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曾连笔草书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曾连笔草书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幅草书作品到底水平有多高?
谢邀!
咋一看挺好,但恕我直言,这幅草书有诸多问题。
1.整体章法来看,行气不连贯且重心歪曲,承接使转不到位。天字的粗横异常是突兀,更是草书忌讳。
2.草法不规范。草书的基础就是单字草法的规范性,并非把楷书、行书写快就是草书,虽然能看出来作者对草书有所练习,但实话实说,基本功仍需锤炼方可初窥门径。诸如北、折、武等字都是不规范书写。
3.错字。在一幅书法作品中错字的出现最不能被容忍,如果参加比赛,这就是硬伤,直接“枪毙”。文中把试字错写为似字,且无任何说明修改等补救措施,更是作者自身文化素质的体现。
4.作品不完整。到最后“看今朝”三字无处可写,更能体现作者通篇谋划布局的欠缺,更不要提落款之说了。
整体来说,不建议拿这样的作品出来展示,多做几年苦行僧,比这样会好的多。
看了题主展示的书法作品,这是一幅草书作品,写的内容是宋代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题主问这幅草书作品的水平有多高,我觉得完全用不上高来形容,这是一幅拙劣的草书作品,书法的三要素用笔、章法和字法,这幅作品在这三个方面都出了问题,是一幅失败的草书作品。
从用笔上看,这幅作品用笔拖沓、扁平,完全没有书法用笔的美感,而且这种枯笔用的并不高明,毫无变化的飞白让笔画失去了力度,杂乱的堆积,让人看起来也不舒服。整幅作品都是在拖笔,缺少变化和力度感。
结字上也出现了很多的错误,不少字的草书写法并不准确,比如第一行的“数”字,第二行的“梅”字,第三行的“开”字,第四行的“知”字和第五行的“有”字,这些字的写法都有问题,不够准确。草书虽然草,但是字法还是很严谨的,可以说是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稍微一点不一样,就可能成为另一个字。
章法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乱,草书的章法可以乱,但不能写的杂乱无章,这幅作品很明显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总之,这并不是一幅好的草书作品,好的草书作品虽然狂、草,但是不也,也有章法可循,不仅能够让人体会到字体的美感,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
草不草,行不行,鬼画桃符者总是觉得自己最草最行。
我是最爱草书的,也最敬佩真正的草书的书写者,但是发现这块最容易出“人才”,最容易误入歧途,所谓误入歧途,有几种表现:
第一种:求奇求怪求各种图形。网上看到很多***冒的一笔书,写个字有各种图形,各种花纹,像是绘画又像是书法的,还有折腾一些自以为特色的专利的,如梁和生的风水书法,谁谁的天下第一“鹅”书,吉尼斯世界纪录“寿”字。
第二种,乱涂乱写,鬼画桃符,不求专业性,不临碑帖,毫无传承,就要自成一家。不具体点名,但经常关注书法的一定会知道很多。江湖“***”们都喜欢是独一无二的,可惜既无真正的传统根基,又无真正的创新内力,思来想去,之后整一个自以为牛掰上天的形式,来自成一家,开一代书法先河,以求名垂青史。
要写好草书实际上是最难的,我认为比写楷书和行书都难太多了,要写出格调,气韵,格局,更难,我爱草书十几年,对于草书一直心存敬畏,临帖之余,写写怡情益性,但真不敢说自己在搞创作。
总体看,还可以,细一看,但愿人长久!丢了长字,月有陰晴圆缺,陰没有耳旁。悲欢离合,合字写成会字!有字通篇里出現多次,没有变化,都是同体重复!婵娟二字还不如我初学者写的!书法不是胡乱扭捏的!如果是我写的你可能要提醒我!请你多临帖!好好练!不要***了!😊😊😊
“激”字草书怎样写?
谢谢邀请!
