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基础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基础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字体结构八法?
①侧(点):侧是倾斜不正的意思。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至于此永字之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了与下面横画的起笔相照应而气韵一贯。
②勒(横):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组,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
③资(竖):弩是有力的意思(亦作努)。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每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劲力。所以竖画不宜过直,过直则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气力。
④趯(勾):趯与跃同,谓作勾之时,先礴锋蓄势,再快速提笔,顺势出锋。如人要跳跃,需先下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⑤策(挑):策的本义是马鞭,这里是用其引伸义策应的意思。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有关点画相策应,形成向背拱揖的情趣。永字中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对称,其心气却相通相应。
⑥掠(长撇):掠是拂掠的意思。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与捺相对而言),取其潇洒利落之姿,但是力量却要送到末端,否则飘葫不稳。
⑦啄(横擞):啄同I>谓写横撇应如鸟以噪啄食,行笔快速,笔锋峻利,.与一长撇有所不同。
⑧磔(捺):这个命名最不好理解,我们认为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就磔画在字体结构中的作用而言的。磔的本义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牺牲,含有解体、张裂的意思。楷书中的捺画是承隶书的波磔来的,而隶书的波磔正是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隶书斜出的波磔在小篆中皆弯曲下行),使字的体势向外开张,所以隶书又叫分书。楷书的捺也是起这个作用。楷书中的撇捺,力虽内聚,形却外张,使字的体势舒展、活泼。如果把楷书“永”字的这一长捺改作一短侧点,力量依然内聚,却立即失去飞扬的气势。正因如此,捺画总要写得开张舒展方显精神。第二,是说这一笔要写得刚劲、.利刹、有气势。碟之本义既为肢解牺牲,而肢解牺性必以刀劈,故碟(捺)画即取刀劈之势。南方俗称捺画为“刀撇”,大概即源于此。
行书的学习步骤是什么?
行书简要练习方法真的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学行书最好有楷书基础的原因。
一代书法宗师沈尹默先生的行书很有风格,又具时代之美,是他倾其毕生精力,才形成独一无二的“沈体”行书;任政先生酷爱书法,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书法大家,他积累几十年功力,写出了一手流畅而漂亮的行书体,受到群众喜爱,他的行书体被相关部门制作成国家通用行书字模,被广泛应用。
如果说行书有什么简要的练习方法,我以为,直接从他们两位大家的行书中,选其中一家进行练习就是不错的简便方法。
一是他们的行书传承之路清晰,都宗法“二王”;二是风格鲜明,具有现代气息;三是属于我们同时代,而且大都是墨迹,练习容易上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感觉对行书的基本笔法和结体要领有所领会,再取法乎上,选“二王”法帖或赵孟頫的行书帖,如《兰亭序》、《集王圣教序》和赵孟頫行书墨迹选等其中一种,进行深入细临。
通过古今两种字帖对比的练习,一收一放,收放自如,也许这正如你所说,可以起到既简要,又有效的练习方法。图一为沈尹默行书选,图二为任政行书选,图三为赵孟頫行书选@微头条
学习书法包括行书,一定要走正确的路子,不然就会多走不少弯路,我就是一个反面例子。
记得刚接触书法是在初中,有一天在同学家见到一本沈鸿根的钢笔字帖,那如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一下子就吸引了生长在小乡村的我。
我向同学借得此帖后,回到家就用薄的信笺纸蒙在上面描。大概花了两周多时间,我竟然将整本字帖描了下来,于是我便有了自己的第一本“字帖”。
此后,这本“字帖”便伴随了我好几年。高中是在县城上的,那时方才见识了更多字帖,知道了练习书法先要从楷书开始,于是便省下钱买了本庞中华楷书字帖,这是我的真正的第一本字帖。
