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设计教程手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设计教程手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习草书要有什么基础?
我回答你这个问题。草书需要什么基础?需要的基础太多了,比如线条的质感、中锋用笔、提按、顿挫、藏逆锋等,还有结构、用墨等。草书不管是小草还是大草,打好基础是非常关键的。要学好草书,先从篆书学起,把中锋练好是第一步,然后学习隶书,圆笔、方笔练好了在学习楷书就容易多了。然后学习行书,最后再学习草书,按照这个顺序一定会学好草书的。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怎样一步步去学习各种书体,那就是要扎扎实实地临帖,怎样临帖效果好呢?认真读帖,仔细分析比较笔画特点和结构特点,默记于心,精准临习每一个字,努力背临每一个字,形成肌肉记忆。加强学习书法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眼力和审美水平。加强集字创作,为自己将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说到“草书”,就容易让人想起唐代的“癫张狂素”之称的张旭、怀素,这二人可是中国几千年书法史上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草圣,他们的草书行笔如锥画沙,含蓄而奔放,飘逸自然,笔力惊妙,以至于后人学习草书都纷纷效法张旭、怀素二人,那么学习草书要有什么基础呢?
学习草书之前要打好楷书的基础,同时也要练好行书,
在人们的印象中,草书总是给人潦草的感觉,简化又连笔,欣赏起来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字,所以学习草书一定先要可以认清字帖中每个字的“完整面目”,也就是完整的笔画,那怎么认呢?完整笔画又在哪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只好追根寻源,在“篆隶楷行草”五体中寻找了,
很明显,“篆隶楷行草”五体,只有楷书的笔画最全面完整,那就先只好先学习楷书吧,把楷书学习到一定基础了,再学习草书;也有人认为学习书法,随便先学习哪种书体都没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认为,那对书法认知就太肤浅了啊,要知道,学习书法不只是有技巧就够了,
你都不知道草书字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怎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抒发自身的情感呢?难道照着字体来描绘吗?这显然是不行的,依葫芦画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潦草不是草书的特征,恣肆抒情才是草书的写法,草书虽然简化连笔,但我有点画结构,若是没有楷书、行书的基础,就无法控制点画,直接写草书容易放纵无法,没有法度,写出来的字都是“虚无缥缈”的感觉,没有踏实感,自然也就不能体现书法的精神。
一般先炼好楷书行书,再练草书。
也有楷行没练好就练草书的,但是走不远,功底不足,又回头练好楷行,再练草书。我认为,楷行练耐心即功底,草书练精神即通畅,即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拘一格。
学习草书需要行书的基础,学习行书需要楷书的基础。我们说,行书是楷书的简化形式,而草书则是行书的简化形式。
从情感上来说,草书是情感的宣泄,主张的是疯狂,淋漓尽致。而行书则是河流之水,哗哗流淌,既自然流畅,又粗细流兼有,情感平和地有节制地流出。而楷书则是细细的表露。
从书写速度上来说,楷书一笔一画,是慢速;行书笔画连贯,是中速;草书纵横捭阖,是极速。
草书在真书之前,在篆隶之后。故,个人认为,习草未必需要先习楷书、行书。
但草书需要质感,所以有篆书基础更好。无论线条的质量,还是点画的浑厚,都是需要书法基本功力的。如果不想学习楷书,学习草书的同时,学习篆书是最好不过的。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而已。
附两幅近日练习之作
徐谓的草书狂放不羁,多有不合草法之处,你如何评价他的草书?
徐渭的草书展示的是雄健,壮美,恣狂,豪放。与平庸,呆滞,传统格格不入。这与其一生不平凡的经历有关。他的一生可谓是极经磨难,从而在艺术上造就了他与众不同。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放而飘逸。
徐渭的草书狂放不羁是不错,但说不合草法,这正是他行草书的创新,有别前人而另辟蹊径!他一生都主张学习书法要独出于己,目的在于“寄兴”,即以书法表现自己的真性情、真面目。袁宏道评他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特别是他的狂草:气势磅礴、恣肆纵逸。他对自己写的字极为自负,自云“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明代的朱耷、清代的郑板桥等人无不对其崇拜有加,就连近代的艺术***齐白石也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山阴布衣。)他晚年大量创作书画来发泄愤世嫉俗之情,将情感寄托于书画之中。他泼墨飞花,横竖涂抹,不拘细枝末节,只重内心性情抒发、书法意境的恣意渲染,透过浓厚的个性随意张扬,把物象的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让世人觉得他的书法叛经离道,不合传统草字笔法!最让人惊讶的是他的狂草:有如惊涛骇浪般震摄人心;又有如蓬莱妙境、满纸云烟;如此纵横跌宕、淋漓奔放的笔势,轻重、枯润、缓急极富变化的笔姿,显示出狂与怪的书风,你叫蹈常袭故的那些人如何接受啊?
