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尚书是小篆字体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尚书是小篆字体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之区别是什么?
《今文尚书》出自伏生。汉初由伏生口传晁错,晁错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作了抄录和记载,所以叫做“今文”,共28篇;
《古文尚书》是用早于小篆的籀文写成,是先秦写成的文本,西汉后,先后出现过几次,有孔壁本、河间献王本、杜林本等等。孔壁本,出自孔宅之夹壁,河间献王本,是河间献王于民间所得,杜林本是东汉杜林所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
《尚书》是一部什么说?历史上有多少争议?
汉代儒家之学,后来又分为两派,便是今古文,为学术界上聚讼的一个问题,何为今古文?今文便是秦以后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前此的篆书。古人学问,多由口耳相传,不必皆有书本。初汉经师,亦系如此。及其著之竹帛,自然就用通行的文字。这本是自然之理,无待于言,也不必别立名目。然而后来,又有一派人,说前此经师所传的书有阙误。问其何以知之?他说,别有古书为据。古书自然是用古文写的。人称这派为古文家,就称前此的经师为今文家。所以今文之名,是古文既兴之后才有的。话虽如此说,然而古文家自称的古文,现在都没有了,其所传的的经,文字与和今文家所传,相异者甚少,且多与意义无关。所以今古的异同,实不在文而在经说上。所谓经说,则今文家大略相和一致,而古人则诸家之中,自有违异的。大约今文家所守的,是先师相传之说,古文家则由遂渐研究所得,所以如此。
西汉最早的经师,便是《史记儒林列传》所列八家,这都是今文。东汉分为十四博士,其中《春秋》《殼粱》为古文,《易经》的京氏,也有古文的嫌疑。其余都是今文。古文家说《书》有逸十六篇,但绝无师说。所以马融、郑玄等注《书经》,亦只以伏生所传二十八篇为限。而逸书十六篇,今亦已亡。礼有《逸礼》三十九篇,今已无存。《春秋》《左氏》末得立。今古文之学,本来各守师传,不相搀杂。到后汉未年,郑玄出来,遍注诸经,虽大体偏于古学,而于今文无所专著,都是本于己意,择善而从。适会汉末之乱,学校废绝,经学衰歇。前此专门之家多亡。郑说几于独行。三国时,出了个与郑玄争名的王三肃,其学糅杂今古,亦与郑同。而又喜造伪书,造作《伪古文尚书》,《伪孔安国传》,《孔子家语》,《孔丛子》等,托于孔子之言以自重。于是今古文混淆。后人欲籍其分别,以考见古代学术真相的,不得不重劳考证,而分别真伪,也成为一个问题。
《尚书》是收录经过加工的上古政治文件的古籍,记载了尧舜到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措施,后被加入儒家的六经之中,成为儒家的经典之一。
《尚书》的争议主要围绕在其内容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偶语诗书,弃市”的严酷处罚,让原本的《尚书》失传了。
到了汉朝前期,挟书令(禁止人们私自藏书)才废除,原本消失的《尚书》也开始出现,但因为散失过多,内容不定。
汉文帝时,晁错到秦博士伏生处受《尚书》二十八篇,立于学官,因使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被称为今文尚书。这个版本的《尚书》因根据伏生的记忆写出,可能存在一些疏漏。到汉武帝时尚书学发展繁荣。今文尚书分为三家,分别为欧阳氏和大小夏侯氏。
相传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得壁中书,其中即有《尚书》,因使用先秦的古文字写成,被称为古文尚书。有学者认为此说存疑,认为古文尚书更有可能是刘歆伪造,用以为王莽复古活动提供支持。
汉武帝时还出现过一些《尚书》的散篇。
到了东晋时,又有豫章内史梅赜献了一部《古文尚书》,其内容是西汉今文尚书、百篇《书序》和一些伪篇的拼凑,很多内容靠不住。唐代即有人怀疑此书为伪书。
之后,唐、宋,尤其是清朝,对尚书做了很多的研究,比如清代的阎若璩,研究后认为古文尚书全是伪篇,也是一种说法。
到今天,尚书的内容到底有哪些还是不确定的,不过这不影响尚书的价值,即使是伪篇,也反映了当时伪造人的理解和思想,对我们来说也有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尚书是小篆字体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尚书是小篆字体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