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放肆小篆字体转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放肆小篆字体转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嚣张的意思,是什么?
嚣张,读音是xiāo zhāng,汉语词语,意思是放肆傲慢。
清·李渔《蜃中楼·训女》:“只是刚勇太过,近於嚣张,害事不浅。”老舍《四世同堂》四四:“反之,就这么把女儿给了他,焉知他日后不更嚣张,更霸道了呢。”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敌人见他们没有***,气焰顿时嚣张起来。”
意思:邪恶的势力、不良的风气增长;放肆。
“嚣”,普通话读音为xiāo,“嚣”字的基本含义为喧哗,如叫嚣、喧嚣。
在日常使用中,“嚣”也常做形容词,表示轻浮、轻薄,如嚣幸、嚣了头。
“嚣”,初见于金文中,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嚣”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侈靡读音和意思?
侈靡读音是chǐ mí,意思是铺张奢侈。
侈[chǐ]汉字
侈(chǐ),浪费,夸大,邪行,放肆,大的意思。
康熙字典〔古文〕《唐韵》尺氏切《集韵》《韵会》敞尒切《正韵》尺里切,𠀤音齿。奢也,泰也。《六书故》好广也。《书·周官》禄不期侈。
chǐ mí
意思:铺张奢侈。
“侈”,普通话读音为chǐ,“侈”的基本含义为浪费,用财物过度,如侈糜、奢侈;引申含义为夸大,如侈谈。
在日常使用中,“侈”也常做动词,表示放纵,如侈意(放纵之心)。
“侈”,初见于秦朝小篆中,形声字。从人(イ),篆书之形像侧立的一个人,表示人过度挥霍财物;从多,多有过分一义,表示过分花费钱财为侈。本义是浪费。“侈”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你认为谁的草书写得最好?
草书始于汉代,名家众多。如”草圣”张芝,被称为“颠张醉素”的狂草名家张旭、怀素等。我个人比较偏爱“书圣”王羲之的草书,尤其是他的《十七帖》。
郗司马帖(局部)
《十七帖》并非只是十七幅作品,它是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实际上是汇帖,主要是王羲之辞官归隐后写给好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信札,共29札。内容多而杂:对朋友不解的无奈,对年老的忧虑,对无缘会友的惆怅,对亲友逝世的悲痛,反映了王羲之的多愁善感。《十七帖》全部法书目录: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儿女帖》
宋代书法家、书法评论家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云:”逸少《十七帖》,书中龙也”。 黄伯思视《十七帖》为“书圣”王羲之的“书中之龙”,可见《十七 帖》的地位之高。《十七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王羲之在草书上的突出成就,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十七帖》一直被奉为草书中的“神品”,成为唐宋以后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这样评价王羲之:比起雄浑放肆的张芝,王羲之稳重有余;比起稳重的钟繇来说,王羲之是浪漫开张的。可见王羲之的书法在保守与开放之间,有融古开今的“中和之美”!
《十七帖》既充满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
欣赏《十七帖》,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壮士,有着力擎千斤的刚健体魄,处处展现出只手扛鼎般的切金断玉之力。帖中字以方笔方折为主基调,左冲右突,斩截峻快,充满力量之美!在力量的另一面,我们还能够看到阴柔的美,这种美出自它的夸张姿态。笔法变化的丰富,堪称集大成者。
《旃罽胡桃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放肆小篆字体转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放肆小篆字体转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