关于“激”字草书的写法,有好多好多种的。若想把“激”字草书写出风彩,写出神韵,我认为还是从师法传统,从法帖上去寻觅,法帖上的草书“激”字写的那才叫真正的精彩,因为法帖上的“激”草书才是正宗的草书书法,且都是出自古今书法名家之手笔。
一石激起千层浪!
曾记否,很久以前我写 草书 “激”字时,因没临摹法帖,写了几百个“激”字,虽有形似,但却没神韵。后来临摹法帖上的草书“激”字多遍,才真正的找到了书写窍门。所以说,学习书法,必须师法古人的字,必须走传统的路子啊!
上图为赵子昂写的草书“激”字。供题主参考!
上图为毛泽东写的“毛体”激字,有气吞山河之势。
上图为孙过庭写的草书“激”字。
草书不同与行书和楷书,因此,草书在结构处理方面更加自由,更加变幻莫测。
“激”字属于左中右结构。一般情况下三点水均具左中,中部占地略大,右部的“反稳”旁由于自身结构的关系,与整体布势方面看,均***取了虚右上角的处理,最后一笔捺,多***取右下放为主的处理。
从一些经典草书作品中“激”字的整体结构看,基本上保留了这个特征。甚至有的书家处理成非常大胆的三角形结构,故右上角留有大面积空白。在结构布势方面也是各家有各家的风格特点,但无论如何变化,如何造险弄巧,有三条是绝对不能变得基本原则:一是重心稳正;二是内部和谐统一;三是处理字形整体外轮廓与周边字的关系。这意味着要把它纳入一个大的环境中,甚至我们在读帖是都不能孤立的分析一个字的结构布势。下面所附张旭《李青莲序》中的这个草书的“激”字的布势,已经点画线条的处理,可以说是非常经典和精彩的,包括孙过庭草书“激”字,它们在结构的布势方面也有许多相近的类似的地方。
“激”字的左部三点水的处理也是变化丰富,有近楷书处理的方法,也有符号化的处理 。重心处理上也重心偏左点也有偏右的。中部布势如孙过庭和张旭的处理,基本一致都***取了上左下右斜的处理布势方法。当然也有处理成竖直的,如赵孟頫的“激”字。对右部的反文旁多处理成右上留白的形式,之所以如此处理 也有因势生形的意味,这也决定了这个字经典的近似“三角形”的结构布势处理形式。
中国古代的几个“子”确实了不起,比如:老子、孔子、庄子还有孙子。
庄子曰,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今之草书,已脱离实用,是为无用,但它却能给人带来美感,是为大用。
草书的起源,在于书写方便。它能成为通用的五体之一,在于其系统性、规范性。而它能成为一种高深的艺术,则在于其基于书写规则之上的人性化。
所以,草书虽难于辨认,却仍深受大众喜爱。以“激”字为例,把怀素《自叙帖》中的这个单独放出来,能认识的有多少人?
草书并不是随意写的,每个字都有相对固定的写法,不同的只是每个人的提按不同而已。不信,你看看下法的写法。
激,本义指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后引申指情感激励、奋发。这个字的草书怎么写呢?可以参考怀素、孙过庭、赵孟頫、王铎、***、启功等人的写法,都是非好精彩的草书楷模:
1、《唐 · 怀素 · 自叙帖》中的写法最为激扬,值得借鉴:
2、《唐 · 孙过庭 · 书谱》写法:
3、王铎草书
草书来源?
简单的讲一下草书字体的来源吧。
我们都知道,草书是由隶书演变过来的,而隶书则是汉代的官方文字。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使文字的书写更加快捷,于是产生了章草。
章草,我们把它认为是隶书的一种快写字体。
章草的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书家们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丰富书写技巧,于是出现了大草和小草。
当然以上说的只是一个大体的脉络,期间还有一些细节的变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些专业书籍前往查看。
图片:索靖章草史孝山出师颂(局部)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曾连笔草书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曾连笔草书字体设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