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楷书要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法楷书要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一定要繁体字吗?
我认为没有必要一味追求书法都用繁体字,做为传承可以提倡,但并不是说有人用简化字就脱离了书法范畴,写的美、好看、有风骨跟用笔有关系跟笔画多少没什么关系,而且有些草书写法笔画更少。下面看看胡问遂先生的简化字字帖,哪个字不可以做法帖呢?
我认为,书法可用繁体字,也可用简体字,但要注意:一幅作品中,若用繁体字,整篇都得用繁体字;若用简体字,整篇都得用简体字。切忌简、繁并用。我很多作品都是用简体字写的,甚至有从左往右写的。在形式上为什么不可以有创新呢?
书法不是一定要用繁体字,但习书者须得有一个长期临帖、读帖的过程,碑帖都是繁体字,久之,习惯成自然。且繁体字与书法的结合,才最能代表中国书法的意境,诠释中国文化的完整意义。
中国汉字从甲骨文走到现在,承载了先人们观察世界,体察万物的智慧,每一笔每一划都记载着曾经的故事,流淌着文明演变的韵律。当代简化字是在草书基础上精简笔画,化繁为简而成,主要是为了汉字和文化的快速普及服务的。在日常交流中,为了方面阅读,一般***用简化字。但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书法作品以繁体字为佳。
中国书法讲意境,重内涵,繁体字笔画繁多,在章法布局和各字的结构处理上,具有简化字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在书写过程中,繁体字可视行间距的大小空间,自由调减笔画,配合结构布局。但若是简化字,因不具备笔画繁复的条件,只能以简化字的一种结构形式,没法扩展或压缩字间布局,相对约束了整幅作品的自由发挥。
这样的认识是基于书法实践的体会,说了也不一定立马就能理解,需要在临帖过程中慢慢体会其中的奥秘。
简化后的汉字,其目的只是用来便于认字和初学者书写,因此简化掉了汉字原有的文化含义和意蕴特征。用简化字书写的书法作品,视觉效果肯定没有繁体字美观、耐看、有审美价值。
当我们审视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除了整体布局和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平外,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字外功”,就是作品内容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汉字正是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承载着。
我们通过品赏书画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溯文明进程的过程,是一个将汉字的形式美与作品内容结合考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追溯其风格来源,艺术取向和个人文化背景,这一切都离不开汉字的本身形式美、构图美和线条美。 简化字的笔画构成缺失了汉字本身应有的形式美,读不出汉字原本携带的文化信息,因此审美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一幅具有完整审美价值的的书法作品,离不开汉字本身具有的文化信息。简化字的简单化符号,不能替代繁体字所具有的传递文化信息的功能,因此,还是主张书画作品以繁体字为佳。
书法不一定非要用繁体字,但最好用繁体创作书法作品,这没有什么特别的“一定”和“必须”,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如果用繁体看起来就讲究,否则就感觉不讲究。
中国的汉字实际上在经历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现在所说的繁体字应该是第一次简化字之前的字体
我国的汉字从产生至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如果算上那些象形符号可能更早。为了书写和使用的方便,汉字从产生以后一直在经历着不断简化的过程。由象形文字到大篆是一种由图形到符号的简化,从大篆到小篆是象形符号到完全文字化的简化,而小篆到隶书则是笔画的简化,从隶书到楷书和草书是一种书写方式的简化。
如果从书法文化史的发展来看,汉字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很大的简化过程,很多汉字在唐碑里有现代正在使用的简化字,比如颜体楷书里就有“仙”、“卫”字等,至于有些书家将草书楷写,那样的情况就更多了,比如这个“为”字,很多楷书都不写繁体。到了明清时期汉字简写的情况更多,只是没有得到官方的统一认定而已。
