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师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师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录”字怎么写才好看?
“录”繁体字为“錄”,形声字,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说文解字》解释:録,金色也。后来演变成记录、笔录、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等意义。
1、左右结构,左右均等,书写时不可偏顾;2、笔画较多,须中宫收敛,左右紧靠;3、横竖画较多,注意相应对齐、平行;注意这三点书写要领即可,如下列图中例字:
(唐 · 柳公权 · 玄秘塔碑)
(唐 · 颜真卿 · 颜家庙碑)
谢谢邀请!
录,繁体字为“録”。
关于书法“录”字怎么写才好看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只要入法度,只要师法人,继承传统,写出来就好看!
上图为篆书“录”字。源自法帖,用笔精道,线条圆润,虽书写风格不同,但都好看,耐看!
上图为隶书“录”字的多种写法,其中汉《曹全碑》上的录,写的更有味。这个隶书录字,供题主参考吧。
上图为草书录字,都是出自古今书法大家之手笔!用笔老辣,线条流畅,韵味十足。其中毛泽东写的草书录字,更有特点,艺术性更强。
师一居士是书法家吗?
师一居士是一位书法家。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书协理事,河南省直书画家协会理事等。他的书法作品以隶书、楷书、行书为主,曾多次在全国和省级书法大赛中获奖。
第一届全国硬笔书法比赛中,特等奖获得者有哪几位,能否分享一下他们的作品?
1985年,第一届全国硬笔书法比赛涌现出一批硬笔书法家。这些获奖硬笔书法作品,让人一看,就给人一种古香古韵的感觉,能够将毛笔书法的用笔及结构之法,灵活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硬笔书法作品上,而且还能恰到好处,尤其是很多书家融汇了小楷经典作品的笔意,虽然使用的是硬笔,但是依然写出了毛笔书法的质感,就凭这一点,就让我们现在的很多书法家们惭愧,这一点,也得到了广大网友朋友的认可和肯定,从这些获奖作品上看,各种书体的种类几乎都有,行书写得自有流畅,楷书端庄秀丽,工整有法,尤其能够看出有晋唐小楷之法,而草书也写得跌宕起伏,笔意连通,大气磅礴。
但我认为客观讲,首届硬笔书法大赛,水平普遍不是很高,今天看来,即便有些普通的书法爱好者,也可以得特等奖,应该那时练硬笔书法的人少的原因吧。在这些特等奖获奖者中,任平的水平是比较高的。硬笔书法,应该着重于楷行,因为硬笔体现不了太多的书法技巧,笔画也无法有太多的变化多端,而且主要适用于日常书写,用硬笔写草书,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来欣赏一下当年作品的风***吧。
1985年第一屆全国硬笔书法比赛是我国硬笔书法发展进程中一件大事,参赛者达百万之众,后来的赛事再没有这么大规模。在介绍十位特等獎得主前,先简单回顾一下纲笔书法历史。钢笔传到中国不过百年,正逢新文化运动,鲁迅.胡適.郁达夫等开始以钢笔写作,1935年,陈公哲出了"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是蘸水笔连笔竖写,这是我国第一本钢笔字帖,1939年黄若舟写的"通书"影响也很大,1949年白蕉.散木两书法家合写的"钢笔字范"出版,将钢笔字从实用升华到艺术境界,1954年沈六峰(沈子善)的"纲笔字的练习和写法"出版,1958年黄若舟"汉字快写法"出版,前后印量达1300万册,是一本影响巨大的字帖,70年代末以后,硬笔书法呈成熟壮大期,但此前一直称钢笔字,并无钢笔书法的概念,1980年,美协主席江丰为庞中华的"谈谈学写钢笔字"一书写序言中肯定了"钢笔书法"这一提法,此后各种钢笔书法字帖大量出版,也有不少赛事开展,在这一背景下,1585年的全国大赛对后来的钢笔书法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大赛中十位特等奖获得者的名字也被对硬笔书法爱好者所熟知。
这十位特奖获得者是:曹宝麟,赵彦良,張秀(女),刘惠浦,任平,马明,仇寅,葛全胜,顾仲安,张杰。
赵彦良作品,上海人,1966年支彊,89年中国新闻学院毕业,新疆建设兵团文联***,新疆书协***。
曹宝麟作品,上海人,当代著名书法
家,安徽省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教授,博士师导师。
任平作品,江苏人,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博士,曾任浙大教授,现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导。
張秀作品,特等奖获得者唯一女性,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湖北书协副***。
刘惠浦作品,湖南人,贵州书协理事,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
马明作品,江苏人,一直从事中学教学工作,特级数学教师。
仇寅作品,江苏人,后入职方正字庫,获"字体男神"之称。
葛全胜作品,北大高材生,还就读中科大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科院院士,当年得特等奖时22岁,后因工作淡出书坛。
顾仲安作品,习钢笔书法前己是毛笔书法家,硬笔书法有很好的毛笔书法艺术根底。
张杰作品,江西南昌人。
老师太多了,不知自己是否走的是正路,求书法家批评指正,谢谢?
给赞。
已经有伯远帖的意蕴。
本人认为,学魏晋法度,是学书的主流,能够表现出情性。同时也能体现形质之美。因而所学之路,属正路。
伯远帖,书法俊拔刚断,极能表现晋人[_a***_]。
刻本除去三希堂法帖外,还有《余清斋》等帖。
总之书者写的到位,笔画结体,近晋韵。只要坚持不懈,定会渐入魏晋佳境。
给力,共勉。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走的路对不对,也就是学书法的目的为了什么,自己都不清楚,求老師指点,尤其是求“书法”老师,我首先告知你,当今,没有书法老师,如果轻信哪些所谓比你稍强的老師,会让你离书法学习之路越走越远,甚至误入歧途。只有自己以执着态度,端正学书法的目的意义,久而久之情感和写意的融合、自己真正享受到艺术的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临王珣伯遠帖,有几分像。王珣是二王一脉,但功为还略欠。但也不失王体好的范本。恕我直言,看你目前水平最好先多临圣教序。先掌握王体行书笔法笔意,再临王体草书行书等可能更得心应手。
支持你,这位朋友。
看了你的(伯远帖)习作书法以后,觉得写的还不错,字里行间显示有灵气,行笔比较流畅不羁,道法自然,为你点赞。
自学书法,历朝历代都有,也有所创举。当今学习书法,条件和环境比较历史时期,方便灵活多了,书法教材范本,特别是传统的优秀书法书帖,到处都可以买得到。这些书帖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你的老师。希望把你吃苦耐劳学习书法的精神,一直坚持下去,并发扬光大。
提一点小小建议:
看的出,你在书法的时候心里面有一丝丝的慌张,行笔过快,有一点忒急于求成之感。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师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师的行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