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余生与你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余生与你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让你学书法,你准备先学什么字体?真?草?隶?篆?为什么?
如果不是以前的我,我会先从甲骨文开始学的,因为不像现在普遍倡导先从楷书学起太多规范,因为楷书是人人都能看出毛病来,但是又不是***都能写好的一种书体。
但是甲骨文,象形文字,写的不用下那么大的功夫,往往人们都觉得写得好!由于大多数人不会看不认识。
小学三年级时学习过毛笔字,先是描红,后是按课本上的写,总共也没有写几本。写的应该算是真书。
开始写孙过庭《书谱》,王羲之的《十七帖》,都是草书。后又写《圣教序》,《新集金刚经》,得闲把好多楷书帖都临了。(对于楷书,只临不写。)
结果,就将字写成了现在这个破样子。
丑死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我要学书法,必须先学楷书。楷书是我国使用的普通书法,先学好楷书,再学其它书法比较顺理成章。我喜欢草书,王献之的行草,和草书我最喜欢!但是学不好楷书,行书和草书也很难写好,还是静下心来练楷书吧!
古代大书法家们如何写“春字”?
古代书家写春字,不是随便写的,那都是用心在写。
王羲之的“春”在兰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一群文人在兰亭搞了一次春游,玩了一次聚会,便留下风流千古的兰亭雅集。王羲之用心在这个春天里写了一篇日记,记录当天的聚会,一不小心成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惜春,感慨时间流逝的太快,而“俯仰之间,已是陈迹”,如今我们在谈论书圣的春,他也早已想到,“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夫,还是活在当下,好好珍惜这个“春”吧。
杜牧的“春”是春情与春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江南的春天总是烟雨朦胧的,连绵不断的细雨总会无来由的让心中充满愁绪,诗人自恃才高八斗,却一生难有抱负,大好的青春就在青楼中虚度。“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这个薄名,竟然无法得到心爱的女人“张好好”。
当张好好被迫嫁与他人的时候,为杜牧写下了“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从此一入后门深似海,杜牧也只能落花流水空余恨。后来杜牧对佳人的怀念,天天想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最后抑郁而死,佳人问讯,悲愤不已,瞒着家人去长安祭拜杜牧,想起之前的爱恨离别,竟自尽与坟前。杜牧的“春”有点沉重。
苏轼的“春”孤苦无比,“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又逢苦雨缠绵,望着漫山啼血的杜鹃花和空中飞舞的白纸,诗人想家了,于是把这份苍凉多情抒发于笔墨之间,挥毫而就写成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从此死了苏轼,活了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苏轼的“春”在苦雨中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成就了那个为后人称道的苏东坡。
就奉上这三个春吧,再多脑子就不够用了,我还要去看“春”呢。
春字啊,楼主好雅兴,哈哈。那就来看看历代各种春字吧!先来看看甲骨文拓片版的春字吧,风姿各异、希望君能大饱眼福!
北魏《元怀墓志》晋《爨宝子碑》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唐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春,生机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一问告诉你,从古到今,春字是如何演变的。
春字在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
吴昌硕的大篆里是这样写的,
清代赵之谦的小篆是这样的,
到了汉代的简牍帛书,和现在的春已经很相似了,是这样写的,如下图:
在汉代的隶书里,和现在的春就基本一样了,这是汉代隶书《乙瑛碑》里的春字。
到了南北朝时期,春字和现在一摸一样了,只是那三横有点长,字体浑厚大气。
草书的春,简化了很多,这一张是章草。
这一张是张旭的大草,如走龙蛇,真敢写啊!
行书里,这是兰亭序的春,清新雅致。看着有点歪啊。
下图是蔡襄的,写的挺个性的
下面是楷书,欧颜柳赵的,按着顺序来的
最后一幅是启功先生的楷书
你觉得哪个好看啊?
喜欢的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我是江上人感谢您邀请!其实《春》字最常用的汉字。书法家们要是能把它写美写绝不是易事。楷书还好,因为没什么变化。一幅作品中遇到几个《春》字,还可以写雷同。要是草书作品中《春》字雷同,人家肯定要说话了,每个《春》字要求有变化。才能写出一幅好的草书作品来。楷书作品中出现雷同不显眼,在草书作品中要是出现雷同还是非常显眼的。所以我们平时练习当中要总结,最好能学会写几个不雷同的《春》字。不光是《春》字还有其它的汉字。所以草书学起来,要比楷书复杂一点。
我写的《春华秋实》中的《春》字。字形瘦高与下面的《华》字写的宽,形成对比。注意造型与笔力,才能写出美感来。松紧有度,笔断意连意境十足。《秋》字写的紧凑一点,《实》字写的松一点,宝盖头要写的大一点,就像大房子把下面的东西罩在里面,不被雨淋到。书法看着非常简单,能写好书法绝对不简单。
如我处理《阳春白雪》用了两笔写成。看到没有松紧有度,粗细变化,大小变化。这里的《春》字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与上面用纤丝连接又要与下面用纤丝连接。一气呵成。看上去舒服不舒服。如果你感觉舒服就已经很美了。写草书要注意方方面面,你看人家写的很快,其实人家有这个功力,完全在法度之内,不会出法度之外。出法度之外就是闭着眼睛瞎画了,那是不行的。
三月莺飞草长,正是满春色关不住的时候。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文人墨客总是对春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春”字也是历代书法家们乐此不疲的创作题材。
明 · 文徵明 · 早朝诗
明 · 董其昌 · 岳阳楼记
明 · 黄道周 · 答诸友诗卷
分享下你们跟书法是如何结缘的呢?
