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不能写哪些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不能写哪些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为什么不能用横写的格式写?
草书并没有规定不能横写的。只是在古代书写公认方式就是从上到下,从右往左书写,这就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书法魅力,也增加了书法的美感,这是其一。再者,中国汉字的特点是方块字,从上往下的笔顺,因而草书的连笔就十分方便快捷,飞流直下,一气呵成。如果是横写,试想想,是不是写完前一个字,气势本来就是往下落的,结果,横写就得从上面从头开始,就会变得笔断意断,难以形成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不信你看……同样的运笔和写法,结果却千差万别了。
中国自古形成了自上而下成列,自右向左成篇的竖式书写格式。怎么形成的呢?没见过这方面的论述,这事儿专家不能靠猜测下结论,不过咱老百姓就可以胡猜瞎蒙一番。我估计跟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有关,自家的长辈去世,入土为安,埋葬处一般要插树枝,插木条做标记,久而久之,木条上要写上自己氏族家族的标志符号,逐渐就形成墓碑文化了,汉字竖写的方式也形成了。当然以上是我瞎蒙,大家不要当真。
人多数是右手执笔,所以汉字发明出来大多从左、上起笔,右、下收笔。随着竹简、纸张的发明,自古以来的书写方式没有过变革,反而固定下来。
现在人们给书法分类,经常分正书和行草书,正书又分为篆书隶书和楷书,好像书法是依照由篆到隶,然后楷、行、草的顺序演化的。其实不然,草书是从篆隶直接草化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草体字没有经过书法训练的人不能辩识的原因。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逐渐接受了西方汉字从左到右排列成行,然后逐行向下排列成篇的横写格式。这样,中国人突然发现老祖宗发明了上千年的草书使用不灵了。草书发明出来主要还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但是随着新中国简化字的推行,草书字形辨认难度加大了,书写方式也发生了方向性问题,因此几乎完全与实用性脱节了。
按说这是书法家的责任,书法家们应该抓住机会,创立一套新的草书字形和笔法,可惜当代书法家天天哭着喊着要创新,却又害羞胆怯,不敢质疑古人,在脱离书法实用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春联最不宜的字体是?
春联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祝福,其实写什么字体都是可以的,黑字写在红纸上都是很吉祥的象征,不过讲究一些的人也会认为有一些字体并不适合写春联。
比如魏碑、墓志铭,这些字体一般是给去世的人写的,按说字体归字体、只是一部分被用到了墓志铭上,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些给人写墓志铭的书法家或许还给别人写过喜帖,只是没有流传下来,但有一些人就比较忌讳这个,认为以某某墓志铭的书体写春联不是很吉祥,这个也可以理解。
但是魏碑并不是放在墓穴里的,而是立在外面的,加上一些魏碑书写的人是佛经,比如山东邹城的“四山摩崖”刻石,书写出来的风格还是很吉利的,不能够一概而论,全盘否定。
还有一些朋友会说篆书和草书不适合写春联,因为篆书和草书大部分人都不认识,春联是一种通俗文化,用篆书和草书书写会曲高和寡,这个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用篆书和草书写。
我觉得最适合写春联的字体一个是楷书,另一个就是王羲之的行书了,风格妍美通俗易懂,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你怎么看?
写春联最好用隶书、行书字体。好处是:一是大方而不失庄重,活而下乱。二是好认。三是不象篆楷那样法度森严,能遮丑。四是大家写的钢笔字大都是行书体,看着亲切、顺眼。
写春联最好不用篆书和草书,因为这两种书体很少有人认识。另外也少写楷书,因为楷书一般人写不好,楷书写不到位发死,与春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活泼喜庆气氛不协调。
春联属于大众文化,那种曲高和寡的草书和篆书确实不太合适。一般用行、楷、隶比较好。
篆、草艺术价值比较高,但能识别、赏析者寡,而行、楷、隶则易识易认。
春节属于喜庆的节日,古人传说贴春联具有驱邪祈福的作用,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张贴上流光溢彩的对子。
相对来说,使用行书书写的对联最多。主要是行书比较接近人们的书写习惯。行云流水般的字体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春联,在写春联时,我觉得不适合草书和篆书。更不能用甲骨文。这些字体不容易让人们读懂,失去了春节渲染节日气氛的乐趣。让本该用诗情画意烘托人间万象笔墨丢掉了艺术价值。
春联应该用楷书和行书或者隶属。不论那家书法字体都能让人们读懂。写出书法给观看者提供美得享受。而且,容易让更多普通民众所接受。
书法的价值取向,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不同环境能够渲染和创造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趣味。书法精神博大,他融入自然显像万物,有灵魂一样载体,让人间春风沐浴传神入画,尽显神奇色彩。
春联最不适合的字体主要包括狂草、篆文等不常见的字体。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表达的是人们对新春的美好祝愿。春联贴在家门口,不仅要给自己看,更多的是给别人看的。还是要让大多数人能看懂才好。当今社会,狂草、篆文等字体已经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只有书法爱好者还在使用,普通人已经看不懂这些字体了,所以不适合用来写春联。
看看这几幅图就知道了:
上图经常被某些人看作是:“杜甫能动”。杜甫也很无奈啊!
