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润之设计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润之设计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柳公权楷书妙绝古今,行草水平如何呢?
柳公权29岁考中进士,开始做官,给太子当老师。那时候唐朝已经过了***盛世和贞观之治,也就是好日子已经过完了,后面皇帝上任如走马灯,最短的唐敬宗李湛只干了三年,18岁就死了。柳公权搞书法长寿,活了88岁,七朝元老。
柳公权是文官,天天围着皇帝转,跟笔墨打交道,书法当然是一流的。他又很钻研,遍观唐代前辈们的法书,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的长处,溶汇贯通,树立了自家风格“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之称,影响延续到现在。
得书道真传,加之环境好,学问深,眼界高,柳氏的行草书自然不会差,只是世人尊其楷书,而掩其行草。但书史记载有《十六日帖》、《伏审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深得晋人风神气韵,都是镇馆级之作,其中《蒙诏帖》声名最隆,内容是一封信,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可也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还请谅解自己的难处吧。
此帖书法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笔墨酣畅,磅礴痛快,意象恢宏,有一种吞吐大荒的气派。因是私人书信,不需要端着***,可以放开来写,情感得以真挚流露。真正好的作品都是这样产生的,所以后人打分很高,评为传世十大行书之列。
柳公权以楷体著名,世称“柳体"。他的行草水平相比他的楷体,略显得不是很有名气,但他的行草水平也是很高的,让我们拿他的行草作品《蒙诏帖》(见下图)来欣赏点评。
柳公权的行草《蒙诏帖》,释文是: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从这幅作品来看,用墨特点是,浓淡轻重,自然相发。
从字的气势上,超迈雄健。
从字形来欣赏,或大或小,或宽或窄,长短不一,但跌宕有姿。
这幅行草作品的风格是:豪放俊逸,神气清健,充分地体现了柳公权的风韵和骨力!
以上是鹏誉轩笔庄(淘宝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书友批评指正为感!
柳公权才情都用到楷书上去了,行草实不及楷。其实能有楷书传世就非常不错了,不必五体皆能。我猜王羲之必定能写篆、隶,不见传世只怕是他没兴趣写篆、隶而已。米芾也是独沽一味,行书打天下!
书法影响力最大的是谁?
中国有史以来,在书法方面影响力最大的应是王羲之,张旭,怀素,毛泽东。特别指出的是毛主席的书法水平之高,已远超一切古人,后人更是望尘莫及!***的书法笔笔精到,俱是神来之笔,神***飞扬,气势磅礴。章法,神韵,旋律,用笔,点画,使转,每副作品,通篇无一败笔,无意于佳俱佳!
书法影响力最大的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代表人物。
晋代的有卫夫人(王羲之老师,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唐代有欧阳询(代表作《九成宫礼泉铭》);柳公权(代表作《玄秘塔》,颜真卿(代表作《多宝塔》等);怀素(代表作《自叙帖》;张旭(代表作大草《古诗四首》);孙过庭(代表作《书谱》)。
宋代有四大家,苏东坡《寒食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诸上座帖》;蔡襄等。
元代的赵孟頫《洛神赋》,《胆巴碑》。
明代的唐寅,祝技山,文徵明。明末清初的王铎。
清代的傅山,邓石如,金农等。
以上各个朝代的代表人物都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答:书法影响力最大的是王羲之。
为什么我这么认为呢?因为,在中国书法史上,自从王羲之出来之后。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们,没有谁没有学过王羲之的字,没有受过他的影响。尤其是学行、草书的人,更是要从他身上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
王羲之,既然号称书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是当时书法的集大成者。他裁剪古法,创造了妍美、流动自然的书风,并整整影响了中国书法一千多年的历史。
就是现在,我们这些学习书法的人。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也大有人在学王羲之的字。王羲之,是学书法者们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
成年之后才学书法,会太迟了吗?
成年之后才学习书法到底晚不晚?我相信只要是接触书法的人都会拿出统一的答案。任何时候学习书法都不会晚。当然,这个问题还要跟你既定的学习目标应协调统一。
去年在头条上认识了一位大姐,她说她最近在着手学习书法,反正家人也不反对,可就是52岁确实有点大,问我什么看法。当时,我说我是一万个赞同。为什么了?因为书法的学习不一定只重结果,过程也是相当重要,大姐除了带孙子,剩下的时间就是学习书法,现在田楷写的像模像样,这是多好的一件事。我要说的是这件事值不值当,要看你是什么样的心态。如果你一定要成为书法大家,估计多半是垂头丧气,如果你只是为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我相信会乐此不疲。
在壹庸的硬笔书法班里有一位大家,她也是五十多岁,可是,她还是坚持跟着壹庸在学习硬笔书法,尽管有些习惯不容易改正,有些认知不容易打破,可她始终坚持,也是在不断的进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一种选择能比选择书法更好。何乐而不为了。
贴主刚刚成年,现在学习书法可能也会有制约的因素,只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也不能排除将来大红大紫的可能,当然这只是结果,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成年学书法,其实是拓展一种爱好,学的是一种惬意淡然的心境,体验一个优雅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正当其时。
书法只是一个展现你兴趣,才艺的媒介,这个时期的学习已经没有了急功近利的色彩,只是通过书法这个桥梁媒介,更好的享受生活,表达情趣,活跃自己精神世界的很好途径。所以正当时,而且将会如鱼得水,活得开心而宁静。
这个时期总结一下大致无非两种情况:
一是羡慕那些同事周围书法写的好的,刚刚初学,有一种摇摇欲试的冲动,常说,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有了这一点的冲动 。或者说有哪么三分钟热度,就要趁热打铁 ,尽快进入临习书法的实践中。
这一时期,最好是先一些自己喜欢的规范的法书帖,先从描红本学起。书法字体风格虽然不同 ,但归根结底就是"点 ,撇,捺,横,竖,钩,折,挑"几种笔法笔画组成。所以按照书法书上的章节 。一步步从笔画摹写 ,再到对临,再到背临,万事开头难 。起步不要贪多嚼不烂,等掌握了字体运行规律,再整张对临,甚至创作,写出对联,小品都是可以做到的。
有人说,以前不会书法 ,人到中年才和学生时代一样从头学起 会不会太迟了 ?不迟而且有优势 ,一是理解力比年轻人要好,分析笔法结构是强项,理解了再临写 ,就能更快掌握。
再一个比起有一定基础的也有独特地方 ,因为才初学,没有一些书法笔法上的习气 和病漏之笔坏习惯。只要按照传统正确的方法学习 ,就会进步更快。所以建议除了自己按照书法教材学书法,最好还是报一个书法学习的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事半功倍 少走弯路 省去很多麻烦 也不会走弯路。和班里同学相互交流,也能按***督促完成书法课程,坚持下去。
二是有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书写功底。目前是有了空闲时间,有了重拾起业余爱好的愿望。他们的目的是想学的更好一点。比如笔法更精道,结体严谨一点。或者原来会楷书,现在想隶书,行草书。这个就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就可以自己找基本有笔法 结构分析图解的书法书来临摹。
这一时期重点是千方百计在临习中找到自己心仪的笔法 ,结构特征,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再一要点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要发现自己的优势 。又要有意寻找一些与自己风格相反 以前没写清楚的碑帖临习。以拓展训练,突破瓶颈,让自己的书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润之设计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润之设计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