我与书法结缘是七十年代初期,我当时上初中。我的启蒙老师是位残疾人,他是我的语文老师。
七十年代农村写春联,都是请会写字的老师写。春节临近,满村的户主都把红春联纸送到了学校。我的老师姓张,年轻时由于用锤子砸手榴弹,把左手炸飞了,落下了残疾。以后当了一名老师。
写春联的时候,用一只手不方便,就让我去为他拉纸。逐渐的春联送的越来越多,老师写不完了,吩咐我写横披。从此有了兴趣,也从此留下了我的墨迹。我家的门上墙上到处是我的胡划。
上七年级的时候,我开始了四笔字训练,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钢板字。随着兴趣的增加,一直没有间断。
高中毕业后,我参加了金融工作,但写字做为一门爱好,始终坚持着。直到八七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调到县文化馆,成为了一名艺术团成员,除了器乐和声乐外,我还参加书法比赛。这期间我有幸遇到书法***费新我、欧阳中石、张荣庆、聂成文诸位老师,得到了启发。又得到美学***杨辛夫妇馈赠的《美学理论》,从此知道了什么是美学,懂得书法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的概念。八八年参加中书协主办的书法篆刻大赛获得了优秀奖。奖品是沈鹏先生题签的首日封四枚。这种奖励比给一万奖金都美。
从此,书法与我结下不解之缘。无论多忙,每天必写,书法已成为我一生的精神支柱,一天不写手痒,至今五十年如一日,书法已成为我一生的陪伴。
四十岁的时候,更年期提前,我抑郁了!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最好住院治疗。老公第一反应就是不能住院,不然你就神的疯了。
从医院出来,我说我想去老年大学学画画,老公以前有点不乐意,那天看我那样也就同意了!没有回家,改道直接去了老年大学。
从来没接触过,不知道报哪科,画画不会拿笔,先学写字吧!正好有柳体楷书班,就开始了我的书法缘。
呵呵,读小学时老师说我字写得好,就在[_a***_]的夸奖下爱上写字了,后来大了点这习惯就丢不下了,发现字又有调节心情的作用,没事就写写,下面是我写的,请朋友们多指教[祈祷]
谢谢邀请。不记得小学几年级了,不小心自觉地爱上了书法且在家庭环境极差的条件下,主动地在一张坐椅上放着所谓的隶书帖(现在回想起也不是专业碑帖),一笔一笔地描得津津有味。 很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在认真练习的时候,父亲对我“怒”着说,拿开、拿开,此椅子和地方挡路了……“结缘”实属上天恩赐的爱好…
我与书法结缘应是很早了。记得在读小学时有写字课,我的毛笔字比多数同学写得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中学时代,我是黑板报、宣传专栏的"主编",毛笔字自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走上社会后,也是断断续续的"临池学书"。后来工作清闲了,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读书和学习书法上。
在学习书法方面,我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为了深入学习,打好功底,我曾报考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研修函授班,对书法知识和书法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各种书体亦有所涉猎,主要是楷、隶、行、草四种。学习楷书和隶书是为了打好基础。我偏爱行草书,故学习行草书的时间也最长。
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年来,我一直是自悟自学,体会很多。最感到遗憾的是未遇到一个好的指导老师,故进步很慢。
下图曾是我的几幅习作,写得不好,仅供参考。
我临《怀仁集王圣教序》快半年了,朋友让临3月的赵赤壁赋再临,可以吗?怎么样?
王羲之的行书集字《圣教序》是非常难写的,是我遇到过行书字帖里最难写的一本,我也曾经磕磕绊绊写了一年时间,作者半年时间写成这样,非常好了。学习王羲之《圣教序》有两大难题:一是笔法、二是章法。
1、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法本省就不简单,问题是它还不是一本墨迹,是经过反复摹刻的拓本,很多笔法和细节非常不清楚,对于没有行书临摹经验的初学者更难难以把握。
2、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是一本集字作品,不是一幅完整书写的书法作品,所以就很难谈章法,整体以排列为主,虽然怀仁也做了一些艺术化的处理,但它毕竟不是写的,是怀仁集的,在章法上和王羲之其它的尺牍作品比起来差了很多,很难从这幅作品种学习到行书的章法。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作者的朋友建议他练习三个月的赵孟頫行书《赤壁赋》我觉得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赵孟頫是学习王羲之出身,也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集大成者,二者的书法风格并没有太大的冲突。
赵孟頫行书风格秀美,其《赤壁赋》也是一幅墨迹作品,通过练习这幅作品,可以更好的学习行书的章法和笔法,解决上述两点难题,然后回过头来再去练习王羲之《圣教序》,肯定就是另一番境界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余生与你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余生与你草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