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练习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练习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现在学褚遂良和智永书法的人很多,当代更多的也学欧体名家?
我在想一个问题,古人讲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楷书写好了,行书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什么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为什么有些学生写得那样好的楷书,行书写不起来,我见过一些14岁写楷书相当好的,这个年龄是少年走向成熟的时候。
我在多年的教学摸索中,发现写智永是通向行书的一条路。在王羲之的继承者中,智永是极为出色的一位,他的书法作品精彩绝伦,弘博丽雅,足以成为后世书家的楷模。
今天的学书者中对智永存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以为他的《千字文》纯系继承二王衣钵,而少创造、少个性。但不知道在中国书法史上,许多著名的大书法家都是从《智永千字文》入手的。
首先说中国书法有一大宗,就是二王一脉的传承。
说到二王一脉就要说他们的作品,而二王作品从王羲之到智永之前这九代又没有真迹,而智永恰好有一墨迹临集王羲之的真草千字文,所以说智永不仅在传承,也在作品上成为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他上承二王,下启虞世南,欧阳询,米芾,赵孟頫,文征明,乃至当代启功。不仅从笔法,结构,还是从楷行草转换,都有很实用的方面。起码学他的墨迹,不会变得描头画足,书写会很流畅自然,适合长期学习。
再说褚遂良,褚遂良的作品主要有孟法师碑,圣教序等,尤其雁塔圣教被广泛取法,可以说很继承了隋碑隶意的特点,又传承了王羲之的楷则。是典型的魏晋时期行书笔意的楷书,可以让你的用笔增加提按的动作。
所以说学智永,还是学褚,都是行楷化的楷书,用笔连贯,当然说欧阳询就不连贯了么?当然不是,欧阳询也是行楷化的楷书,只不过被刻的,以及后世的误解最后把行楷的笔意失掉了,变得描头画足,做作不堪。
感谢邀请,欢迎***纳!!!
褚遂良擅长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楷书。褚遂良因为父亲褚亮的关系,能够向当时名满天下的两位书法巨头――欧阳询和虞世南学习书法,欧阳询跟褚亮是至交好友,而虞世南与褚亮都是秦王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
欧阳询的更适合,而且也是目前最常规的入门方法。练好欧阳询,可涉猎褚,学了九年颜体,功底想必已经很深,但是也相应的多了一些颜体的装饰习气,如颜体的勾、捺的蚕头等,这对转行书算是一个小障碍。如果想转行书褚体要比欧体合适,褚体楷书本身就有很多笔画的牵连呼应,书写速度相对较快。也可以练一段时间的智永真书千字文(墨迹),因其笔法更接近王羲之,可以很自然的转入二王行书。
楼上说“欧阳询原来是褚遂良的学生”是不对的,褚遂良比欧阳询小39岁,褚遂良书法是学欧阳询、智永、二王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练习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练习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