不知不觉便到了大学,见到学校那么多社团,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书法协会,与同学们接触后,才知道自己还只是在书法的边缘游走,离书法还很远,知道了什么才是书法,于是便买来毛笔、墨汁,找来旧报纸,从图书馆借来《九成宫》,安安心心开始了自己的练字生涯。
待《九成宫》略有模样后,又急不可待地借来《兰亭序》,但几个月下来,却一点长进也没有。这时有学长告诉我,由欧体到二王行书,有一个过程:练习《九成宫》后,可学习赵孟頫或褚遂良楷书进行过渡,然后再从《圣教序》入手学习二王行书。
这一下我才恍然大悟,认真按照学长的建议练习,才终于入了门。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我认为学习行书在具体步骤上并没有一定之规,非要先学哪个,后学哪个。但虽然这个没有硬性标准,你却可以从他人的学习经验中有所借鉴。
很多学书者的行书学习之路是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的。
事实上,《兰亭序》也确实比较适合初学者,从用笔上看,《兰亭序》仍以中锋为主,这对大部分从唐楷入手行书的初学者来说毫无陌生的感觉,上手比较容易。
在结字上看,《兰亭序》介于行与楷之间,笔画连带很少,几乎都是字字独立的,这对写惯了楷书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可以说《兰亭序》对想学习它的初学者很友好,它以较低的门槛对初学行书的书法爱好者敞开了大门。
还有人认为,学行书以《圣教序》入手比较好,因为《圣教序》是集字碑刻,其特点就是严谨,而且确定是王羲之所写,所以更适合初学王字的人。
但相反意见是,正因为《圣教序》是王羲之的集字碑刻,不是一挥而成,不是连贯书写,所以《圣教序》缺少行书中最重要的“行气”和连贯之势,不适合初学者。
其实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我认为,不论《兰亭序》还是《圣教序》,都是公认的行书经典范本,选择哪个都有道理,完全可依个人喜好加以选择。
可供初学行书的书法爱好者选择的行书法帖有很多,我之所以推荐上述两种,纯粹是经验之谈,原因就是那是很多初学行书者常见的选择。
问这个问题时不知道你的楷书练到哪一层了?如果没有楷书的笔法和对汉字的结体基础的话,基本上是练不好的了,一字要练下去也只能写点江湖的所谓潇洒飘逸字了,是谓上天入地龙飞凤舞之流了。如果你是把楷书基础练了三五年,那就找一本你喜欢的行书碑帖,最好是与楷书同一位书家或是同一脉的书家的碑帖,这样比较容易领悟到行书的气脉及笔法。剩下的就看你是否能再坚持十年八年了,这十年八年的,除练碑帖外,还得多看书,包括书法类的书,书家当代历史类的书,了解书家写此帖时的历史,有助于你领悟字体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生活习惯等。同时,多游历,多与朋友切磋,特别是高手切磋,静得下心,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十年八年应有所成的。
壹庸途径,荣幸作答,如有不当,诸位指点。
首先说说行书,广义上的行书,指的是行楷,行书,行草。而侠义上的行书,单支介于行楷和行草之间楷不楷,草不草的不等,当然变化范围还是相对比较宽泛的。那么,怎么学习行书了,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我们以硬笔为例。
1.择贴问技强化控笔:先行我们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最好是从行楷启蒙,如果基础比较好,行书学习也没有不可以。这个环节主要以临摹为主,但是需要明白学习的是技术,绝不能照猫画虎,适得其反。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也就是强化控笔能力的过程,没有控笔能力,一切都是理论,因为你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表达。
2.取众***开拓眼界:行书的范畴是非常宽泛的,并且行书的精彩也是俯拾即是,不能只盯着一本贴不放,这样只能写别人的字。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就要多学诸家之字,要吸收每一家字帖中自己认为精彩的东西,博取众家之长,学会技术的切换,搭配,变化。整个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自己能力提升的过程和自己审美提高的过程,逐渐放弃自己不喜欢或者说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3.拓技融理推陈出新
在一系列学习中,基础功底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技巧支撑你书法的发展,在掌握了字法,一定笔法的过程中就要需要更多的技术,同时需要注重篇幅布局的学习,不能只为了写单字而写单字,更需要做好篇幅布局,形成一个整体。期间,需要融汇丰富的技术,用提按,大小,方圆,欹侧,疏密等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附图为壹庸拙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基础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基础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