汉字简化真正被***作为一种文化***来推动,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版本。现在的简化字主要是立足当时中国文盲人口多、解决全民识字的问题而做的,汉字简化的原则主要以草书楷化为主,比如刚才说到的“为”,还有“实”“贝”“买”等等。也有的是纯粹处于简化的目的,使用了一些代表符号,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比如“刚”字等里边用的这个叉叉,很多字使用。但也有一些字简化的莫名其妙,还不如不简化,比如“爱”字等,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简化得不算成功了。
其实汉字在七十年代还经过一个短暂的简化过程,是在现有简化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简化,我的印象是使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自生自灭,不再实行了,可能是对汉字破坏得太厉害,受到专家的***而停止了。
书法创作尽量用繁体来写,而且写什么书体就要尽量用什么时代的繁体字
书法作品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门类,最好用繁体来书写显得比较讲究。我感觉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用什么书体创作作品就尽量用其对应的时代的字的写法。尽管现在沿用的简化字以前的字都是繁体,但每一个时代的繁体也不一样,有些字的写法在一定时代之后就再不存在,但在早一些的时代却是通行的写法。比如用汉隶写“教”字,上边的“土”加一撇的写法是以后的,在魏晋以前是用“爻”字代替的;再比如“庙”字的隶书繁体写法,是“广”字头下边加一个“朝”,而那个“月”却往往写成三个横,实际是个“舟”字,很多这样的情况,不一而足。所以,在写隶书时尽量用这种古体字来写。
2、尽量用古人沿用下来的书写方向写字,也就是从上向下、从右向左。现代很多书家创作书法作品***用从左向右、甚至完全按现代书写方式横向排列,这当然未尝不可,但看起来却不讲究,不伦不类的。
書法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古代書法***和書法爱好者都是规范繁体字用来完成字的艺术效果的,现代一些書法爱好人还是以繁体字的笔画进行操作的。但随着繁体的演变,许多汉字笔画简化了。所以書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局来修饰汉字書法的规范,只要字写得好,让人觉得美就行了。象苏轼,黄庭坚古代知名的書法家的作品,是后世人敬仰的和临贴的象征揩模,但他们的書法与现代人的書法相比就显得局限些,总之,書法就象万物的外观形象,能让人欣赏和赞美就是一种最好艺术的体现。
写正楷书法要注意什么?
谢邀!
写正楷书法要注意,首先要注意“取法”,也就是取法古人;或者注意选贴临摹学习,然后再谈写正楷书法。
正楷的路数分几种。第一种是魏晋时期的楷书,以钟繇,二王为代表,字形比较小,也称小楷。第二种是魏碑。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些碑刻、摩崖石刻上的书法,也是楷书。第三种,隋唐时期的楷书,尤其是唐楷,已经是“极则”了,法度森严,是楷书的最高峰。这些都是开始学习写楷书首先要考虑的。其次,还有元代赵孟頫的以及明朝时期的一些楷书也可以作为范本来临摹的,比如说明朝的祝枝山、文征明的楷书也可以为选为字帖学习。
在多临摹这些字帖的基础之上,然后再去写楷书,就会古意盎然,富有艺术美感。
第二,写正楷书法还要注意笔法的问题。所谓的笔法就是我们在运笔过程当中,要讲究方法的,而且也要讲究动作的,而且动作还要到位。此外,笔画和笔画之间,还要有呼应关系,不能都显得孤立、呆板,就像电脑打印的一样,就没意思了。
第三点,也跟第二点有关系的,就是要把字写活。写正楷书法,字形的大小、倚正都要讲究,不能都写的一个样,“状如算子”,就不算书法了。
所以,写正楷书法,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
学习楷书在书写下笔之前要先在脑中有一个理想的字形,然后再下笔书写。书法家王羲之这样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也就是说,书写楷书要注意结构与笔画,两者有密切的联系,结构必须照顾全局为笔画创造条件,安排位置,笔画必须服从结构,听从指挥配合协调。学习楷书的方法是先认识研究,掌握楷书构成的理论知识并将其作为书写实践的指导思想。所以学好楷书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掌握楷书的[_a***_]结构美化的原则,并熟练地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如能这样坚持不懈地反复进行学习和实践而达到熟练的程度,孰能生巧水到渠成,是一定能写成工整美观的楷书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楷书要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楷书要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