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协没有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协没有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会三种以上书体的书法家,成不了真正的书法家,是这样吗?
这个大可不必!
一种书体如果悟了,书法达到境界了,你也可以成为书法家,不一定需要三种,或是五种书体都精通。
当然,世间总是有那么几个绝顶聪明的人,别人一种,两种书体都很难精通,但是他可以三种,五种都绝尘世人,甚至是凌越古人,但那种人可能几百年,几千年都不出一个!
无论是多么聪明的人,总是需要从一种书体突破,所以书法人不了好高骛远,首先需要的事踏踏实实地学习,领悟!
我大致认同你的观点。但至少要精通二体吧。
真书(楷书、隶书或者篆书)、行草书二体必须精通(不是仅仅会写),才是合格的书法家,否则就只能是普通书法爱好者。
单一练真书是不可能成为书法家的。单一练行草书也一样。
这方面唐代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里已经表述的非常清楚了,“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意思是说,写草书不兼有真书的笔意,容易失去规范法度;***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
古人都会真书,这是读书人必备的技能。而兼通行草,才会让真书更加有灵性。
古代书法家就没有一个是只懂一体的。
第一个书法家李斯情况不明,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隶书呢。以后的书法家都是多面手,没有一个是例外。以唐代为例:欧阳询天下第七行书,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孙过庭肯定会楷书。张旭是楷书大家,怀素不会楷书就是天大的笑话。
术业有专功,一样精胜过样样能。书法有真草隶篆,各种书法写法不同但相通。一般讲楷書是基礎,其他触类旁通。不可能楷書写好了行草嘛都不是,但总归应有一样最好。只要一种书体精,出类拔萃就可称家。正如科學界物理学家,很少数學化学都顶尖,但也绝对不错,因為各科相通。现代书界称家的很滥,但真正称的上书法家的凤毛麟角。
不是!有专门家,也有兼善多种之家。
谁长谁短?要看高度。“一手鲜,吃便天”,这句俗语说得是高度。别人都不如他,即便是一种书体写得好,也是有水平。这就是专家,好比袁隆平重点研究水稻,很多农科所工作者什么都会点,却沒有他这高度。
当然,如果能兼善两种、三种或更多种字体的书家,更好!这须要天禀过人,时间富有才行。
从历史来看,一门出众的专家更多些。兼善者也是相对有最突出的某项,其余也不错而已。(宋凤洲)
严格讲是这样。就像在家里只认识一个人,那他对家的理解还很局限狭隘。但即便如此,在特定情况下也会被尊重或被初学者参照。书法家这一称谓其实是极高的,一定是熟知书法史,以及各个朝代书法流变,汇古贤众法为己用,一点一画都流淌书法的尊贵血统,方可谓之“家”。如今时风败坏,各个混混儿不悟古贤所致之由,徒羡成功之美,急功近利,使得书法圈污浊不堪,实可谓:罪大功微!
为什么书法有欧柳颜赵四大体,而没有王羲之、唐伯虎等的字体?
谢谢你的提问。我是千千千里马。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错误的楷书认识。今天看了七位朋友的答题,只有一位朋友正确回答了“楷书”。
但是,楷书从王羲之时代起,经历了200年左右才逐步成为大多数人学习的书法,这就是唐代。
唐代以后。书法只有楷书,行书和草书。
而且,唐代以后,为了科举,书法也需要统一规范,所以,唐初的书法家,就是唐代的书法楷模。
宋代学习唐代书法,其中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大家最喜欢,也最容易学习,所以习惯上,就成为宋代以后的书法楷模了。
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书法明代就有人学习。
清代康熙乾隆都非常喜欢赵孟頫的书法,所以,逐渐就成为“欧颜柳赵”四大楷书了。
我们通过看历史就很清楚。“欧颜柳赵”四大楷书家,实际是清代中期正式形成的楷书学习习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协没有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协没有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