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孙过庭字体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孙过庭字体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孙过庭的《书谱》中出现了几种钩?这几种钩都是如何书写的?
草书之中,讲究使转,钩画常常被弱化,不像楷书那些书写到位。但在孙过庭的《书谱》中却出现了“钩法”,写得很精彩,很有技巧,我总结出了8种不同的写法,爱好草书的朋友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
1、第一种:常规写法
如下图“代”字之钩,写法类似于楷书,但是运笔过程简化了,此为常规写法。
2、第二种:省略写法
钩的笔画在草书中常常被省略,书谱中也很常见,如“见”字写法,行笔到最后不出钩:
3、第三种:出尖写法
孙过庭的《书谱》,是词翰双绝的作品,被历代书法家认为从此可探得王羲之书法之门奥。在我看来,其中的钩画当这样理解:
1、钩画在草书里面是很能出精神的,比如索靖章草的钩画,常被形容银钩虿尾,比喻钩遒劲有力;
2、在小草中,如果确实要写钩画,也没有楷书里面那么明显,常见的钩画有竖钩,横折钩等;
3、在《书谱》中,孙过庭这样写道: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而出现“钩”字的地方仅有两处。即一、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二、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所以我认为在草书中写钩画是要用使转代替的,这样才能体现草书的流畅性,同时也符合草书省、减、连、变的特点。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孙过庭的草书《书谱》里到底出现了几种钩画,每一种“钩”画又是如何写出来的?题主问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是学习草书的思路有点问题了。
草书不是这样学习的,像楷书一样去分析每一个基本笔画的写法?那这一辈子也学不好草书,因为草书千变万化。
它不会像楷书那样标准,笔画写法都是一致的,草书的笔画的写法每一个都不相同,不能一个一个的去分析笔画,也是分析不完的。
草书的笔画是在笔画的运动、字形的连带中自然形成的,不同的连带、不同的结构和用笔,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它的偶然性也是比较大的,这也是草书最有魅力的地方。
1、要仔细
这个指的是平时草书临帖的时候,要细致的观察用笔,尽最大的可能把原作表现的东西,自己把它展现出来,这是一个练习笔法的过程。
这个“仔细”是对于笔法来说的,仔细观察笔法,笔画形状没必要太纠结。
2、要自然
这个“自然”指的是创作时候的状态,不要去纠结一点一画的写法,把临帖时候学到的笔法用进去就可以了,从第一笔开始,自由的挥洒。
根部不需要注意基本笔画怎么写,笔法学会了,笔画都是自然生发出来的。
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孙过庭《书谱》中出现了几种钩?
《书谱》是草书。草书的形质以使转而为。什么是使转?纵横牵掣为使,钩镮盘纡为转 。钩在草书中的使用,不是如楷书中独立的一个形态。常常是与其他的点画相连贯在一起的。孙过庭在《书谱》中到底用了多少种写法?
具体的写法千变万化,同一个字都没有固定的写法,这是草书的特性所定。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有多少种变化,都离不开不面的几种形态:斜横向上挑钩、斜横向下折钩、斜横弯钩、斜竖左起钩、直竖左起钩、右向斜竖钩、二连环钩、三连环钩、左右连环钩、横竖连环钩。
钩在草书中的作用,为的是调转笔锋,同一个笔画,可以钩起与下一个笔画连贯起来写,也可以不钩分开来写。只需要明白的把笔路交待清楚,没有必要一定要以什么样的钩去写。法无定形,贵在会通。道理明了,何必一定要与钟张为尺,羲献为绳呢?
如何评价孙过庭的书法?对后世书法有什么影响?
孙过庭,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唐武则天长安三年以前(648-703)。字虔礼,一作名虔礼,字过庭。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作陈留(河南开封)人;或作富阳(属浙江人)。
孙过庭书法:“博雅有文章,草书直逼二王,俊拔刚断,奇特新颖,可见他功力深厚,稀世书法天才。他的行书,那就亚于草书了,亦得书之指趣也。与王秘监相善,王过于迟缓,孙过庭过于急速。
孙过庭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俊拔刚断,出于天材,功力非浅。善临摩,往往不能办。所以当时在过庭草书中就可以窥见二王书法之掠影。
代表作《书谱》,前所未有地为我们掀开了一个书法的意象世界:“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磐石之奇,鸿飞异兽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峰之势。或犹如彩云,或轻如蝉翼。落笔像泉水,收笔就像安静的河山。众横交错,气势磅礴,就像大自然存在一样,神韵非一般功力所能及。
孙过庭为开拓了一个立体的,充满运动,有时间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欣赏文体可以尽情尽性地邀游其中,使人和自然融化而同一。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它为刚刚步入书法的学子,撕开了“永字八法”的帷帐,引你走向一个正艺术的而不是艺匠的世界。我们当今学习草书可以说,无不以过庭为楷模。
他的书法是一个书法家祟高理性所创造出的古典美。是后来人学草书的入门之径,又是草书美的崇高之境。它使你玩味终生而不厌,学其终生而不绝,读其终生而后快。一个字美。
孙过庭(646~691),字虔礼,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其书法作品以行、草名世,特别是草书。他的草书全面继承和发扬“二王”的书风,而自己的书法特点不能得以表现。在笔法上,起笔、收笔、使转等纯为“二王”一系,且方圆并用,处理精妙、准确,用米南宫的话讲,“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著名的是《书谱》一作,堪为绝无仅有,书法圆熟浓润,为书文并茂的典范。
他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草书上,特别是《书谱》,比较适宜初学草书入门之用。一般说,初学草书,“当取今草之规矩者,逐字写过,令使转虚实,一一尽理,至兴之时,笔势自生。”这是学草书的一般规律。而《书谱》笔法、体势已达到十分圆熟的境界,通篇气势流畅。“得草书之正,虽变化不及右军,而格律严谨,无鼓努惊奔之态。”(王澍《竹云题跋》)。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学草书先写智永《千字文》、过庭《书谱》千百过、尽得其使转顿挫之法、形质具然,然后性情、笔力足矣,然后求变化。”
孙过庭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书法家、理论家,他的最大成就《书谱》在后世收到了很多的好评,宋代的时侯有人说过他的书法是从二王的身上传承而来,笔势非常坚韧而有力道,虽然没有飘逸的感觉,但是比起其他人的作品来说,他的书法已经十分奔放了。尽管有些人对于他的书法十分的苟求,但是却对他的草书表示十分佩服,所以说这篇作品作为孙过庭的最大成就是十分出众的。他的《书谱》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孙过庭,草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之地的大书法家。
遗憾的是寿命不长,书法老劲方面差点。细细品味,孙过庭书法属于半老状态。跟颜真卿祭侄文稿的那种老劲程度相比,孙过庭在老劲就显得太弱了。
老劲对书法相当重要,人书俱老的作品才更具价值。
如果孙过庭能活到五六十岁,或者七八十岁,他的水平一定比书谱造诣更高。
所以书法家,想要问鼎登峰造极之境,你还得活得久。
还有孙过庭主张的是软执笔,不认同他的执笔法。坐着软执笔还可以,站着软执笔就行不通。站着还软执笔,一不小心毛笔还飞出去呢😂。什么软执笔硬执笔,力度适中最好。
孙过庭的书谱,算是小草,神韵极好。学草书的,都该学一下或者读一下书谱。
此外书谱的内容很好,虽然他的书法理论不是全正确,但也是一步书理巨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孙过庭字体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孙过庭字体草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