这张图经常被看作是:“妇女之宝”,估计看图的人可能是卖姨妈巾的吧。
在语文考试中,用行书或草书书写会被算为错别字,然后被扣分吗?
书法行书和草书字形变化很大,同字异体很多,有的多一笔少一笔都不算错别字,比如“德”字,心字上面一横可要可不要。语文考试必须使用国家颁布的规范汉字,否则算错别字。比如上面所说的“德”字,如果在语文考试中少写了心字上面的一横,肯定要算成错别字。
能写一手草书的学生肯定有。在语文考试中不按考试字体规定,敢写草书逞能的,不把规范字放在眼里的,还未闻。在语基答题中,1、根据汉字写拼音,切勿随意写成英语字母;2、默写题里要按规范字楷书认真写,尽量不要行书书写,以免被误判,因为个别“较真”的阅卷老师不会手下留情的。在阅读题、作文题里,行楷比较稳妥,一有较快的速度,在争分夺秒;二有流畅度、有笔势,这是在展示中华文化符号,这是底蕴之一。凡浸染在书法气息里的语文老师有几人能拒绝呢?
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都会要求使用规范的楷体字书写。这是考试作答时的基本要求。
即使楷体字书写的并不规范,没有书法字体的书写形式,也会以字体书写工整清晰为第一要素。
在语文考试中,为了书写更快,可以适当地使用规范行书,而草书是肯定不允许出现在试卷答题中的,否则会被当作潦草字或者是错别字对待。
分析其原因,首先要明白一点,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认为的所谓行书或者是草书并是不是规范的书写,快写和潦草书写不是行书和草书。
其次,草书以其难写难认的特殊原因,在日常应用中并没有实用价值,大多数还是以艺术品的观赏性为其存在价值的。
考试中书写的所谓草书,只能是让试卷卷面显得凌乱不堪,这时候阅卷老师恐怕就不会当作错别字对待而是被当作书面不工整处理,这样的话,卷面分数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识认上的难度,对答题内容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自己的得分情况。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在语文考试中,用行书书写最好,这样既便于识别,又提高书写效率,而且还不会把行书判为错别字。最好不要用草书,因为不但草书书写者须懂草法,而且改卷老师也须懂草法。至于在语文考试中是否可以用行书和草书书体,这个要看有没有特殊要求,如果有特殊要求,考试者只有遵循特殊要求。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在语文考试中,行书或草书会被判错别字扣分吗?东东老师参加过5年本省高考阅卷,给您个靠谱回答。
像默写,翻译,诗歌鉴赏等等,都是按点给分,原则上应尽量避免按照卷面好坏给分。
一般卷面优秀的多得个十分八分绝对不成问题,卷面差的选择题正确率比别人高也经常拿不到高分。
为什么?
人天生就对美丑有绝对的好恶,即使老师改卷过程中告诫自己不能唯卷面好坏给分,但实际情况还是会影响判断。
即使两个答案主要内容一模一样,我想你也会喜欢第一个,讨厌第二个。
字如其人,第一个同学应该是一个品学兼优学生的概率要大过第二个很多,很多。很可能事实也就是如此。
结果呢,你算一下,一套卷子,以新课标1卷为例,包括作文有10处主观题,也就意味着有10个老师会对你的试卷进行判分。
好吧,优秀的多得10分,差的少得10分,差距是20。这个绝对不夸张,我可以负责的跟你说。
问题是,这里边还不包括作文,作文卷面差40分,卷面好50分,是不是更厉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不能写哪些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不能写哪些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