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字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字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入门中怎样写好“李”字呢?怎样写好木子李结构?
“李”字如何写,先用我们前期讲过的结构法进行分析,上下结构的汉字有三种类型,“李”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上下穿插”结构。这种结构的写法注意上下两部分相互谦让、见缝插针,使上下两部件紧密结合,浑然一体。
如图:唐 · 颜真卿 · 东方画赞碑
如图:唐 · 颜真卿 · 颜家庙碑
此外,在唐楷中,为了上下平整,中宫对齐,上下两竖的主体部分在一条中轴线上。但在魏碑风格的楷书中,可以形成错落之势,那是为了求得天真、活泼之态。如图:
谢谢邀请!楷书入门中“李”字如何写,我为题主收集了几个,供参考之。
以上九个“李”字,也就是木子李。有书圣王羲之写的;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有赵佶写的瘦金体“李”;有褚遂良写的“李”字;有智永写的“李”字;有魏碑崔敬邕墓志上的,还有魏碑孙秋生造像上的。
以上九个“李”字,其风格各不相,但都是法度谨严的楷书。
另外,以上的九个“李”字,重心稳健,“精神头”十足。有厚重的,比如颜真卿写的两个“李”字,真乃厚重雄浑,大气磅礴!而智永写的“李”字,则像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显示着尊贵的气质。王羲之写的“李”字,点画精道,神韵足且高雅。
题主同志,以上为你推荐的九个“李”字,都是上下结构,建议你选择一两个临写之。实际上,楷书“李”字并不难写,只要用心精临就可以了。
另外,还为题主收集了一个《白石君碑》上的“李”字,虽是隶书,但也有参考价值哟!
其实,在实践中,行书“李”字是最难写的,我翻阅了好多资料,才找到一个写得比较满意的“李”字,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传说,李世民为了把“李”字写好,是下了大功夫的。为什么?因为他姓“李”!
李世民写的行书“李”,请看下图:
魏碑和唐楷哪种楷书好?
先看魏碑,它是楷书的发展时期,其法度没有唐楷那样森严,其体势、运笔、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比较大,比较随便。再看唐碑,是楷书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书体纷呈。如颜、柳、欧、褚、虞、薛等,他们大都师承隋书,取法魏晋,追迹钟、王,并讲究字体结构,精求点画形态,兼有新创而各具面貌。与魏碑相比,这些书体大都法度谨严。其字迹大小多整齐画一,点画形态和结体变化不大,以法度森严著称。对于初学书法来说,还是先练唐楷,打好基础,在练别种书体为好!拙见,仅供参考! 查看原帖>>
严格的说,唐楷也是在魏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唐楷就更接近于今人的书写习惯和机构形式。但今天的书法家和普罗大众以法古为名或追求古意之目的,魏碑自然还有它的强大市场和研究价值。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东坡先生的这句诗,用来形容唐楷与魏碑再恰当不过。
如果把唐楷比作高堂之上浓妆盛服的成***性,那魏碑就好比乡野之间不施粉黛的邻家小妹,懵懵懂懂却又情窦初开,让人情难自禁。
楷书的发展历程很有意思。汉末与邓艾一起灭掉蜀国的钟会,其父即是大名鼎鼎的“楷书之祖”钟繇。钟繇为楷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到晋朝王羲之时楷书进一步发展,此时已为楷书的规范打下了基础。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二王”父子的楷书在南方大为流行时,由于信息的不发达,更由于当时南朝、北朝***的对峙,王羲之去世二百余年后的北方民族,还在按自己的想法在摸索楷书的写法,这就是魏碑。
所以说,魏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性书体,是一种不成熟的楷书,相较几乎同一时期的南方楷书有较大不同。
而当时间来到唐朝时,国家重新统一,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此时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唐代的书法家们将钟王楷书各方面的特点充分挖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唐楷。
魏碑与唐楷各有优劣,学习楷书一般从唐楷入手,因其规律性强,学习起来容易上手。但正因其规律性强,学习起来容易禁锢人的思想,这也限制了楷书的进一步发展。
学习魏碑要有一定的唐楷基础,其趣味性强的特点能让楷书耳目一新,这是魏碑广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但魏碑毕竟是一种不成熟的书体,难免良莠不齐,学习时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你是喜欢“风情万种"的成熟唐楷,还是喜欢“欲说还羞”的青涩魏碑,亦或二者皆爱?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没有好与不好之分,看你喜欢谁了。
如果喜欢字体强劲的就看魏碑。如果喜欢字体端庄,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就看唐楷。一、先说魏碑。魏碑有多重形式:碑刻、摩崖、造像题记和墓志铭。其数量也很多,仅龙门造像题记就达数千方,且风格迥异,良莠不齐。其中《郑文公》、《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龙门二十品》和《二爨》等,对后世影响很大。这些北魏楷书有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兼隶楷两体之神韵,字体大多以扁取势,结体森严,用笔以方为主,行笔劲健的艺术风格。
二、再说唐楷。唐楷有两个特点:①传承了以钟繇、“二王”为代表的魏晋楷书正脉,②在继承“二王”正统的同时,汲取魏碑营养,在点画、结体进行了重新构建,加之个人的书写个性和审美情趣,形成面貌焕然一新的唐楷书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和柳公权,五人皆是唐楷翘楚,作品流传后世影响力较大。欧阳询楷书的法度森严,笔力遒劲、结体峻险;虞世南楷书的点画圆润,外柔内刚;褚遂良楷书的俊逸秀美,颜真卿楷书的体势宽博,端庄大方;柳公权楷书的笔力险劲,结体极致,造就了唐楷的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境界。
因此,可以说魏碑和唐楷既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都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碑起笔大部分是—方头,而唐楷是军舰头,这是他们的最大区别。魏碑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魏碑的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种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种是民间的墓老铭。不过我还是喜欢魏碑。
我想学习楷书的连笔字,请问有什么好的工具吗?
学楷书的连笔字,用赵孟頫《胆巴碑》能帮助你。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唐之后楷书是第四大家,赵是唯一一人,有日书万字之说,孟頫书法笔圆架方,流动带行,点画之间彼此呼应。
特点:
1、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2、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3、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4、***众家之长,在赵孟頫的书法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书法特点,这些特点都能很好的出现在赵氏的作品之中。这不是简单的糅合,而是结合这些书法的有点,进行有机的组合,这就像做菜一样,只有将食材做到物尽其用,才能烹调出最美味的菜肴。
5、是基础扎实,赵孟頫的书法适合书法爱好者打基础的时候临摹,赵孟頫生在宋朝,宋朝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变得有点浮夸,注重技巧,反而丢失了那些基础性的东西。
6、是形意结合,赵孟頫书法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结合,他的书法在形意结合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错。赵孟頫的书法结合前人的书法优点,注重形意结合,让书法有了自己的意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字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字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