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议的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议的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馆阁体、田楷、印刷体、江湖体不入流,你怎么看?
说馆阁体、田楷、印刷体、江湖体不入流中的不入流我不知道它的含意究竟指啥?是指不入晚清时期书法流派中的帖派碑派,还是指这些都算不上书法?听口气,我猜可能是后者。那么什么算书法,什么不算书法呢?我认为,书法必须同时具备三条标准,否则就算不上书法。这三条标准是:一是,写的必须是中国字(包括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二是用传统的技法去写字。传统的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等。其中笔法决定线条的质量和变化,结体决定上不上"体"。三是遵循一定的法度。用这三条标准去衡量上述四种书体,我们立即可以看出,印刷体和江湖体不是书法。原因在于,前者是印刷出的,不是写出来的,谈不上什么笔法墨法和变化。后者不上"体",如果江湖体上"体"了那就不叫江湖体了。这样看来能称得上书法的只有馆阁体和田楷了。
为什么说馆阁体和田楷是书法呢?我们先来看馆阁体。馆阁体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它是由欧、赵两体融合而成。其特点是烏黑、方正、光洁、大小齐平。可以说,馆阁体在楷书中是比较完美的。正是这种完美使它缺乏个性,最终走进了死胡同。再来看田楷,田楷基本上学的是欧体,其特点是端庄秀丽法度森严。但缺点是缺乏欧体的险峻。客观地讲,无论是馆阁体还是田楷其用笔用墨和结体都非常精到,它表现出来的功力不是一般努力所能达到的。但是这两者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取势上的平。馆阁体已很难走下去这是不争的事实,田楷究竟能走多远我们现在很难预料。但不管田楷今后发展如何,这同不入流却是两码事。我认为,尽管我们强调学楷书应从晋唐入手,学古人的,但古人留下的具体指导方法和资料很少,有些具体方法只是打比方,如锥画沙、屋漏痕、印印泥等,只能意会,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学楷书先学田楷也有它的好处,一是它的教材较多较系统並有教学视频,直观性强,便于自学。二是法度森严,一笔一画细致入微,有法可依,便于掌握。三是学田楷的人较多,便于交流和请教。至于田楷缺少个性的说法,我认为,有没有个性不在于田楷,而在于学书者。我们学的是技法和法度而不是个性,个性是在学了之后悟出来的。学书者在掌握了田楷的基本技法后,在同一书体中博釆众长,逐渐就能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书法风格。
馆阁体,是备于法度而精纯,老辣稳健厚重,中正、中和、中庸,
这种成熟之体,不是所有人能够达到之境。
田氏楷书,合于法而有度,引领国人迈入学正楷之热,而有特不同意见人,发起了争论,说辞万种,口战不歇,孰是孰非,还待时间验正。但一种说法,这不是书法,显然不正确,有争风之嫌疑。而说印刷体,也是一种过激之断。
印刷体,这个概念,与法度不知所指,或是单一的笔画,或许是固有模式,这都是俗界或部分评析人做的定义。特殊书艺时代,特别之现象,给巷议饭后之谈资,议来议去,毫无价值。
江湖体,是谓于法度疏淡,意气个性重,施展尽显个性之表现,意法倒置,意法相害,过份豪气,过分象形之构建,变于书艺之正统,自创书貌,标新立异,其中也是法度中游戏,似杂耍之嫌疑。显然为爱好书法之国人所不赞美。但是作为一种民间娱情***不失为意义重大,也算是大众文化缩影。若是以此招摇撞骗而取利,则有说不过去,然有人喜欢而贾,另当别论。
总之,以上种种,馆阁体乃法重而厚实,学之却步,需功力也,故说三倒四,说不美其理由不充分。田氏体,不是书法或喻为印刷体,似乎有胸狭而不容之嫌。印刷体,为何不能存焉?,有人喜欢,有市场,不喜之,则离之不赏罢,何有嗤之以鼻?江湖体,随它***,玩累了俗了,自然消停,自生自灭。抑或其书而光大成为书之主流。实践乃检一切成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议的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议的写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