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的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的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习楷书必须笔笔中锋吗?
“笔笔中锋"是篆书的用笔方法,不适用于篆书以外的楷、行、草、隶四种书体。在楷书和隶书中,中锋行笔、偏锋行笔、侧锋行笔都可使用。但凡不论书体一概而论强调“笔笔中锋”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的观点误导了很多人。不能辨别对、错的原因是对“笔锋”的概念缺乏认知。就此话题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和“笔锋”相关的几个概念。
1、什么是笔锋?笔锋是指笔的哪个部位?
笔锋是很多笔毛蘸墨后聚到一起形成的笔头尖端。请看下图:
2、什么叫中锋行笔?
中锋是对行笔而言,叫中锋行笔。是指书写时,使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的行笔方法。这种笔法写出的笔画圆润,立体感较强,各种书体多有使用。尤其篆书,古人都用此法书写。用笔要领:笔毫受力自然弯曲,然后使笔肚在前,笔尖在后向前运行,笔锋自然处于笔画中间,这就是中锋行笔。请看下图:
3、什么叫侧锋行笔?
侧锋是对行笔而言,叫侧锋行笔。侧锋行笔是指在书写时 , 使笔锋在笔画的一侧向前运行的行笔方法。侧锋行笔写出的笔画形体呈扁带状,立体感缺失。但是,它可以写出带有棱角的方笔形体笔画,弥补立体感缺失的不足。除篆书以外,在隶书、章草、今草、楷书和行书中都可使用。请看下图:侧锋行笔
3、什么是偏锋行笔?
偏锋是对行笔而言,叫偏锋行笔。偏锋行笔是指笔锋偏向笔画一侧,类似侧锋,笔杆与纸面的夹角和笔锋的位置介于侧锋和中锋二者之间的一种行笔方法。在书写方折笔画以及撇、捺笔画时,必须用此法过渡。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对于唐楷而言,应该尽量做到笔笔中锋,而在魏碑练习中(魏碑也可以归于楷书),有些笔画不一定中锋,转折中的截笔会有侧锋的笔法。
说到中锋,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论点,可以多参考一些相关的文章。此处不做详细讲述。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我的体会如有偏失,也敬请方家雅正指教!
感谢邀请!
学习楷书当然不用笔笔中锋。原因有三:
我们知道,楷书是在隶书之后,为了书写方便,慢慢发展起来的。现代出土的汉简就有隶楷的,这是早起的楷书雏形。魏碑等楷书逐渐发展,到了唐代,便更加规范。
由于隶书已不再是单一的中锋用笔,出现了波折。到了楷书时代,有了“永”字八法,笔法更加的复杂和灵活。所以,楷书已进入起倒仰和,八面出锋的辉煌时代。
楷书作为一种规范的书体,不但要书写工整,便于认读,同时还是件艺术作品!要求书写者会用笔,技法娴熟,自然美观。中侧锋并用,用笔不再单一,审美也不疲劳。欣赏者百看不厌!
- 3.楷书自身的要求。
就拿褚遂良楷书来说,每一笔都有起、行、收。长横的起笔略重,行笔轻提,收笔下按,一笔中就有不同的变化需要表现。特别是撇和捺,先轻后重,再侧锋甩出去,优美的线条一览无余。单靠中锋是做不到的。
只有篆书笔笔中锋,而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则不然,而且由于字体风格不同,有的是以中锋为主,有的是以侧锋为主,有的是中锋、侧锋兼施并用。
如果初学者,选定一个帖,当中的笔法、笔画读不懂,方笔、圆笔形状都是怎么写出来的不知道……说明没有一点书写技法基本功,甚至连书法小常识都不了解。
我在多年从事书法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发展,很多人之所以写不好、进展慢、临不像……主要原因是: 训练方法错误,导致书写技法不对造成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不学习书法理论常识,对技术原理、艺术原理不清楚,不按规定套路练,起步入门就直接临帖(照着字帖写),忽略了执笔法、运笔法、笔画、结字法等前期必要的基本功训练,实际上,是书法理念有问题,比如,盲目崇拜名家和伪***,误以为他们的说法、作法就是对的!于是,迷信“笔笔中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起笔逆入、收笔回描”……等等歪理邪说,殊不知,恰恰相反,那些被众多粉丝吹捧上天了的所谓的***们,书写技法上很多地方都是错误的!属于旁门左道。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优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妄下断语……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
我的抖音、火山、西瓜里面有小视频,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书法与写字教育发展动态,潜心专注书写技艺方面的课题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的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的要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