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宋楷书字体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北宋楷书字体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宋朝书法整体上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宋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魏晋和隋唐书风向元明清过渡的转折阶段,其时代风格是很鲜明的。这种风格的形成,既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又是书法艺术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宋朝尚意书风的形成,得益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顶尖文化人的引领与实践,他们文学功底深厚,艺术修养精深,他们的书法充满书卷气,对后世书法审美追求的影响深远。
宋代的尚意书风,冲破了唐以来,法度森严的书法创作局面,学古而不泥古,东坡云“吾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宋朝书法突出的写意风格,让书法开始从实用的基础上,抽离出来更明显的艺术气质。从宋朝开始才有真正的书法艺术家。
唐宋两代是我国书法的鼎盛时期,书体的演变与发展到了唐代已经完成。唐代不仅树立起楷书的典范与法则,草书同样重法度,精益求精。到了宋代,书法由唐代的重法度转向崇尚意气,杨凝式就是这个转型中的代表人物,他年轻气盛时作书放荡不羁,装疯佯狂,同样是他的作品,但风格变化很大,不局一格,这种变化为尚意书风开了先河。他的《韭花帖》笔画精到,字态温润秀气,大胆夸张的分行布白,形成宽松淡远的景象,作品显得内敛而大气。
行书作为一个种书写便捷,挥洒随意的书体,为宋代文人士大夫出身的书家所青睐,他们侧重书法的意气和性情,使行书得以创新,有了新的风貌。苏东坡就是开创“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书,无意于佳乃佳”的观点说明他的创作是自己情感所使然,客观的自然界万物是创作的素材,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当他流放到黄州,有一段复杂而又深刻的情结,在这种心境下,所写的《黄州寒食诗帖》是被约束后***的释怀,既不囿于法度,又在情理之中,完全是意气的流露,其中的法度、技巧、情理、意趣非常丰富,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以苏轼为首的宋代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各有千秋。黄庭坚的行书是以真率之心作写意之字,以磊落之胸怀统筹局部之细节,结体以擒纵致胜,其表现为“长枪大戟,手足长舒”。还有米芾,用笔沉着痛快,结体随意赋形,变化丰富多姿,而章法上字的映带成趣,大小穿插有致,疏密变化相宜,在参差、离合、连断之时,显得气韵生动。
宋代书法由晋代的“尚韵”到唐代的“尚法”
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形成了以苏东坡一派的抒发文人雅士情怀的,将笔法、意趣、才情熔于一炉的,既含蓄又放荡的“尚意”书风。
宋朝书法是在唐朝后又书法一高峰。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宋四家。即:苏,黄,米,蔡。前三位苏轼,黄庭坚,米芾无可争议,后一蔡,蔡京或蔡襄说法不一,但不论京襄二人如何定论,从纯书法艺术角度来评判,二人都十分了得。宋书法从”真书”即楷书,这方面来讲对唐楷法度有很好继承,但罕有创新,这些许让人感到有点遗憾。而行楷.行草.章草.狂草这些书法艺术方面取的成就可圈可点。苏轼的《天际乌云贴》被认为:继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后第三行书。黄庭坚和米襄阳行草对前人:智永,怀素,张旭等都继承和超越。宋朝书法能取得这样成就,可以说难能可贵。因为经唐至宋这段历史***时期,王羲之留下传承的正宗古法已经失传。宋朝书法多在摸索和创新中取得成功。时至今日我们现在用毛笔书写文字的方式和习惯,正是从宋朝继承而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宋楷书字体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宋楷书字体特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