法遵循的规律,变的是书法的个性的展现。另外,书法上升到书法艺术,不论临写或创作那种字体,都是很难的,这里面充满着偶然现象,草书也是如此。所以说草书书法不一定是最难的。
书法里的草书和狂草,该怎么理解?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草书,是指一切写得不规整、潦草的字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篆隶楷都有草书体,前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就自称其隶书为“草隶”。
狭义的草书,是指篆书隶化后产生的章草及演化出的今草、狂草。这种书体已将前“潦草”之书规整化、格式化。
平常我们所说的草书,主要指后一种,它既要遵循一定的书写规则,又将自己性情等个性特征融入作品中。
从东汉开始流行的章草,在魏晋时逐渐向以二王为代表的今草演化,而后出现更加大气磅礴、一泻千里、情感更加丰富的狂草。
草书,尤其是狂草,已脱离其实用性,成为艺术性最高、情感最丰富、创作最难也最难于识读的书体。
但千百年来,草书尤其是狂草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受大众喜爱,这正表明草书更能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草书是统称,涵盖章草、今草和狂草。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种书体,历史上的大家如张芝,张旭,怀素,黄庭坚,祝枝山,王铎、傅山等,张旭、怀素被尊为草圣。
谢邀。章草是草书的一种。汉代以隶书代小篆,但书写仍不便利,于是就出现一种“解散隶体,简略书之”的新书体――章草。章草与今草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使用隶书的波、磔笔法。二是,字与字不接连。代表人物三国时东吴皇象、晋代索靖,代表作索靖《七月帖》。
狂草最为狂放恣肆的草书。又称“大草”。这种草书一笔数字,大开大阖,大小错落,纵横腾挪,有如飞瀑长河,一泻千里之势。代表人物唐怀素,张旭宋黄庭坚,明徐渭等。代表作怀素《自叙帖》。
从书法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看,与草相关者,有"章草″丶"今草″丶"小草″丶"大草″,等分类。大草也有叫"狂草"的,如张旭的《古诗四帖》丶怀素的《自叙帖》等作品。
怀素在《自叙帖》中说到,"草槀之作,起于汉代。杜度丶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最初"章草″是由隶变而来,也可以讲是正写隶书之外的方便之体。今楷丶今草都是隶变结束之后的产物。有人误解"楷书″后于"草书",完全是一种文字名词引起的误会。篆丶隶丶楷丶行丶草的先后顺序是符合历史发展实际规律的。今楷丶"楷书″之名称固定,肯定是很晚的。"真书"丶"正书″皆同"楷″之义。篆丶隶丶魏碑楷丶唐楷(今楷),皆为特定历史阶段中的真书,或说正书。"楷″本一种树木,转用在书体定义上,为法则丶规范。
行书丶草书,都是正丶真丶楷法之外的方便书写法。行书除书写技巧的流便,在字体结构的使转变化丶点画的省简方面,都不如草书的幅度大。所以不单独对草书字体进行[_a***_]丶书写训练,辨识欣赏草书作品就有难度。
草书的原始期,也称"稁书"。如怀素所说"草槀之作″。很简单的原理,庙堂公文的撰写不能没有起草打稿的前序,久而久之,在正写之外再形成一套写法简便的字体,是顺理成章的事。
魏晋以降,草书受宠,完全是它的流便书写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抒情性,正适应着当时的社会上层官僚士族群体的格调情趣。二王书风的形成正在于此。当时這群人的时尚,便帖信简互送赠答,以草书为尊,不能不说有闲情逸致的释放和书写技能的炫耀。"匆匆不暇作草"是当时向对方致歉的措辞。
到唐代张旭丶怀素的狂写大草,完全独立到纯欣赏的功能上去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草书法字体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草书法字体欣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