现上海博物馆里有他的一件草书作品《夜雨剪春韭诗轴》,是他自书自诗,内容与形式近乎完美归一。详观此轴:笔势奔放豪迈,笔法沉着***,中锋提顿之处神似黄山谷一波三折之意;而飞动跳跃的结体与笔致,又颇有米元章的“刷”趣。通篇一气贯注入萧散爽快之风外,另逞刚强奇崛之势!
徐渭有一首《题墨葡萄诗》,概述了他晚年的凄凉与孤零的心境: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意思是:大半生在贫困中度过,转眼已是个白头老翁了。夜幕降临,独自站在书斋门外无聊地吹吹口哨;老来无用,以书画为生,可惜世人不识货,不懂我所书所画的宝贵,竟然卖不出去,我也无心打理,任凭它们东抛西掷的遗弃在书斋院外的葡萄藤蔓之中!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天池山人等,绍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
徐渭一生坎坷,自幼失怙,10岁左右生母被逐出家门,随大自己20余岁的长兄生活,不但缺少父母的关爱,与长兄又非一母所生,缺乏手足之情,遂产生寄人篱下之感,郁郁寡欢,志不得抒。徐渭从小才思敏捷,然屡试不中。不久又卷入政治斗争,由于担心受到牵连迫害,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曾一度用铁钉击入耳中,血流不止,而后又用木椎击打自己的肾囊,以求速死,如此反复有九次之多。后又因杀妻入狱,经受过7年的牢狱之灾,可以说是自虐型性格的典型代表。纵观中国整个文化史,像这样的个例还不曾出过第二人。
坎坷的境遇,不幸的遭际,困蹇的生活,尤其是被压抑的个性,必定会扭曲人的性格,同时也造就非凡的天才。徐渭犹如荷兰的凡高、俄罗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心中同时驻着恶魔与神灵,二者时而你强我弱,时而我强你弱,这些异于常人的人物,都在各自的领域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正是由于与众不同的性格,使他能够不为已有的成规所圄,用他手中的如椽之笔,在书坛和画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其泼墨写意花鸟画,笔简意赅,水墨淋漓,一气呵成,不孜孜以细节,创造出一种氤氲朴茂的气氛,开一代之画风。
徐渭评价自己的创作,谓“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还是很自负的。然而生活的种种不幸,使他不像前代的文人那样,有条件有时间去仔细揣摩书法的技艺,也没有条件亲近那么多从钟繇、王羲之流传下来的墨宝。徐渭最擅长的是狂草,初看,粗发乱服,笔墨狼藉,不知其出于何处。其实,徐渭的书法并非天外来客,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他说:“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己笔意者,始称高手。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己笔意,必高手也”。他的书法是从吴门书派主张的唐法中反叛而来,汲取宋朝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的尚意书风,注重个性的表达,突出自我意识。他的书法,远一点看效果最好,气势磅礴,狂放不羁,气势夺人,仿佛有不屈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在里面。正是由于他的“不合章法”处,不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跳出传统的藩篱,挣脱***的束缚,从而超越了时代,一扫明代书坛馆阁体笼罩的低迷局面,开启和引领了晚明的尚态书风。诚如袁宏道所言:“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
中国素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此说用在徐渭的身上可以说再也合适不过。他的书法和绘画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必将继续影响今后的书坛和画坛。但我们在欣赏他的书画和诗文的同时,也不得不为他坎坷不幸的一生感慨唏嘘,但愿这样的悲剧在后人的身上不再发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设计教程手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设计教程手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